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体,唤醒真爱(上)

中学是人生步入社会,完成社会人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如何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实现教书(知识传授)育人(人生正确指南)均衡发展,是每个教师要身体力行的重要课题。因为教师肩负着历史传承与现代文明生活指引的重任,绝不是简单地亦步亦趋适应社会的角色。
困感
出身教师世家的我,1985年从大学毕业跨进成人教育的行列十年,而后来到大都市武汉,开始了自己基础教育职业生涯,一晃又是二十余年。从小就做着教师梦的我踏入应试教育的快车道后,越来越感觉到教育教学的失衡,“学生”被简化为“考生”。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师生身心疲惫不堪。根据武汉市教育局2005年组织编写的《心灵阴荫.教师心理自助手册》提供的数据“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
”近些年来,许多教师不堪重负,倒在了三尺讲台上。教师群体身心发展的不和谐,必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导致学生身体、心灵的失衡。马家爵、药家鑫这些令人痛心疾首恶性案例的出现,已经不得不让每个有良知的教师,从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对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怀,高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探索
新课改在目标的设定上,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正是要具体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务。近两年来,我尝试着走出封闭的校园,探寻有益于自己有益于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
从日本医学博士江腾胜的《水知道答案》一书中,看到水分子在良性、恶性语言刺激下完全不同的结晶;从西方心理学霍金斯博士那里知道了善恶(阴阳)十七级频率。无论是东方的医学博士还是西方的心理学专家,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凡是人都需要得到爱的滋养,何况是未成年的学生呢。
日本大企业家大思想家韬盛和夫《活法》一书,激励了许许多多的现代人。书中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贯穿整个宇宙的意志是爱、真诚与和谐所构成”。作者特别提到“教育工作者对成长阶段儿童的人格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教职超越了单纯劳动的领域,应该属于一种必须以身边教师的健全人格去和孩童相处的职业,也就是所谓的'圣职'。"
在民间强大的国学热潮中,我有幸接触了爱心企业家组织的《弟子规》学习活动和茶道新文明。这一切都丰富了作为教师的我自己,并在工作中践行“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善待自己善待学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