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不用”,父母越觉得自己“没用”……

01

进京办事晚归,去大姐家里拿材料。

得知我没吃饭,大姐和大姐夫急忙下厨炒了四个小菜。

在她家,见到了她八十多岁的婆婆。

老太太手脚勤快,爱做家务,但近几年来,由于小脑萎缩,有些老年痴呆的前兆,常常做饭忘了关煤气,两人再也不敢让她下厨做饭。

她也知道自己的情况,没事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儿扑克牌,以预防和控制病情再往深了发展,而且,只要能干的活儿,她还是抢着干,尤其是洗碗。

刚开始,两人还觉得心有不忍,怎么能让老人洗碗呢?!再说了,让别人知道了就好像虐待她一样。但不让她洗,她就跟他们怄气:我又不是老的不能动了……

随后,她想洗就让她洗,两人再也没有拦着。

果然,我们刚吃完放下筷子,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老太太就立刻起身利索地抄着碗筷,摞起盘子,一边说我来洗碗,一边就固执地端起那一摞碗筷走向厨房。

两人尴尬地笑,我跟他们说,如果洗碗能让老人高兴,不妨让她去洗。她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你们,我还没老,还能为你们做点事,替你们分点忧。

02

前段时间,我公公生病住院。

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出院后,他跟婆婆到我家住下。

之前,每年的冬天,我们都轮番邀请一直住在老家的公婆到城里住一阵子,至少能度过取暖季,但两人都笑而不应,理由是怕给我们添麻烦。

无奈之下,无论多忙,每周我们也会抽空开车回去,看望他俩,顺便在家吃顿便饭。

这次做完手术,为便于照顾,兄弟姐妹们一致同意住进我们一楼的家,进出都方便,两人也就不再坚持。

自两人来以后,与其说是我们照顾他们,不如说我们像个孩子一样被他们温暖呵护。

早上我们上班走,爱好干净的婆婆便里里外外收拾起来。早饭和午饭我们两个单位解决,老两口自己随意。等晚上我们踩着点下班,他们又做好了营养丰富的饭菜,静等着我们回家。

饭后收拾好碗筷,我和先生会陪他们看看电视节目,聊聊家长里短,一家人其乐融融,气氛融洽,幸福便满满地从心底里溢了出来。

我希望他们找到家的感觉。家,就是随意自在,就是顺心如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拘束,不刻意。如果你过于客气,管这管那,反而让他们始终有在外做客的感觉。

03

有个朋友毕业后留京,经过十年打拼,去年结婚,升职买房,扬眉吐气地把父母从农村老家接到城市,想让他们在城里安下家。

两人都很孝顺,先是每天换着花样带两人出去吃饭;担心两人累着,特意找了保姆;婆婆想用洗衣机,儿媳妇说我来;公公想干点啥活,儿子说不用;怕两人寂寞,教两人轮流换台看电视……

人生地不熟,说方言的两人出门就连交流都有问题。父母如进大牢,如坐针毡,多次反对,但反对无效。儿子动辄拿“孝顺”来说事儿,父母听了也隐忍下来,无论如何不能让村里人觉得儿子儿媳不孝。

没到一个星期,父母便留下一张字条,不告而别,说什么也不肯再来。

朋友很是不解,打电话气愤地问父母,难道我对你们不够好吗?!

父亲气呼呼地说:你的福,爸妈享受不了。我们不是相片,不用你供着。再说了,我们还没到吃喝等死的年纪……

后来朋友才知道,原来父母是心疼他在北京经济压力大,本来同意来是想帮儿子减轻一些家务负担,降低生活费用,没想到儿子的花销却越来越大,而且自己还成了百无一用的“废人”,这才执意离开。

其实,朋友和他的父母本意都是好的。但他没有理解父母,误会了孝顺的含义。他让父母把北京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却又剥夺了父母在家正常生活的权力,总把父母当客人,不让干这儿,不让干那儿,他们又怎么能把这里当家?!

一切都应该在适应中习惯,他们适应了,习惯了,才会把你这里当成家。再说了,老人又不是老到不能动了,干点活儿,做点事儿,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愉悦心情,不用非要制止。

这是老人的心理需求,在不影响他们健康的情况,儿女必须学会适度满足。

04

上心理咨询师课时,老师说起一个案例。

每当天气变冷,父母担心儿女会冷,打电话问孩子,给你做床棉被吧,外面卖的都不好,儿女们往往是拒绝,不用不用;家里的特产上市,他们看到了,也会想到孩子,你又怕父母累着,说不用不用;父母到你家,想做点家务,你说不用不用……别让你的“不用”,积累成了父母心里的“没用”。

想为儿女做点什么,是父母的心理需求。若长期得不到满足,父母的失落感会越来越重,认为儿女不再需要自己了。

老师建议,即使是一点小事,如果能让父母从中找到成就感,找到自我价值,焕发活力,就别拦着。

比如提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小要求,让他们刷刷存在感;比如他想待在老家,不要勉强,别用“孝顺”绑架,非要住在一起;比如,他想为你做点什么事儿,让他去做,别忘记感恩;比如,到你家住,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做饭洗衣,扫地擦桌,是生活常态,只有让他们像在家里一样,他们才住的踏实,也才能像在家一样自在随意……

孝,亦有“道”。有时,儿女的“需要”,才是父母求生欲强不愿服老的兴奋剂。老人有余热,请放手放心,温暖鼓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称心如意,让他们发光发热,证明自己还没老,证明自己还能行。

无论多老,父母都不想成为你的负担。父母和子女,彼此分担,彼此体谅,彼此信任,彼此照亮,才是老百姓的家常日子,温暖的人间烟火。

麦子简介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父母越“老”儿女越嫌弃?其实错不在儿女,而是老人不明白

    好多人都说当我们长大了,就会嫌弃老人.嫌弃老人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是有好多老人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才会遭到孩子的嫌弃.李女士和老公结婚之后,就没有过过一天消停的日子.刚结婚时婆婆脾气大,李女士性格较好 ...

