白来勤丨爱意浓浓家乡鞋



鞋是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鞋被泛称为“足衣”。鞋除了具有装饰保暖作用外,还是等级的标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家乡关中灞桥民间的鞋文化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简到繁,创造了灿烂的鞋文化,至今仍广泛应用在民间婚俗之中,呈现出浓浓的爱意和真诚。

亮心鞋

鞋在关中灞桥婚俗中起着连接姑娘和小伙子感情的作用,是一种信物。通常情况下小伙子第一次来姑娘家走动时,姑娘要不动声色地暗中详细观察和测量意中人脚的大小,然后按尺寸大小细针密线地做一双千层底布鞋送给自己的心上人。鞋做好后要放在木箱里利用硫磺熏三次,使鞋底变的洁白无瑕,然后找机会送给心爱的他。小伙子收到这双鞋底洁白如玉,鞋帮乌黑青亮,做工精细的千层底布鞋穿在脚上,舒服轻快,知道姑娘对自己情有独钟,从此双方频繁往来,关系密切为今后的结婚培养深厚的感情基础。故这双鞋叫“亮心鞋”或“良心鞋”。

回答鞋

结婚的前一天是姑娘的添嫁之日,男家派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的男人,带上请帖、被褥、衣服、首饰等礼物,兴冲冲的前往女家下彩礼(聘礼)。中午吃宴席,姑娘的舅舅坐上席陪下彩者抽烟喝酒,酒过饭来,姑娘的弟弟端上一张盘子,盘中放一双男式布鞋和一双女式绣花鞋,这两双鞋叫“回答鞋”,表示姑娘同意结婚。从此,鞋成双人成对,白头到老永不分。回答鞋既是表达爱情的纪念品,又是表现姑娘手艺的信物,因而做工精细,针匝细密,配色协调,图案精美。男式鞋底连纳带筛,线绳套花,一般纳有“并蒂莲”、“水波浪”、“升底花”、“梅花图”。女式鞋上,鞋底鞋帮都绣花,所有绣花自有必然联系,如鞋底绣梅花,鞋帮绣喜鹊,名曰“喜鹊探梅”;鞋底绣牡丹,鞋帮绣凤凰,名曰“凤凰戏牡丹”等等。回答鞋内还放有四个用红纸或红布包成的小红包,包内分别包有葱、韭、盐、艾四种物质,取其谐音“永久恋爱”。这实际上是关中女子表达爱情的一种比较含蓄的方式。因旧时关中民间女子很少读书,加之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根本没有花前月下自由恋爱的机会,只好托物言志,借物言情,精心创造了这种独特的交流感情,表达心迹的方式,民间称其为“姻缘包”。这两双回答鞋由下彩(聘)者带回新郎家,在第二天的婚礼盛宴上,回答鞋做为一种重要礼物捧上席面,男女宾客争相观看,共同评赏,新郎新娘眼观宾客,耳听评语,双双沉浸在无比的幸福和快乐之中。待到洞房花烛时,夜深人散后,新娘取出放在回答鞋内的红包中的四中物质,夫妻双双分而食之,表示吃在口里,爱在心里。

大礼婚鞋——绣花鞋

俗话说:“要看媳妇巧不巧,先看针线好不好”。姑娘出嫁时穿在脚上的绣花鞋是女红技巧的集中表现,绣花鞋的花样主题来源于生活,主旋律是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基本花样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瓜蒂花果、山川风物、戏剧人物等。吉祥花样有“莲生贵子”、“榴开百子”“双蝶恋花”、“龙飞凤舞”、“凤戏牡丹”、“喜鹊探梅”等,寓意着生命的赞歌和美满的人生。结婚穿绣花鞋并非关中女子的专利,经专家考察,在我国有二十多少数民族曾经把绣花鞋作为本民族的大婚礼鞋,我们称绣花鞋为中国鞋并不为过。

靸脚鞋

在关中地区还有穿靸脚鞋的婚俗,当新婚夫妇进入洞房,其他人退出后,新郎替新娘解开一个钮扣,俗称“解怀”也称“开怀”(当地把妇女生孩子叫“开怀”),寓意早开怀,早生子。解怀后,新郎座在床沿上,新娘从自己的陪嫁箱中取出一双亲手做的新布鞋,压倒鞋跟给新郎靸在脚上这叫穿靸脚鞋。

穿靸脚鞋时,新郎坐在床沿,两腿悬空,新娘蹲下身子,把新郎的脚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压倒鞋跟,一手托脚,一手拿鞋,帮新郎慢慢靸在脚上,穿靸脚鞋时,新郎新娘还要对歌。

新郎:“叫声贤妹把脚抬,是谁做下这双鞋?”

新娘:“哥哥妹的手艺差,是我亲手做成它。”

新郎:“这鞋做的真不差,贤妹手巧哥爱她。”

新娘:“哥哥休把妹妹夸,今生今世别忘咱。”

新娘给新郎穿靸脚鞋有两层意思,一是对丈夫的尊敬,自甘终身照料丈夫的生活起居。二是约束新郎的行为,从今往后不论做官为宦,不忘结发之情,不弃糟糠之妻。

“脚靸鞋儿想起妻,回家赶路半夜起。一双鞋儿一颗心,三心二意遭雷殛。”

