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特辑】肖水泉 ‖ 成都,走了一位喊魂人
流沙河先生曾写了一篇《为成都人叫魂》的文章,他想把成都人吃掉的,挤掉的,赌掉的,斗掉的,吹掉的,跑掉的魂都一一喊回来。结果直到今天,成都人的很多魂,也没真正归来,作为喊魂人的他,却安详地离开了。
话说中国的汉字有“三美”。
一则形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特别是汉字的书法,可谓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尽血脉,是形美之所在。最近看见一些媒体,把沙河老师尊为书法家,就他那手清秀而飘逸的“沙河体”来说,应该是当之无愧。
二则是汉字的意美。我们的汉字几乎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比如沙河老师对“家”的解说——母系制社会,一家之中主政者为女性。婚姻制度“招郎上门”,男迁就女,这种行为叫家。先民觉得这种行为,好比牵公猪往母猪那里进行配种,所以造出屋盖下一头豕的家字,作动词用。怎知那头并未标明性别的豕就是公猪?看甲骨文发现在腹下添一画,方知其为牡。牡豕曰豭jiā,四川人叫“脚猪”。豭声读讹了,错写成脚。如今上门女婿仍被呼为“寄豭”。秦始皇下令:“夫为寄豭,杀之无赦!”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咱们把汉字仅仅作为一种记录符号,是多么地浪费啊。
汉字还有声韵美。确实,一个文学创作者,要想自己的文章流畅、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必须考究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声律。即便是今天写散文的大家,也免不了时不时来点排比句,来点仿骈文之类的东西,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才真正带劲。大家想想,流沙河那首《理想》,是不是就非常淋漓尽致地把汉字的声韵美展现出来了?不愧为大家手笔。
康桥朗诵作品:流沙河《理想》
沙河老师对中国文化的坚守,其实也是对成都的一次次喊魂。如果我们没有传承好自己的古老文化,成都就一定是一座没有灵魂之城。所以,成都的一些媒体,经常把沙河老师的研究成果予以展示,金沙讲坛也经常邀请沙河老师去讲课,凡此种种,这都是在为成都喊魂。“若有‘时光隧道’可通古代成都,从灯火辉煌的大街忽然跨到1000年前月明星稀的解玉溪岸,隔墙听见寺僧晚唱梵呗,钟磐悠悠。若召迷魂归去,我愿留在那里,不再返回……”如今,热爱成都,懂得汉字的流沙河走了,谁还会为了成都的魂,带着我们在这愉快的海洋里继续遨游?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