  • 父母在做 儿女在看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ID:haishangfeng2016) 01 玲子的女儿天月才上小学二年级,就已经让她这个当妈的伤透了脑筋. 先不说在学校里怎么样,反正在家里,天月是名副其实的小公主 ...

  • 为什么有的老人不被儿女孝顺?多半是以下4个原因

    为什么有的老人不被儿女孝顺?多半是以下4个原因

  • 儿女直言,老人过分“抠门”,是破坏家庭关系的“罪魁祸首”

    曾有一位作家写道:"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利益,就像是珍惜生命一样." 不管在任何的时间,空间里面,我们人永远都是看着眼前的"利益"去做人的.因为利益,就是人生存的 ...

  • 3《丧堂孝歌》

    3《丧堂孝歌》

  • 高大的矮婆婆

    如果你现在 无 趣 请看看<文学顾事> <高大的矮婆婆> 姚丽春       当初嫁给我老公,颇有点下嫁的味道,家里都不同意,说城里边的还嫁到乡下去,对方一没房二没工作,甚至连 ...

  • 温暖的陪伴

    温暖的陪伴 傍晚在超市购物,接到老爸打来的电话:"我出去遛弯儿回来,你妈没在家,手机也没带,哪儿去啦?"语气焦急,像个六神无主的孩子般,我知道妈应该是和邻居出去了,不会出状况的,但 ...

  • 《幸福有配方》——宋玉华的遭遇,暴露了当今空巢老人的现状

    ​宋玉华是一位退休教师,一生宠爱她的老伴老沈突然去世,她的精神依靠崩塌,整个人陷入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 宋玉华有三个儿女:儿子沈越,女儿沈梅和沈湘.老大沈越体谅母亲,立刻把妈妈接到他家里居住.宋玉华享 ...

  • 父母越勤,儿子越懒父母越强,儿子越反父母...

    父母越勤,儿子越懒 父母越强,儿子越反 父母越精,儿子越奸 父母越贪,儿子越婪 父母越宠,儿子越蒙 父母溺爱,儿子越莱 父母越买,儿子越卖 父母越财,儿子越坏 父母越奸,儿子越烂 父母越花,儿子越渣 ...

  • 越长大父母越弱势的深层原因

    写在前面 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神话,历史,人心皆在书中.读书在明理,在晓人情.历史,文学文化皆在这里熠熠生辉. --羚羊哥 注:本公众号,是我唯一的一个个人公号.今日头条,搜狐号,新浪微博,博客, ...

  • 从小给孩子灌输这4句话, 孩子长大后更优秀, 父母越早知道越好

    很多父母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觉得人家的孩子都是来报恩的,而自己家的孩子,仿佛是来报仇的任性叛逆,其实教育孩子,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掌握好方法,从小对孩子灌输这几句话,自己家的孩子也会特别优秀,根 ...

  • 这3句话, 父母说得越多, 孩子越叛逆

    点击加载图片 父母常对孩子说哪些话,孩子更容易叛逆呢?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采用一些会打击到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话语,不但起不到 ...

  • 为什么儿女越孝顺,越不受父母待见?老人说出了真实想法

    楼上邻居一家人在吵架,听过去才发现是儿子嫌弃老人偏心,觉得自己尽心尽力照顾父母,而他的兄弟不过每年才回来一次,买些高档的礼物,父母却总偏爱小儿子. 见过那两位老人,六十多岁,但身体都不太好.前两年搬过 ...

  • 哈佛研究发现: 家里3个地方越乱, 孩子长大越聪明, 父母别瞎勤快

    文/小雪妈妈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家孩子"听话懂事",长大以后能有出息,可孩子似乎偏偏喜欢和你对着干,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趁你稍不注意的 ...

  • 这4件事,父母越舍得,孩子越优秀

    孩子的教育仅仅依靠老师和学校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 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 有些家长也许会觉得自己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了,而且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那样孩子一定能成才. 其 ...

  • 父母越吼,孩子越不听……这个怪圈该怎么破?

    每次谈到发脾气这个话题, 总是会引起很多妈妈的共鸣. 很多妈妈留言说,自己经常因为情绪失控而吼孩子. 其实每次这做,感受都很糟糕,觉得不应该这样凶孩子,心疼孩子. 可到了那个点,总是会控制不住,甚至要 ...

  • 妈妈凭什么要成为超人?父母越“无能”孩子越“全能”

     文丨 优宝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妈妈从小生活在一个多子的家庭里,她是老大.   从小她就必须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这让她长大后一直觉得父母给她的爱太少了,她残存的童年记忆里更多是父母呵斥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