这首民谣把穿靸脚鞋的用意表达得再明白不过了。

顺气鞋

关中女子在婚后短短的几天内要凭眼看心记,慢慢揣摩弄清婆婆脚的尺寸大小,利用“熬对月”住娘家的时间给婆婆做一双布鞋。这双布鞋要做的不大不小,婆婆穿上合脚舒服,这样恰到好处。否则,鞋做的大了,婆婆会说媳妇马虎大意,缺少心眼,生活上靠不住。鞋做的小了,婆婆会说媳妇心眼小,容不下人,是个撹家婆。所以,新娘子做这双鞋时特别上心,请来左邻右舍的能姑巧妇帮忙,大家集思广益,为做好这双鞋献计献策。鞋做好后,新娘回到婆家将鞋送给婆婆。一来感谢婆婆为将自己娶进门操心费神;二来增加感情,消除婆媳之间的隔膜,增进亲情,为日后过好日月培养感情基础,因此这双鞋叫“顺气鞋”,也叫“和气鞋”;同时也在婆家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高超的女红技艺,以提高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节奏的变快,手工做鞋的人越来越少了,但鞋所传递的信息和能量是人皆尽知的,所以家乡的女子即使在商店里买鞋,也会把对未婚夫的爱、对婆婆的感激注入其中,毕竟,鞋对家庭生活质量起到的作用已深入人心,“穿好鞋,脚不歪,和谐家庭春常在”,已成为家乡妇女们的口头禅。

作 者 简 介

白来勤,西安人,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职工作家协会理事、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楹联学会会员,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出版有诗集《圣像与阳光》、散文集《生命礼赞》《墙缝芦苇》及长篇小说《紫金城里哟呵嘿》《雨霖铃》等多部。作品散见于《延河》《诗神》《散文选刊》《读者》《农民文摘》《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化》及各大晚报,多次在全国性征文大赛中获奖,多篇作品入选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和教辅资料、特色教材。




(0)

相关推荐

  • 苏州一双鞋

    <姑苏晚报>2021年10月11日 B08版 华致中 古城鞋业,历史悠久. 早在宋代,苏州就出现了鞋子手工作坊--乘鲤坊已有铺作经营.乘鲤坊,南宋时名字,明嘉靖年间改因果巷至今.另外,早先 ...

  • 2020年老北京布鞋八大布鞋款式,很仙、很洒、很巴适……

    2020年老北京布鞋八大布鞋款式,很仙.很洒.很巴适--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布鞋以其独有的透气.吸汗.除臭.轻便.舒适.耐磨等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也融入了时尚元素,兼有各种颜色.各种款色,市场也慢 ...

  • 布鞋【散文】

    作者简介 雷宁侠,高中语文老师,爱好写作,常在报刊平台发表文章!携一缕清风,书万千情怀! 布鞋 原创/雷宁侠 脑子里一直不能忘却这样的画面:或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或盛夏午后,槐柳荫荫,一群农村的大姑娘 ...

  • 母亲的粥饭,父亲的茶

    母亲的粥饭,父亲的茶 他们用爱心养育我们的身体,用智慧启迪我们的思想,用美德陶冶我们的品格,用真情温暖我们的心灵.我们想念他们的一粥一饭,想念他们慈祥的面孔,想念他们关切的眼神,想念他们叮嘱的话语. ...

  • 一桩孽缘又结下了

     分分钟看"平民故事",全在这里了   近日,湖北一对新人结婚,喜婆婆婚礼现场的讲话引起网友热议. 喜婆婆言语中透漏,我的儿子很争气的,从小到大没有给我找过任何麻烦,他们的婚事没让 ...

  • 白来勤丨赋诗饮酒度重阳

    每至重阳佳节,人们豪情勃勃,舞文弄墨,吟诗作画以抒怀.据有关资料显示,从汉代起,就有在这一天赏菊并喝菊花酒的习俗.南北朝有吴均在其<续齐谐记>中记述:汉代人九月九日"插茱萸&qu ...

  • 白来勤丨荞麦不过寒露节(民间传说)

    荞麦,又名花麦,三角麦.乌麦.花荞,是蓼科荞麦属的植物,也有人将其分入蓼属.荞麦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成分,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比一般谷物丰富,而且含有丰富膳食纤维,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荞麦是老 ...

  • 白来勤丨新婚回门耍女婿

    在我的家乡关中灞桥一带农村,新婚夫妻第二天一定得回女方家一趟,大家将此称做"回门".民间把新娘从娘家嫁到婆家称为"进门",所以才把新娘从婆家回娘家省亲称为&qu ...

  • 白来勤丨鬼王村的传说(民间故事)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合街道办中部,有个不大不小的村子叫贵王村,这贵王村原来不叫贵王村而叫"鬼王村",村里人嫌不吉利才改名叫贵王村的. 传说 很早很早的时候,这个村有个王老汉,王老汉有 ...

  • 白来勤丨庙后头

    我的故乡西王村,也叫白家堡子,位于西安东北郊的灞渭三角洲上.村西头大队部保管室西边.饲养室北边有块地空地叫"庙后头",距我家也就不到一百米,在我的记忆中根本没有庙,也没有人告诉我庙 ...

  • 白来勤丨鹿原仙境荆峪沟

    在古都西安东南的白鹿原上,有一条由蓝田安岱坊至灞桥高桥村的东西走向大沟壑,总长约十五公里,名"荆峪沟",俗称鲸鱼沟,为灞桥区与长安区交界,把白鹿原分为南.北两原,北原为狄寨原,南原 ...

  • 白来勤丨白鹿原上的“棒槌会”

    著名作家陈忠实在<白鹿原>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有趣的故事:说的是白鹿原东南方向的秦岭山地有一座孤峰,浑圆的峰体就像女人捶布用的棒槌.峰上有小庙,庙里有一尊半男半女的怪神像,每年六月三日到六日为 ...

  • 白来勤丨立夏蛋·上秤乐

    立夏日,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而已.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最经典的食物仍属"立夏蛋".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 ...

  • 白来勤丨鹰、犬与鸡的恩怨

    在古人心目中,鸡是有德之士的象征,据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第二十三章载,"君独不见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