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莹丨心灵澡雪兰考行
兰考这个地名,是在很小时候就知道了的。记得每年的农闲时节,我家门前的饭场里,都会有三五成群拖儿带女的外乡人,身着褴褛的粗布衣裤,手拿豁口的破瓷碗,向正在吃饭的乡人们乞讨。只要随口一问从哪儿来的,一准都是相同的回答:“兰考的……”因此兰考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后来再次听到兰考,是因为焦裕禄,这个令我们焦姓本家最为骄傲的人物,这个带领全县人民栽种泡桐、治理“三害”、抗击贫穷的好干部、全国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给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以至于长大后,每每在需要自我介绍的场合,我都骄傲且不无调侃地说:“俺是焦裕禄的妹妹----焦玉莹!”2016年6月14日,当矿业公司的大巴车满载着机关、生活公司、保卫部三个单位的党员干部,一路驰向兰考时,我的心情真的非常激动。
时近中午,我们来到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烈士陵园,瞻仰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回忆历史,缅怀先烈,尤其是近几年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心路历程后,感到焦裕禄同志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在经过时间的淘洗后,更加历久弥新,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焦裕禄出身贫穷,他从小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1962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万人民衣食无着,流离失所,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的方式想方设法调走,可焦裕禄却从条件较好的尉氏县调到了兰考。他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让我们很多人汗颜!
“党是叫我们带领30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上任伊始,焦裕禄没有忙着树官威、建衙门,而是扛着铺盖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理风沙,他在牛棚里访到了老园艺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后来寻觅到了“治害”良方,他又亲自把锨,带领全县干群一锹一锹栽下泡桐;在抗洪一线,大雨滂沱,天黑水深,却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一曲高歌《团结就是力量》,曾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到兰考一年多后的时间里,他经常肝区疼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后来病情恶化成癌,他仍忍者剧痛,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为了兰考人民,他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2岁……听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我一次次地泪湿眼圈,隔着玻璃窗,看见那张为抑制肝疼被他顶出一个破洞的旧藤椅,内心禁不住波澜起伏,感慨万千!
一个常年穿着补丁衣服、一件旧大衣是唯一御寒之物的县委书记;一个啃窝头就咸菜、下乡自备干粮的县委书记;一个时常在狂风暴雨、沙窝激流里奔走操劳的县委书记;一个从不让亲人享受特殊待遇、哪怕一张电影票的县委书记;一个全县149个生产队、他走访过120多个的县委书记;一个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长势、群众生活的县委书记……他震撼人们心灵的究竟是什么?!我想,绝不是“县委书记”的耀人光环,更不是曾为某些领导干部惯用的田间地头的作秀表演,而是一个共产党人心系群众、廉洁奉公、真抓实干、造福百姓的崇高风范。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都融入到火热的工作激情中,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同时也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价值标杆-----要做一个高尚的、受人尊敬的人,既不是看官位,更不是看财富,而是要看他都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曾几何时,我们放眼望去,党员干部队伍中,贪污奢靡、吃拿卡要、跑官要官……歪风邪气盛极一时,举国上下乌烟瘴气,焦裕禄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好干部形象,要么被肆意歪曲,要么抛之九霄云外。中华民族像一头毒瘤累累、气息奄奄的病狮,痛苦地忍受着鲸吞蚕食的蹂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难抉择。是共产党人力挽狂澜,揪出了一大批祸国殃民的窃国大盗、跳梁小丑。他们怎会料到: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到头来……“拼命搜刮大半生,亿万家财全充公;放着别墅他不住,偏偏住进小黑屋……”历史证明,那些贪婪卑鄙、损公肥私的人,最终都逃不过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尽管气息尚存,也不过一具万人唾骂讥笑的行尸走肉。而那曾经的裘衣宝马,纸醉金迷,终归亦是黄粱一梦,都付笑谈!
而焦裕禄离开我们有半个世纪了,却依然活在我们心中。老百姓没有忘记他,他的名字和事迹被兰考人民代代相传,他的丰功伟绩,也烙印在兰考的山水田园中,如今,“花生、大枣、泡桐”成了兰考三宝,泡桐成了“焦桐”。几代领导人没有忘记他,先后有20几位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赋诗。2014年3月,明确提出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要求党员干部对照自己,见贤思齐,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可见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它不仅是兰考人民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他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一代代人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走出纪念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圈走下来,仿佛经历了一次漫漫的时空穿越,心灵得到了澡雪般的洗礼和升华。迎面看到那棵合抱粗的“焦桐”,阔大的叶子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正静静伫立在夏日的骄阳下,无言地诉说着感人的往事。站在树阴下,回望纪念馆,忽然就想起了旧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 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好一个“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这是多么殷切的期盼,又是多么铿锵的誓言!我想,如果我们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都能像焦裕禄那样甘做这涓涓滴滴默默奉献的一片叶,一滴水,一抹绿色,那么我们中华大地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美好蓝图----万里葱茏,千顷澄碧!
——完稿于2016年7月9日午夜
作 者 简 介
焦玉莹,笔名闻笛。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平顶山市作协会员,舞钢市作协副主席, 2012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雪夜闻笛》,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