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王船”:漳州九龙江进发宫代天巡狩实至名归
漳州的深秋,风清气朗,夕阳下,南门溪波光粼粼。倏忽,江中火焰蹿空,惊起一片白鹭。九龙江进发宫代天巡狩“烧王船”仪式进入高潮。
自古以来,“船底侬”生产生活在江河湖海,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只能把自己崇信的神佛殿堂“建”在船上。曾经,漳州九龙江南门溪水域旧桥头“进发宫”、新桥头“新发宫”、东闸口“金山宫”“宝山宫”“三狮山”等水上移动庙宇众多。现今,南门溪船上仅存进发宫,成为九龙江流域漳州“船底侬”心目中的信仰圣地和精神寄托。
进发宫,没有陆地庙宇那般雄伟宏阔,平时只由一艘供奉神尊的主船,和厨房、烧金两艘副船泊定组成。主船舱宽敞处正中墙堵前安放着神龛式木制进发宫,宽约92厘米,长85公分,高88公分,仿闽南建筑,面阔三间,前拜亭,后庙室,四枝龙柱,围以栏杆。
神堂中主祀朱府、池府、形府、李府四位王爷正身副驾和剑印将军。四府王爷尊奉闽南人心目中最高天神天公(玉皇上帝)的旨意,常年驻守进发宫,代天巡狩,抚境安民。神堂中还供奉三坛小法的主公“九天玄女”“剑童、印童”“玄天上帝”以及“关圣帝君”“中坛元帅”“玄坛爷”和“黑虎将军”“福德正神”等30多尊神像,也供奉着刻有“玉皇上帝、九天玄女、阎罗天子”“敕封代天巡狩奉旨”两面神明牌位和三支黑黝黝的“蛇神”。
神像高的不过20公分,小的仅6公分,历经百年岁月仍五官清晰,神态可掬,惟妙惟肖。进发宫虽小,但较之陆地庙宇应有尽有,且整座神龛红底贴金,精美雅致,烟熏火烤后更为金碧辉煌。
在数千年农耕社会里,中国“船底侬”和失去土地的农民一样生活贫困,居无定所,成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相对自我封闭,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对外人言说有关船上庙宇的事。“船底侬”过去集体祭拜时,庙船开到远离人群的江面,仪式结束后再开回原处;加上信俗传承口口相授,文字资料非常匮乏,使得“船底侬”宗教信仰、民俗文化鲜为人知,扑朔迷离。2010年,漳州地方政府整体安置“船底侬”弃船上岸定居,进发宫庙船面临拆除。船主希望得到保护,只能将进发宫缘由向外公开。从此,进发宫历史悠久、恪守传统、独树一帜的“送王船”迅速引起人们关注。
“送王船”又称“烧王船”,通过祭水府神明、安抚水中遇难孤魂、祈求水上靖安和渔发利市。进发宫“送王船”仪式主要有询平安、请平安、送平安王三阶段,以及三坛放兵、造王船、建坛请王、三坛踏火、祝寿、王醮、祭王、王船巡境、酬王、烧王船、普度、补运进钱、犒赏收兵、谢篙安座等16个环节。每科时间跨度长达6个月,整个过程由三坛小法主持,穿插灵宝道士进行“王醮”科仪为辅。
每年农历二月,进发宫小法就开始看日子进行“询平安”仪式,从晚上7点到11点左右,所请神明上至天曹金阙玉皇上帝、南北二斗、释迦尊佛、观音佛祖,下至东岳大帝、阎罗天子、注寿司官(添福寿官)、注生娘娘、十二婆姐、 产妊夫人、扬州长者,遍及水府三界按照神明指示一一礼请。期间做法法长用轿杠扶乩,以得到神明的指示确定当年来庙驻跸的王爷、位数和姓氏。
农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圣诞之日,进发宫举行庆贺圣寿活动,还进行重要的“请平安” 仪式,迎请水府神祇外海王爷到庙坐镇,代天巡狩,为一方信众解厄赦罪赐福。仪式礼俗繁缛,一如“船底侬”祖先那样严守三坛科仪,由三坛法长主持,请来外海王爷的彩扎王令(令箭)代表王爷本身,供奉在神龛之前,在进发宫驻跸半年,直到农历九月十三才送回缴旨复命,即“送王船”。
