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韩雅怡,回族,1964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就职于长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工笔绘画,对于人物、动物、花鸟均潜心治艺,有着较深入的探索。其《晨雪》《瑶池》《结缘》《夏韵》等精品力作曾入选全国及吉林省美术作品展,分别荣获重要奖项。

韩雅怡认为,当前中国画的创造正处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绘画创作应该把握着时代变迁及时代的文化气息,并将其转换为时代的表达,不应该简单地重复停滞在农耕时代的绘画观。中国画学派风格各呈异彩,传统经典高峰壁立。对于继承和研究需要在精神方面向传统致敬,当代实现又要对传统的艺术加以创新性的转换。可以说,当今中国画坛就是在不断从传统中探寻发展的路径,从而使中国画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方法都得到新的发展。在中国画承古开今的道路上,韩雅怡就是一个具有探索精神的践行者。

人们熟知的韩雅怡是以工笔人物画闻名的。工笔人物画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古代绘画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工笔画就是中国绘画的最初形态,当初工笔画承载着“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强调的是绘画的社会教化功能,特别是道德教育意义,将绘画看作是怡情悦目之事那是后来发展出来的。在今天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今人与古人的生活空间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也就要求艺术与现实共振,为今人精神情感提供助力,每一个特定时代就要产生与这个时代审美要求相符合的艺术创作佳品。

“笔墨当随时代”,画家肩负时代责任和使命,应该沉潜古典,返古开新,才能达到时代要求于我们的最高目标。韩雅怡的作品生动深刻地体现了当代画家情感操守,也体现了她作为少数民族画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瑶池》190×190

《瑶池别》220×150

《晨雪》180×150

《山那边》90×60

《紫气东来》120×90

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期,韩雅怡不背离传统,认真按照传统技法,进行以线造型,提炼、概括创作艺术形象。一鼓作气的完成几张大尺寸的工笔创作,着重表现了传统工笔绘画的宫廷气派,突出地体现了以“静”取胜的特征,这也许与她女性画家气质有关,更透溢出她用继承传统,抒发工笔绘画意境的志向,有一种悠然自在表现情怀。同时画了许多现代题材的工笔,重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学术追求。例如《晨雪》《叶子》等作品,都十分鲜明地展现了她传统工笔绘画的气象。她广泛搜集素材,在深入研究素材的基础上,使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生动传神,而又超越了人物写生的特点,可谓是一种艺术的“造像”,一种富有强烈主观思想的工笔人物创作,在艺术创作中贯注了饱满的热情。

在中国绘画长河中,工笔绘画历史最长,有着一套严谨完整的技法体系。韩雅怡对工笔仕女、花卉、翎毛、走兽等题材的技法都有其深入的探索。如古代题材作品《瑶池》《瑶池别》《紫气东来》创作中走兽老虎的形象,传统技法表现特点鲜明、细腻规范,虎的形象又不失为写意性的创作表现,又具有形神兼备的诗意性。

《结缘》180×190

工笔绘画有着丰富的技法语言。韩雅怡在长期的创作中,又巧妙的将传统绘画技法进行解构,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再造,表达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开拓与探索。为古老雍容的工笔绘画技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规范严谨的技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结缘》这张作品前面的叶子及后面背景,使用了一种新的笔触技法,先将画面分染完成,再在分染画面的基础用笔点彩。创造出一种点绘的工笔绘画技法,这样表现,画面较之传统画面丰富厚重了许多。

《夏韵》110×110

《月色》90×60

《琴》60×70

《酒》110×80

韩雅怡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工笔绘画的视觉张力问题,绘画作为视觉艺术,它是通过人们视觉的感知达到心灵的感知,构图、色彩、形状、笔触构成了视觉形象的要素,这些构成要素与视觉张力的强弱密切关联,这些形式要素共同决定着艺术作品整体的视觉效果。韩雅怡赋予了传统工笔绘画以当代审美的视觉张力,努力借鉴其他平面语言,将色彩浓淡干湿并用,形成色泽浑然整体的画面,又将细微的变化用点彩笔触表现,使画面的色调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变化,增加了工笔绘画物象的体积感以及厚实的分量感。例如韩雅怡笔下的《月色》《夏韵》《酒》《琴》等作品与传统工笔绘画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这种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式的,但是,画面表现的效果和作品所体现的意境 却又体现了中国画诗意,具有中国传统审美趣味。这四幅作品没有使用传统的晕染技法以及用线的造型手段,而采用了一种较为活泼、轻快的用笔用色方法进行表现,《夏韵》这幅作品画出了夜色的月光的感觉— —这些光影传达了一种生命活力和音乐般的韵律。尽管看上去没有继承中国画传统的表现方法,但画面总体传达了浓重的中国画韵味,空灵、含蓄、富有诗意。

