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贵公

【原文】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於公。

【译文】

从前,先代圣主治理天下,一定把公正无私放在首位。做到公正无私,天下就安定了。天下获得安定是由于公正无私。

【导读与分享】

《贵公》是《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的第四篇,“贵公”的意思就是以公正为贵。为了陈述以公正为贵的思想,作者考察了上古的记载,引用了《尚书》和周公的名言,分享了荆国人掉弓和管仲推荐宰相的故事,多方面说明了贵公的重要性。

作者先是考察了上古的记载,认为曾经取得天下的人是相当多的。如果说他们取得天下是由于公正无私,那么他们丧失天下必定是由于偏颇有私。大凡立君的本意,都是出于公正无私。接着引用了《尚书》的名言,这句名言出自《鸿范》篇的“洪范九畴”的第五畴“皇极”,《鸿范》现在写作《洪范》,这句名言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翻译为白话文就是“不要偏私,不要结党,王道多么平坦宽广。不要偏私,不要倾侧,遵循先王的法则。不要滥逞个人偏好,遵循先王的正道。不要滥逞个人怨怒,遵循先王的正路。

作者认为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阴阳相和,不只生长一种物类。甘露时雨,不偏私一物。万民之主,不偏爱一人。伯禽将去鲁国,临行前请示治理鲁国的方法。周公说:“施利给人民而不要谋取私利。

有一个荆国人曾经掉了一把弓,但是不愿意去找回来,他说:“荆国人把弓掉了,捡到它的还是荆国人,为什么要去找呢?”这荆国人还是比较公正无私的。孔子听说了这件事,他说:“要是把这个'荆国’给去掉就好了。”孔子把公正无私的高度提升到了整个人类。老子也听说这事儿了,老子说:“应该把仲尼的话再去掉一个'人’。”老子认为弓来自于天地又回归于天地,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于是,天下人都认为老子是天下最公正无私的人。

《贵公》篇认为“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作者认为天地是最公正的,从古至今也只有三皇五帝能做到和天地一样公正。后世的统治者只有效仿三皇五帝的公正无私,才能治理好国家。

齐国名相管仲病危时,齐桓公问他谁可以接替他做宰相。齐桓公提出了鲍叔牙与隰朋两人,管仲丝毫不顾与鲍叔牙的友情,指出了鲍叔牙的缺点,不推荐鲍叔牙担任宰相。认为隰朋这个人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是一个相才。可见管仲不计“管鲍之交“的私情,从齐国之公出发来推荐人才。管仲曾经是齐桓公的仇人,而齐桓公公正不计私仇,重用管仲,于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后来齐桓公年纪大了没有听管仲的话,徇私偏袒重用竖刁。桓公死时,,竖刁参与作乱,掌控废立,使桓公尸体停床多日以致尸虫爬出。这个例子也足以说明公正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作者最后总结说,人在年少的时候愚笨,长大了就会聪明。如果聪明而用私,不如愚昧而行公。天天醉醺醺的却要整饬服饰,自私自利却要树立公正,贪婪残暴却要称王天下,即使舜也办不到。

中国的文化是以天文定人文,与孟春相应的天时人事都在《孟春篇》的得到体现,接着在《本生篇》得出“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说的是最初产生万物的是天;天生才物之后要靠人来养成万物的。能养成天所产生的万物而不触犯天道的就是天子。天子的行为就是要顺应天道照顾好天之生民。可见中国文化对天子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们知道《吕氏春秋》并不是一篇写历史的书,而是吕不韦留给始皇帝赢政的治国纲领,孟春主生,所以根据《孟春纪》天人合一的要求,始皇帝要做好天子养好万民就要《本生》、《重己》、《贵公》,也包下一篇《去私》。可见这些规则不是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人为制定的,而是来自于天道,天子就要在人间行天道,要以德配天,敬天爱民。违反了,就会有人替天行道,革掉他的天命,起而代之。这就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法天则地的文化传统。

(0)

相关推荐

  •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4贵公诗解圣王至公无偏非私

    题文诗: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必先公正,则天下平, 平得于公.尝观上志,得天下者,得必以公, 失必以偏.凡主之立,生于公正.故洪范曰: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 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 ...

  • 夏史二十三(夏后履癸(桀)十五年、商侯天乙(成汤)元年【公元前1622年】)

    夏后履癸(桀)十五年.商侯天乙(成汤)元年[公元前1622年] 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於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为媵.故贤主之求有道之士,无不以也:有道之 ...

  • 汉朝诗文390篇大全集(51—100篇)

    两汉一般指汉朝 汉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 ...

  • 管仲《戒》

    戒 管仲 桓公将东游,问于管仲曰:我游犹轴转斛,南至瑯邪.司马曰:"亦先王之游已."何谓也? 桓公准备东游,问管仲说:"我这次出游,想要东起之罘,南至琅邪.司马却提出意见 ...

  • 《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本生

    [原文]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 ...

  • 《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孟春篇

    <吕氏春秋>十二纪,八览,六论,二十余万言,是先秦学术思想集大成.不别门户之总结. 十二纪便以阴阳五行为纲,推演"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的易理,凸显中国文化的& ...

  • 《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重己

    [原文]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蹷,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燀热.燀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 ...

  • 《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全文,翻译赏析

    孟春[原文]      一曰: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 ...

  •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5去私诗解尧公腹义霸君不私

    <吕氏春秋>卷1孟春纪5去私诗解尧公腹义霸君不私 题文诗: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无私照,月无私烛, 春夏秋冬,时无私行,行其至德,万物遂长. 黄帝言曰:声色禁重,衣香禁重,味室禁重. 尧 ...

  • 《吕氏春秋·孟春纪》原文及译文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 ...

  • 吕氏春秋 纪·孟春纪

    [孟春] 一曰: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 ...

  •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吕氏春秋·孟春纪》摘记

    <吕氏春秋·孟春纪>凡五篇,第一篇<孟春>,与<礼记·月令>中内容大体相同,后起的还有<淮南子·时则训>,也大体相似.研究者认为<吕氏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