“送王船”(亦称“烧王船”)阶段是“船底侬”一年中最为隆重的宗教活动,王醮从九月初八开始。进发宫选用四艘大船连同原来的庙船,一字排开结成一个整体联船。正中庙船称为恩主船或正炉主船,供奉四府王爷和天公等大部分神祇;第二艘(龙边第一艘)供奉中坛元帅,称为副炉主船;第三艘(龙边第二艘)供奉玄坛真君,称为三坛船;第四艘(虎边第一艘) 迎请三坛主公“九天玄女”“剑童、印童”以及“九天玄女神牌”,称为主公船;第五艘(虎边第二艘)供奉另一尊中坛元帅,称为会顶船,作为迎来送往的客堂。
期间,船舷、码头上插满五颜六色的旗帜和凉伞仪仗,尤其是描绘九天玄女的一支三米高的画旗迎风招展,江边岸上庄严肃穆,却又喜气洋洋。
九月初八天色清黗,开始结船建坛,称为“桅仔内”。天色渐明时举行请天火、营、罗坛、浮炉、敕符等仪式,把五艘大船固定成一座可移动临时平台,布置成神圣的宗教场所。
九月初十拂晓时分,迎请四尊王爷、妈祖婆、钦奉厂官爷(船头公)等神祇彩扎金身开光点眼,并奉请到主船王爷馆安座办案。
王船由各种颜色的绸布、绫纸糊成,竹木架构,长约7米,扎成漳州传统海船(福船)样式。船头是纸扎的狮头,船身插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腾蛇等代表星宿及五个方位的各种颜色旗帜。尾部两侧船舷插着三首蜈蚣旗(幡),分别写着 “三军司命”“ 木龙光彩”“天上圣母”等字样。
九月十一,三坛小法团举行操练火盆(踢过火)科仪。小法们遵循“开坛请神”“调兵安营”“操营结界”“颁符押煞”“踩练火盆”等一系列仪式,带领信众抬着神轿,法器香炉,赤脚踢开炭火,待神轿踏过火堆三趟,信众随后背着家人衣物的包袱或者怀抱童子,纷纷踏过,祈求驱邪治病,福寿安康。踏火结束,妇女们马上铲取部分火种回家,祈祷家庭红红火火,以期祈福驱邪。
九月十二为庆贺三坛小法主公九天玄女娘娘生辰的日子,信众准备饯合馃子、水果点心、花粉香水等前来祝寿。
九月十三道士做“请王送瘟修醮谢恩祈安植福法会”,供品为猪头、猪尾,公鸡、鱼、鱿鱼等各两大份,一生一熟。“送王船”开始时,先有道士做醮,三坛小法敲响哪吒鼓,吟唱哪吒令旨咒语,将外海王爷从船上请出来,一起将王船抬上渔船,送到九龙江心的待御巷沙洲上,随后将米、面、柴、油、肉、盐等供品“添载”于船上空闲位置,让王爷以及随从、水手路上享用。一切布置妥当后,举火点燃王船。当晚回程,立刻在主船上进行祭拜“老先生(祖师)”仪式。整个仪式持续三个多小时。
九月十四至十六先后做进钱补运、收兵谢坛和安座,自此送王科仪圆满完成。
有学者观摩考察漳州“送王船”后认为融巫、道、佛于一体的福建民间道教三坛神教源于漳州。三坛神教信仰主要功能在于驱邪收妖,押煞解厄,祛病消灾。相传,三坛神教起源于远古洪荒之时,是在福建地方原始宗教“闾山法”的基础上融合了道教法术仪式、佛教密宗“瑜伽派”仪轨而产生的地方性宗教形式。因为道坛尊奉“上坛普庵大教主、左坛龙树王大菩萨、右坛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三位教主而被称为“三坛神教”。又因为法师擅用刚猛的法术而有“法教”的名称,以及教中有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太子为中坛元帅,演法之时必唱咒语请神,所以更以“哪吒鼓”或者“哪吒令咒鼓”的名字为世人所熟知。早年随九龙江流域“船底侬”漂洋过海,广播于台湾、澎湖以及东南亚国家地区。
2020年12月17日,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提名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经评审通过,正式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漳州市芗城区进发宫、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保泉宫、台商投资区鸿渐村凤山宫等3个申遗点列入其中,实至名归。
图文:齐荣龙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