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睡眠时间长短与12种心血管疾病的因果关联
2021年4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张继辉研究员和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荣润国教授团队在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Journal(IF = 22.673)在线发表题为“Causal associations ofshort and long sleep durations with 12 cardiovascular disease: linear andnonlinear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 in UK Biobank”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基因预测的睡眠时间长短与12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睡眠干预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明确了基因预测的短睡眠时间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因果危险因素,而基因预测的长睡眠时间与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无因果关系。
作为一种可调节生活方式,睡眠与每个人的健康都息息相关。既往观察性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过长(≥9小时)或过短(≤6小时)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实验性研究证实,睡眠过短或睡眠限制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障碍。但是,尚无任何实验性研究证实睡眠时间过长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由于传统的观察性研究容易受到残余混杂效应及反向因果关系的影响,睡眠时间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还尚不明确。但是,基于传统观察性研究的结果,大量媒体向公众传递“睡眠时间过长会损害心脏健康”这一信息可能是错误的,这将会误导公众并引起不必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该研究采用线性和非线性孟德尔随机(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设计,在大型数据库(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中探索了基因预测的睡眠时间与12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该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观察性研究容易受到残余混杂效应及反向因果关系干扰的缺点,而且还规避了实验性研究难以实施且存在伦理学风险的问题。该研究使用与睡眠时间相关联的7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作为工具变量,研究结果发现,基因预测的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肺栓塞和房颤的发病风险有因果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基因预测的短睡眠时间(≤6小时)可增加这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但基因预测的长睡眠时间(≥9小时)与12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均无关。该研究结果证实基因预测的短睡眠时间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果危险因素,对于临床上短睡眠或者睡眠缺失的个体,通过增加睡眠时间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反,睡眠时间过长可能仅仅只是一个风险标记而非可逆转的因果危险因素,对于睡眠时间过长的个体,减少睡眠可能并不会改善心血管健康。
基因预测的睡眠时间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
本研究在香港中文大学荣润国教授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张继辉研究员的指导下,由艾思志博士作为独立第一作者,完成数据分析及文章初稿撰写工作。其中,广东省人民医院张继辉研究员为本文的独立通讯作者,香港中文大学荣润国教授为本文的资深作者。此外,该研究工作也获得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贾福军教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国安教授、科研助理李国华、香港中文大学苏汉昌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向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宁荐副教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谈笑博士、北京大学陆林院士及时杰研究员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合作。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人民医院人才引进基金及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