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剑存世不多,捡漏几无可能
人类最早的青铜剑都很短,因为青铜比较脆,剑太长非常容易折断,这种短剑只能用于刺击,所以当时的士兵最重要的近战武 器是斧头。苏美尔军队最常用的短距离兵器是青铜斧,并配合使用短剑、匕首进行近距离穿刺。长矛是苏美尔人最重要的长距离兵器,也是苏美尔重步兵最主要的装备。
青铜剑在技击格斗中,首要功能是刺杀敌人、穿透对方的铠甲,劈砍、划拉只是辅助功能而居于其次。比对手的剑长出近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
从商朝时的短如匕首开始成长,到东周时期,吴越之地的铸剑大师造就的青铜剑已达刚柔相济的完 美境界。其冶炼技术领 先西欧大陆近千年,精湛技艺至今仍令世人叹为观止。
古人铸剑既无先进的熔炼设备、纯洁的原材料,又无精确的测试手段,匠师们在这种情况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了青铜合金的配比规律,铸出的铜剑的合金比便也会不尽相同,而呈现在配比数上下浮动的现象。熔炼原料调配停当后,将之装入坩锅炼。熔炼的目的是将铜、锡、铅等原料熔液体,同时也进一步去除原料中含有的杂质,如附着于原料上的木炭,以及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和铁等其他金属元素,使合金精纯。
青铜器由于在土中埋了几千年,有一股土气味,新出土的铜器土气味更浓烈。而经过地下腐蚀较深的青铜器,铜质已属矿化,所以发音以浑浊者居多。当然埋藏在极其干燥而又纯粹的土层中的青铜器,敲击音也有甚佳的。这是由于作伪者多用化学药品,如酸盐硇砂等作在鉴定青铜器的锈蚀时,好取一些试样下来,用高温热针烧灼,或将试样直接用火烧。古铜锈一般不易燃烧,锈结晶在高温下会发出炸裂的声音而用树脂或胶水制造的伪锈在高温下会熔化、燃烧,并且冒烟,能闻到各种胶水味儿或烧塑料味儿等刺鼻的气味。用放大镜观察被热针烫过的部位,会发现那些胶状物被熔化后又凝固,根据热针的形状形成一个半圆槽。真正的古铜锈是天然生长的矿物结晶,它在高温下既不会熔化,也不易燃烧,更不会有酸味儿或其他异味儿。
中国古代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璨,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传世和近年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自夏、商、周至秦、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期:即夏为二里头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晖。
青铜器鉴定,到底该从何入手呢?在铜器收藏方面,只要是真品,价值不在于铜器的大小。俗话说:“大为珍,小为宝”一点也不假!当然做工精美的铜器一定是上好的收藏品,此外铜器有落款那是好不过了。古铜器存世量比较丰富,而三代及秦汉铜器那都是珍品中的真品,很多都是国宝级的,对于一般大众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明清铜器可以说是大众收藏的上好选择。其实,由于历史原因,许多艺术价值非常高的铜器真品在传世过程中被人为地毁坏了,特别是崇祯造钱、咸丰造钱和大跃进及文革,对铜器的破会尤为严重,而铜器中的铜炉、佛像等在以上运动中被大量销毁,当真可惜!以至于当我们光顾于古董文物市场时发现充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铜器都是仿品,或是刚被盗墓者挖掘出来的已经遭毁坏的铜器残片,实在让人心寒。对于初学者来说,在文物市场上打眼,那是在所难免的。所以说,明清铜器的价格提升空间非常巨大,物以希为贵,以铜炉为例,一套(一般有两部分组成,炉身和炉盖)较精致且有落款的紫铜袖炉(一般在500克——1000克左右)价值均在几万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