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被低估的画家陆小曼

19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陆小曼祖籍江苏常州,幼时是在上海幼稚园度过,其父陆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二十余年。她6岁随母赴京依父度日,15岁转入北京圣心学堂,她生性聪慧,十六七岁已通英、法两国语言,还能弹钢琴,长于绘画。

时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要圣心学堂推荐一名精通英语和法语、年轻美貌的姑娘去外交部参加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小曼成为当然之选。她在各类社交场合,举措得体,仪态万方,有文献记载:

“北京外交部常常举行交际舞会,小曼是跳舞能手,假定这天舞池中没有她的倩影,几乎阖座为之不欢。中外男宾,固然为之倾倒,就是中外女宾,好像看了她也目眩神迷,欲与一言以为快”。

陈巨来写她则更为有趣——陆小曼当年有皇后之名,追求者众,她“每至剧院或中央公园游园,欧洲人、中国大学生前后常有数十人,或为之拎包,或为之持外衣……”可见18岁陆小曼名闻北京社交界,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中,她已成为“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郁达夫赞她是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当时她与上海名媛唐瑛并称为“南唐北陆”,翩然两惊鸿,端的双生花。后来她也到上海,1927年在中央大戏院举行的上海妇女界慰劳剧艺大会上,她与唐瑛联袂登台演出昆剧《拾画》、《叫画》成为佳话。

唐瑛与陆小曼搭戏

与王赓结婚

1922年十九岁的陆小曼奉父母之命与王赓结婚,新婚的半年两人关系尚好,后来由于性格差异渐行渐远。王赓对仕途十分看重,成天为工作奔波,对妻子缺乏温存。而陆小曼是喜欢交际,婚后不便抛头露面,闲居家中闷闷不乐。此后先后调任异地,夫妻分居两地,留出了许多感情的空白,这时徐志摩闯入了她的生活。

陆小曼和徐志摩

经刘海粟摆宴斡旋,王赓萌生退意。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成婚,旋即回到徐的故乡海宁硖石,她与公婆不睦,又搬到了上海。婚后陆小曼奢侈放任,出入有私人用车,家里仆人众多,每月的花销达600多块(当时可买7两黄金)。

为解决开销徐志摩在东吴大学、光华大学、上海法学院、中央大学、北京大学等数所大学执教,有时一周之内要赶好几个场子。课余他还赶写诗文到处发稿、后来竟然为朋友买房做中介赚取佣金。

陆小曼热衷演戏捧角,拉着徐志摩也参与其间,在《眉间琐语》中,他如此表露了自己的心情——

“我想在冬至时节独自到一个偏僻的教堂去听几折圣诞的和歌,但我却穿上了臃肿的袍服上舞台去串演不自在的‘腐’戏。我想在霜浓月淡的冬夜独自写几行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但我却跟着人们到涂蜡的跳舞厅去艳羡仕女们发金光的鞋袜。”

徐最不忍受的是陆小曼抽鸦片,小曼身体欠佳,徐便请推拿医生翁瑞午帮忙,后来翁瑞午成为小曼的烟友,天天在榻上一起抽鸦片。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邮政飞机忽遇大雾在距离济南五十里的党家庄触山爆炸。

遇翁瑞午

孀居后因伤心过度,身体更坏,频繁请翁瑞午医治,她先前就有慢性妇科病,后来的哮喘、肺气肿使她长期卧床。翁瑞午跟陆小曼一起二十多年,有人说他为小曼医病,“又作为老友劝慰……年长日久,遂委身矣”。

翁瑞午与陆小曼

翁有妻室儿女,小曼虽然与翁约法三章,并自陈与之“并无爱情,只有感情,”但她后半生也不免陷于“外妇”的角色。翁为讨佳人欢心家中古玩字画、茶山与房产变卖殆尽,倾家荡产对小曼无微不至地照顾,尤其是晚年颊萎腮瘪、形如枯槁依然不离不弃,也算情深意重。

陆小曼最具文学性的作品当属一篇约两万字小说《皇家饭店》,被辑入赵清阁编现代中国女作家小说专集《无题集》,那时1947年夏陆小曼心情消沉,加之酷暑难耐发哮喘病,常与鸦片为伴,这部小说活活是赵清阁逼出来的作品。小说取材沦陷时的上海,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平等和自由的憧憬。此短篇技巧新颖,摹写世态酣畅淋漓,因首次创作手笔稚嫩,流于表面而欠挖掘。

