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大姐论诗花絮】第七辑
包大姐论诗花絮(七)
清晨 音乐: Bandari - Sound of Delicacy
田园(苗世元)先生从微信群《丽人学诗》(3)中摘录、编辑包老师讲稿,精心制作《包大姐论诗花絮》美篇,我复制为公众号,以供各位诗友学习,非常感谢田园先生!
包德珍简介: 包德珍先生,女,满族。1940年12月生。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理事,中华诗词论坛坛主,中华诗词网络学院导师,中华诗词学会研修班导师,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作协会员,萧乡诗社、关东诗阵创始人之一。2015年荣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奖,2015年度获中华诗词论坛优秀管理员奖,2016年获中华诗词论坛特别贡献奖。
所谓傻趣,指故作傻态。憨厚中见纯朴,愚痴中显智慧。如卢仝的《村醉》: 昨夜村饮归,醉倒三四五。 摩挲青莓苔,莫嗔惊着汝。 一个醉汉在村里喝酒夜归,走路歪歪斜斜的,连连跌倒了好几次。他躺在地上,用手轻轻地抚摸着青苔说:“请您不要生气,怕是让您受惊了。”醉汉的傻里傻气的话,多么有趣!从这傻趣中,读者看到了一个善良、可爱的人物形象。
所谓奇趣,就是违背常理,却合情理,正如苏轼所说:“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如褚载的《瀑布》:泻雾倾烟撼撼雷,满山风雨助喧豗。宁知不是青天阙?扑下银河一半来。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瀑布的形态、声响及环境,渲染了瀑布奔腾涌泻的气势,显示出诗人运笔如神的功力,后两句忽发奇想:是不是青天崩缺,银河之水有一半倾落人间而形成如此壮观的瀑布?这种奇想本身就是违反常理、荒谬虚构的,但也是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虽不符合生活的逻辑,却符合感情的逻辑,表达了对瀑布的惊叹和赞美。
所谓真趣,指真实的思想感情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汤显祖在《点校虞初志序》中提倡“真趣”,批评复古派的作品如“三馆画手,一堂木偶”,照猫画虎,缺乏生气。如赵嘏的《悼亡》:明月萧萧海上风,君归泉路我飘蓬。门前虽有如花貌,争奈如花心不同。
以七绝形式表现“悼亡”的主题,晚唐较盛。但也有不少诗作缺乏真情,写得较为空泛。这首诗悼念亡妻,语言朴实,感情诚挚。首句以明月清风起兴,引出思念之情。次句写妻归黄泉,己如飘蓬,点明悼亡的主题,读来凄惨感人。三、四句用门前女子虽有如花的容貌,却没有与自己心心相印的真情,既表达对亡妻的怀念,又写出彼此间的深厚情谊。此外,诗句用对比、烘托手法,真中见趣,显示出诗人笔力之妙。
除了上面例举的机趣、理趣、谐趣、意趣、稚趣、傻趣、奇趣、真趣之外,《诗人玉屑》中还例举了天趣、野人趣、登高临远之趣等多种表现诗趣的不同形式。可见,诗中觅趣是一件令人心旷神怡的乐事。
诗人在动笔之前先要立意,他们的心灵在实际生活中受到触发,激动、感奋、欢乐、愤恨或者思索、寻味,然后在头脑中反复酝酿,确定这首诗的立意。有个“打腹稿”的故事,说的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每次写作之前,先磨墨数升,然后用被蒙头而卧,不一定卧多少时间,忽然掀开被子,一跃而起,挥笔疾书,如风卷云涌,一气呵成。当然王勃并不是蒙被睡大觉,而是避开一切干扰,集中思考准备写作的诗文的立意和内容,一旦思虑成熟,心头开朗,便可以顺利动笔。
讲这个故事,并不是主张大家也像他一样“蒙头而卧”,但是却提倡“打腹稿”,在写诗前充分酝酿,从立意到表意都思虑成熟。这个酝酿阶段好比“十月怀胎”,动笔写诗好比“一朝分娩”。有些朋友常想写诗,可是拿起笔却又满脑空空,憋了几天也憋不出来。这原因很简单:你不“怀胎”,怎么能“分娩”呢?
简评楼立剑《冬日即景》
冬日即景
推窗迎野气,茶盏结云团。
鸟啄年关雪,梅冲树杪寒。
遥山空静影,去日似惊湍。
信有回春手,撑开梦域宽。
五律见灵气,全诗写景,由近推向远处。第一联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第二联从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景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结合运用,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第一、二联实,第三、四联虚,“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此作运用得体。
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鸟啄年关雪,梅冲树杪寒。遥山空静影,去日似惊湍。”声与色,动与静融于其中。前三联写景,结寄情即收,深谙写景诗之法。
包德珍大姐在微信群《丽人学诗(3)》,循循善诱的施教中,时常针对某个学员提出的具体问题,或作品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给予”靶向”式的指导。但针对具体问题的简要论述,皆含诗词要义,具有普遍指导的意义。为防止这些宝贵的随机论述散失,编者特将这些金玉良言,汇集编辑了这个美篇,以供各位诗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