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膈肌痉挛)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概述】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本证古称哕”,又称“哕逆”。《医林改错》谓:“呃逆欲称打喀忒”。《景岳全书,呃逆篇》:
哕者,呃逆呃逆也非咳逆也,欻逆者,咳嗽之甚也,非呃逆也,干呕者,无物之吐即呕也,非哕也,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非咳逆也……”。
【病因病机】
1.饮食不节:如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寒凉蕴蓄中焦,胃阳被遏,或过食辛辣炙煿,燥热内盛,阳明腑实,气不顺行,均可导致呃逆。
2.情志不和:恼怒抑郁,气机不利,则津液失布,而滋生痠浊;若肝气逆乘肺胃,导致胃气挟痰上逆,亦能动膈而发生呃逆。
3.劳累太过:耗伤中气或年高体弱,久病久痢,以致脾胃阳衰,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或热病伤津及汗吐下太过耗损胃液虚火上逆,均可发生呃道。
综上所述,呃逆总由胃气上逆动隔而成。而引起胃失和降的病理因素,则有寒气蕴蓄,燥热内盛,气郁痰阻及气血亏虚等方面。当各种致病因素乘袭之时,亦每使隔间之气不畅,故胃气上逆时,往往断续冲出喉间,而引起呃逆之证。
【辨证论治】
呃逆一证,在辨证上必须虚实,分辨寒热。在治疗方面则以和胃降气平呃为主。
实证中,属于胃家寒冷者,治宜温中祛寒属于胃火上逆的,治以清降泄热。虚证中,属于脾胃阳虚者,治宜补中益气,降逆和胃;属于胃阴不足者,治以生津养胃。兹以虚实为纲,分别辨治于下:
实证
1.胃中寒冷型
症状: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小减,得寒愈甚,食欲减少,口中和不渴,舌苔白润,脉象迟缓。
治法:温中祛寒止呃。
方药:丁香散为主方。方中:丁香、柿蒂降逆止呃;良姜温中散寒;另加刀豆子温中止呃;如寒重者加吴茱萸,肉桂以温中散寒降逆。若挟寒痰不化,脘闷嗳腐,可加厚朴、枳实、半夏、陈皮、茯苓以行气化痰消滞。也可用定呃汤《辩证奇闻方》加肉桂。
处方:党参、茯苓各20克,白术15克,丁香,肉桂各6克,陈皮,沉香各10克,怀牛膝12克,生姜15克,也有显效。
2.胃火上逆型
症状: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脉象滑数。
治法:清降泄热止呃
方药:方用竹叶石膏汤加柿蒂、竹茹以清火降逆。方中人参改用沙参,配合石膏,竹叶,麦冬以凊阳明胃火,半夏,柿蒂以化痰降逆,如大便秘结,脘腹痞满,可合小承气汤以通腑泄热,腑气通则胃气降,而呃逆自止。也可用平呃散(验方)加竹茹,车前子。处方:玄参,茯苓各10克,连服数剂,也有卓效《辨证奇闻方》。
3.气机郁滞型
症状:呃逆连声,常因情感不畅而诱发加重,伴有胸闷纳差,脘腹胀闷肠鸣矢气舌苔薄白,脉象弱。
治法:顺气降逆。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方中:木香,鸟药顺气,枳壳,沉香宽中降气,可加丁香,代赭石降逆止呃;川楝子,郁金舒肝解郁,如气郁化火,心烦便结,口苦,舌质红,脉象弱数者,可加山栀,黄连等,泄肝和胃。若气逆痰阻,则有头目昏昡,或时有恶心,舌苔薄腻,脉弱滑,可合旋禊代赭汤,二陈汤化裁,以顺气降逆,化痰和胃。或用解呃丹《辨证奇闻方》。
处方:柴胡,郁金各12克,白芍,麦冬各15克,当归,紫苏梗各10克,茯苓20克,白芥子10克。也效显。
(二)虚证
1.脾胃阳虚型
症状:呃声低弱无力,气不得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方药:以理中丸加吴茱萸,丁香为主方。方中: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干姜扶阳温中,吴茱萸,丁香温胃透膈以平呃逆。另加刀豆子温中止呃。若呃逆不止,心中痞硬,可合用旋衷代赭汤以重镇和中降逆。如肾阳亦虚,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胖嫩,脉象沉迟者,可加附子,肉桂以温肾助阳。如兼有食滞,可稍佐陈皮、麦芽之类以理气化滞。若中气大亏呃声低弱难续,食少,便溏,体倦,动脉虚者,宜用补中益气汤。
2.胃阴不足型
症状: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象细数。
治法:生津养胃止呃
方药:益胃汤加枇杷叶,石斛,柿蒂等以降逆上呃。方中沙参,麦冬,生地,玉竹滋养胃阴,是为甘寒生津之法,加石斛可增强养阴之功,又加枇杷叶,柿蒂以和降肺胃而平呃逆。如胃气大虚,不思饮食,则合用橘皮竹茹汤以益气和中。
还有一些顽固性呃逆,反复发作,已有好几年,用上面的方剂,仍然容易复发,这种情况,属于“久病多淤”,用血府逐淤治疗,往往能奏效。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熟地、枳实、甘草、桔梗、川牛膝各10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柴胡,郁金各12克,旋模花15克。
服法:每日1剂,七天为一疗程。
结语:呃逆一证,轻重差别,极为明显。如偶然发作,大都轻浅,常可自行消失。
或刺鼻取崨或突然给以惊恐或闭气不会出人,皆可取奏。若持续不断,则需根据寒热虚实辨证,及时给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始能渐平。若在其他急慢性病严重阶段出现,又每为病势转为危重的一种表现。渭之“土败胃绝”预后欠佳,更应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