钟情书画

陆小曼很小就随母亲吴曼华学习中国工笔画,由于她悟性高,很快掌握了细笔工整密体的画法,她临摹了宋代院体画,明仇英的人物画,清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颇得神韵。

在北京圣心学堂又习西方油画,主攻静物写生和风景临摹。油画创作特别强调色彩想像力,关注光影、色彩所产生的心灵作用,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灵的某种暗示。因此在陆小曼早期的绘画中,可看到颇有中国画具有线的表现特点,又有西洋绘画具有光影的特点。

拜名师

20年代初期她拜刘海粟为师,开始学画很认真,学过一阵子后,时作时辍。后来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拜陈半丁为师学习花鸟。这两位都是严师,为了吸取刘海粟教陆小曼绘画时有懒散现象的教训,贺天健与陆小曼约法三章:一、老师上门,杂事丢开:二、专心学画,学要所成;三、每月五十大洋,中途不得辍学。

1931年春日陆小曼画了一幅山水长卷,可以说是她早期的代表作品,她这幅山水画秀润天成、清逸雅致,对于初涉画坛的人而言,起手也足以令人感叹。此画上还有邓以蛰、贺天健、胡适、梁鼎铭、杨铨、陈蝶野等名画家和学者的题跋,是她存世作品中极为珍贵的一幅。

潜心绘画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一改过去慵懒生活状态,为了冲淡悲伤的情绪,陆小曼痛定思痛之余,开始潜心绘画,得到长足的进步。

1934年她加入了中国女子书画会,在女子书画会员中,论画技最出色并非陆小曼,论名气则莫过于陆小曼。投入绘画十年后,终于在1941年假座上海大新公司(今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楼上,开了一个饶有意味的个人画展。画展山水、花鸟都有,作品多达100多件,受到观者的相当好评。

陆小曼师承元代书画家倪瓒的风格,她取材太湖一带景色,疏林坡岸、浅水遥岑,意境清远萧疏。用笔轻而松,墨色简淡,却厚重清温,无纤细浮薄之感,能以淡墨简笔,有神地笼罩住整个画面,可谓“天真幽淡,似嫩实苍”。同时她也有明画家沈周的笔触,取景多江南山水和园林景物,笔墨坚实豪放,虽草草点缀,而意已足,形成沉着酣肆的风貌。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沦的气势。

她的画风也有近清代王鉴一路,善作设色山水,笔触细腻,格调有幽雅淡远之趣,到了晚年则入苍茫空寥之境。像她存世的《江边绿阴图》、《黄山松阁图》、《归樵图》及《黄鹤楼图》《翠峰冥色图》、《寒林策杖图》等画作都可谓精品。

陆小曼在1931年11月19日在悼徐志摩挽联中,写得情真意切,以寄哀思之情: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无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陆小曼晚年

整理徐志摩遗作

在亡夫徐志摩身后,陆小曼续整理了《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著作出版,她最大的夙愿是志摩全集能付梓问世,她与赵家璧收集整理,于1935年10月大致编好稿子,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不久“八一三”淞沪抗战打响,与商务印书馆失去了联系。

抗战结束她才得知出版社辗转到香港,再转重庆,可是志摩的稿子还是不知所终,直到1954年北京“商务”来信,徐摩全集的稿子找到,因不合时代,不能出版,稿子可以退还,陆小曼欣喜若狂。一直保留稿子清样至临终时分。

晚年陆小曼

1956年陆小曼与王亦令合作翻译了《泰戈尔短篇小说集》、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艾格妮丝·格雷》,还合编了通俗故事《河伯娶妇》……除《河伯娶妇》得以出版以外,前两者都未能顺利出版,手稿也随之散佚。

1965年4月3日一代名媛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悄然过世,她的灵堂上,唯有友人王亦令撰写的一副挽联道尽其生平: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陆小曼没有留下什么遗嘱,她最后一个心愿就是希望与志摩合葬,而这一心愿也未能实现。

「 本文作者」

任知
诗人,作家,日本文化学者
南开大学毕业,现居天津写作。曾主编民间诗刊《个》,著有诗集《孤屿心》、日本文化集《完全治愈系》、《东瀛文人风谭》等,新书《平成年代日本电影》已与出版社签约。公号“任性知日”(renzhijp)。立足当下,回溯近代,以人文性、建设性、思想性为旨归。主要发表日本文化、中日文化摄取、生活美学、民国美术方面的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