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讲过一件懊恼的事:几个农民收破烂时...
马未都讲过一件懊恼的事:几个农民收破烂时,花35块钱收到一个永乐年间的罐子,他出4万元没买成。
当时,那几个农民先是找到一个古董贩子出手,古董贩子就问他们想卖多少钱?
几个农民就说,他们找人打听了,永乐的罐子值钱着呢,也不多要,4万就行。
古董贩子瞧了瞧罐子底部落款确是“大明永乐年施”,但他也吃不准是真是假,于是就给马未都打了电话。
当时都快半夜了,马未都已经睡下了,听了电话,一咕噜就起来了。
他当时住在东四十二条,古董贩子领着几个农民在灯市口等他,一想距离并不太远,骑着自行车就奔去了。
等马爷赶到灯市口,拿到罐子仔细一瞧,判断果然是真品无疑,就想买下来。
那几个农民也怕变卦,要求当晚就必须拿到现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马未都一听有些踌躇,因为他家里没有这么多现金,港币倒是有4万多元。农民一听说是港币,就把脑袋摇成拨浪鼓,坚决不要。
本来就是半夜里的事,七七八八一折腾,就到后半夜了,去银行也是不可能了,马未都就给他认识的一个倒换外汇的朋友打电话,请他马上带钱过来。
对方极不情愿,马未都提高了手续费,才让对方爽快了一回。就这么又是一番周折,马未都终于拿到了那个永乐罐子。
当时,正是黎明前的黑暗,马未都还骑个旧自行车,天凉路滑,不要说骑车,就是推车也可能滑倒的,要是把罐子摔了,岂不损失惨重?
家住灯市口的古董贩子与马爷打过好几次交道,彼此相熟,马爷也非常信得过他,便决定先将罐子放在他那,睡一觉天大亮,再过来取走。
折腾了几个小时,总算有个收获,马爷回到家上了床就昏昏沉沉地睡了。
没想到,当天上午,一阵砰砰砰猛烈的敲门声,惊醒了仍在沉睡的马未都。
开门一瞧,原来是古董贩子。马未都以为他是送货来的,一看对方的手上啥也没拿,就问他:我那罐子呢?
那个古董贩子不好意思地从怀里掏出4万块钱,递给马爷,说到:“马爷,对不住您了,那个罐子,我转手给卖了,虽说卖了12万,但我现在欠账太多,这债没还利索呢,等我以后赚大钱再跟您分成。”说完,转身离去。
如此一来,马未都忙活了一宿却徒劳无功。每每想起这件事,马未都的肠子都悔青了,一是对那个古董贩子油然生恨,二是悔自己太轻信他人了。
更让他生气的是,那一年的秋天,在苏富比拍卖会上,这个罐子以200多万港币的价格成交。
2005年,这个永乐罐子再度出现在苏富比拍卖会上,最终卖了3000多万港元。
@不走捷径的娛 :马未都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是站在收藏界塔顶上的人物,2008年还登上了作家富豪榜,列第5位。
(1)成功的收藏家也有错失的时候,马未都与珍品失之交臂的事也不是绝无仅有,这也是一种缘分吧。
1987年马未都逛北京友谊商店的时候,看上一个乾隆年间制造的珐琅彩瓷器——黄地开光胭脂红彩山水纹碗,标价3万。
那时多数人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钱,马未都估计没什么人买,他自己先慢慢凑钱。
没想到,第二天再去看时,那个碗竟没有了,让人买了!第二次看到那只碗时,已是第二年的苏富比拍卖会上,那只碗拍卖了720万港元。
让他追悔莫及的是,第三次看到那只碗,是10年之后的1997年拍卖会,这只饱经沧桑的古朴瓷碗,竟然被拍了2147万港币。
马未都知道,下一次再亮相,这只碗的起拍价至少是1个亿。
那只碗的价格增速之快,真是令人咋舌。马未都说过,自从搞了收藏,肠子再没红过,都是青的!
(2)盛世收藏,收藏的财富增长是非常惊人的,马爷的理想却是捐赠。
虽说几十年中一而失、再而失的事不少,但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还是目前国内藏品最多最有价值的私人博物观。
如果每次机会都能成功把握,那么马爷的收藏帝国一定会更加壮大。只是机会稍纵即逝,事后说什么都是枉然了。
很多人奇怪马爷哪里来的那么多钱?其实,有眼光的收藏,财富增长是惊人的。
上面的事例是马未都失手的,但更多的机会他是牢牢把握住了,很多东西的增值速度并不比那一只碗差多少,想想由此给他带来的财富效应。
如今,与马未都结缘的不可胜数的宝贝,皆栖身于他创建的观复博物馆当中。
而博物馆中的所有藏品,马未都表示:将来都会被捐献给国家。
马未都说过,他的最大心愿,就是等到200年以后,他的子孙经过观复博物馆门前时会说:“瞧!这就是我们的祖辈在200年前创办的博物馆。”
你对收藏有兴趣么?欢迎评论区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