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究竟有多美?英国人当年随手拍下的一组照片,现拍出170万
1860年10月6日傍晚,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大宫门,驻守圆明园的“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管园大臣文丰和住在园内的嫔妃皆因他们的入侵而亡。第二日,英法两国的士兵和军官就开始对圆明园进行大肆破坏和抢劫,根据当时的一位英国士兵透露,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由此可见,在圆明园还未被烧毁之前,里面拜访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
还有一位叫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士兵,因为抢得不少珍宝而致富,更是获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据统计,在其名下的古文物珍宝,足够他一辈子不愁吃不愁穿了,甚至有一些英军和法军为了抢夺宝物而大打出手,直到十月九日,他们才觉得撤退,但是这个时候的圆明园已经一片苍夷,所有能看到的东西都被他们砸毁一空。
十月十一日,英军再次返回,这一次他们派了1200名士兵再次将圆明园洗劫了一遍,并在最后放了一把火,这把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等到被扑灭时,圆明园早已化成一片灰烬,这座辉煌了153年的伟大建筑就这样毁于一旦。
根据记载,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是当初康熙赐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并亲自提名“圆明园”,它的总建筑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在雍正帝即位后,也常到这里来处理政事,所以这里还有六部,军机处,以及正大光明殿等与紫禁城中相对于的多处宫殿,后乾隆时期又添置了长春园和绮春园,清朝末期,道光帝也曾对这里进行过修葺,可以说这里就是清朝历代皇帝第二个“紫禁城”。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形容它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圆明园的建造,不仅仅是外观上的宏伟壮观,它还代表了我国丰富的文化传承与独具个性化的建筑色彩,并不是历史上任何一座建筑所能比拟的,而在圆明园被烧毁前,一位叫费利斯·比特的英国摄影师有幸拍下了它的原貌。
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期,比特作为战地记者,跟随英军来到了中国,在这里,他拍下了大量的照片,比如《北京联军驻地》,《安定门附近的雍和宫》等,其中还有一组引人注意的照片,就是圆明园的园景照片,后来比特将这组照片放到英国拍卖会上,并拍出了170万的高价。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还未遭到破坏的长春园建造的非常壮观,建筑层叠不穷,园中景色优美,位于正前面的是一座方庭,四周多以水景为主,中间还有一条走廊连通正殿,西边还有一座长春桥,桥的北边是整座园内的核心建筑,含经堂,在含经堂前有设立了三座牌楼,再往里走就是清乾隆帝吟经参佛的地方。
含经堂的规模是整个园区建筑最大的一个建筑,北为淳化轩,西为思永斋,据说,这是乾隆为自己退休后准备的养老场所,其规模是仿造紫禁城中的宁寿宫而建的,另外,在长春园中,还含有不少西洋楼景区,乾隆晚年时,西洋文化已经流入清朝,当时乾隆帝见到后,大为好奇,所以命人在宫中仿造不少西洋建筑,只是如今都已成为历史,我们也再也无法体会到它当时那种宏伟壮观的气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