《鹦鹉》80×50

《风雪同舟》70×40

《绶带》130×100

《新声》120×80

在最近的几年中韩雅怡一直努力研习传统工笔与点彩之间的融合,不断的探索点彩的技巧。如果说《结缘》这幅作品点彩技法初见端倪,那么《绶带》《风雪同舟》将点彩技法日臻完善。规避了工笔重彩绘画滞涩呆板的弊端,丰富了中国绘画气派的灵动意境。《新声》再次将点彩技法推向了高峰,这张画的创作过程颇为曲折,绶带鸟形象寓意长寿高贵,亦称谓寿带鸟。《新声》画面构图与桂花搭配,寓意富贵长寿与天齐。因为桂花花瓣儿太小,四个小花瓣儿不适合表现,于是将桂花花瓣夸张表现。正稿完成以后,感到不理想,于是进入了调整画面状态中,每一处局部的深入,就意味着另一处局部需要调整,其他都画满意了,树干、鸟巢分量感又滞后了,不满意,再调整!这张画始终处于调整状态中。《新声》将点彩的新技法传达了工笔绘画文化的审美新特征,开拓了中国工笔绘画的新境界,丰富了工笔绘画的艺术语言,反映了画家与众不同的新气象。工笔绘画能否在网络全球化的当代拓展技法的疆界,这就看画家自身感悟。传统的技法不是没有改变的空间,但在改变的同时应该保留深层次的中国审美精髓。《绶带》作品追求了光源的表达,《鹦鹉》作品追求了色彩的表现,《琴》追求线中融合颜色,在颜色中揉合线。韩雅怡治学严谨、为人谦和、待人诚恳,但在她的创作中不断的求新求变,在每一幅作品中,都在不断的寻找、探索新的办法。

撰文: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朱臣

(0)

相关推荐

  • 郭汝愚:文化本能

    文 化 本 能 文 / 袁 瑜 人们常说,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儒道互补.庄禅相通",书画名家郭汝愚一语道出了儒释道三者的交融互补关系.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深浸在传 ...

  • 时代、共性与自我

    时代.共性与自我--读韩毅成花鸟画的个性特征 广州艺博汇艺术馆2021-03-22 18:39:08 韩毅成<急涧泛羽>71×92cm 2003年 国画纸本 时代.共性与自我 --读韩毅成 ...

  • 江溶:意在象中 画在诗中

    2021-06-23 02:49·中国书画邮 江溶:意在象中 画在诗中 江溶 江溶,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四川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民盟书画 ...

  • 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宋德珠艺术流派形成研究

    编者按: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德珠)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小名旦"之宋德珠先生,生前力倡京剧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宋派"艺术.奈种种原因, ...

  • 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三)

    作者:许福林 1.结构.布局的创新 我们应该学习并熟练运用中国山水盆景传统的主峰.次峰.配峰等山石配置及开合式.偏重式等结构.布局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是应该学习赵庆泉大师水旱盆景中的布局与表 ...

  • 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二)

    作者:许福林 (二)山水盆景制作中如何向中国画学习解读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能给我们制作山水盆景以许程,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据本人的体会,山水盆景的制作同样追求神似,讲究意境,而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特别是 ...

  • 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

    作者:许福林 山水盆景是以大自然绚丽风光为样本,经过作者的构思.选材.切割.雕琢.胶合.种植等多道程序创作出来的艺术佳品.桩材多变,变化无穷,其作品内容丰富,题造型更是千姿百态.极富诗情画意,是我国独 ...

  • 继承传统、包容创新的紫砂艺术

    紫砂壶是实用的饮茶器具,也是具有鉴赏价值的艺术品.它的外在价值是实用的器皿,而其内在的价值则是美的艺术品. 紫砂壶艺始於宋朝而成於明代.凡几百年间,紫砂工艺经历无数兴废衰荣,薪尽火传,逐渐形成今日世界 ...

  • 东财月饼,良心之作,继承传统,不断创新!

    秋风起,天气凉,九月至,叶转黄.日子过得真快,一进九月,眼瞅着中秋国庆双节也就不远了,吃货们的月饼季也随之拉开了大幕.月饼是中秋佳节的必备传统美食,但绝不仅限于中秋节那一天吃,品美食绝不挑日子,哈! ...

  • 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关系必须摆正

    戏曲也是戏剧的一个品种,戏剧是综合艺术,并以表演艺术为中心!所有综合手段均为演员创造人物形象服务! 能成为"角儿"的演员必定是优秀演员,但仅"角儿"个人能演出吗 ...

  • 文章标题: 深度继承 开拓创新 ——淄砚的传承与发展 ​ 原创作者丨 不详 编辑丨 鲁之揅

    文章标题:  深度继承 开拓创新 --淄砚的传承与发展 原创作者丨 不详    编辑丨  鲁之揅    发布平台丨 微信公众号"鲁之揅文房" 发布时间丨 2020年12月 大家好! ...

  • 塞丁谈诗•继承传统上的创新!《浅谈中国诗歌发展方向》

    连载纸质诗集<曾经的那一朵茉莉>(塞丁著)里的诗. 注意:文后有作者微信二维码,有兴趣者可加他. 浅谈中国诗歌发展方向                不论古诗词还是现代体诗,必须要具备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