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飞讲伤寒论答疑一

今天的直播要点

1. 孙鹏飞大夫受凉感冒了

症状:怕冷,有汗,流鼻涕,语音洪亮状态可,稍有咳嗽,脉浮缓,纳可,大小便正常,无发热。

辨证方法:① 先辨阴阳;② 辨六经;③ 辨八纲 ;④ 辨方证;

分析:① 辨别阴阳:状态可,没有低迷不振,声音洪亮,是属于“阳证”;

② 辨别六经:怕冷、流鼻涕,脉浮缓,有汗,属于太阳病;纳可,脾胃气正常,排除里证(阳明病、少阳病等),大小便可,排除太阴病等。可以判断孙老师是单纯的太阳病。

参考条文:s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s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③ 辨别八纲:寒热表里虚实阴阳,阴阳表里寒热已经辨别,现在看虚实,有汗、脉浮缓属于虚症。

④ 辨方证:

参考条文:s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s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所以同学们给孙鹏飞大夫开的方子是:桂枝汤。

2. 发热的人群

⼩朋友发热

1)多是发热明显,咳嗽,伴随便秘、胸满、咽痛、苔黄腻、黄痰: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合病。

2)发热伴随脾胃消化,腹泻的问题:太阳、太阴病。

老年人发热:

老年人体虚的底子,外邪侵袭没有抵抗力,会直接到里,出现少阴病、厥阴病、太阴病。

3. 传统思维:“本气自病,生病不是邪气决定的,是正气强弱决定的”。

生病的根本原因是本气自病,自己本身正气不足,然后外邪侵袭,就导致生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三个人淋雨林黛玉这种柔弱体质容易得三阴病,张飞这样的体格淋雨后可能感觉很舒服,宋江这种常见普通人体质容易得表证桂枝汤证。

4. 发热:伤寒中的发热是自我感觉发热

不是温度计的热,温度计是康熙年间才来来中国

太阳太阴合病,既有表证发热恶寒又有里虚腹胀腹泻的,先治里虚,后解表。

5. 虚人手脚冰凉,出现个四逆的症状,可以用当归四逆汤。

6. 如果一人感冒不想动,白天没有力气想睡觉,到了晚上该睡觉又不睡,脉微细的,属于阴证

可以考虑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病时候会学到。

7. 有附子细辛的药物不可以自己去抓,必须在职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8. 学习伤寒论,没有想象的那么苦难

⼭下望⼭上,初疑不可攀,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今天的答疑要点

1、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证中都会有怕风怕冷,除了脉不同,症状中的区别就是是否有汗嘛?

答:太阳伤寒是表实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寒气重,把表闭塞住无法打开,正邪在表打仗,邪气越强正气越强的人,会出现发烧、身体肌肉疼痛越重,且无汗,脉搏绷紧,再严重了因为表不通畅,气憋闷,还会出现喘的情况。所以用发汗强的麻黄汤。

太阳中风是表虚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表虚,有汗,邪气没堵在最外面,稍微往身体进了一步,因为表虚所以津液不足,脉摸着也是浮缓的,所以桂枝汤中的芍药、大枣、甘草补津、补虚;

所以区别:看有无汗、脉搏紧张还是缓和、是否影响生活等。

2、如果病人正气弱,正邪抗争没有那么剧烈,就导致了太阳中风,但为什么麻黄汤证的病人更有生命危险呢,麻黄汤证的病人不应该比桂枝汤证的病人正气足吗?

答:太阳病要解表,麻黄汤适用伤寒表实证,脉浮紧,且无汗,桂枝汤适用于伤寒表虚证,脉浮弱汗出,麻黄汤是把表邪直接散开,桂枝汤药物组成以辛甘味为主,从脾胃慢慢推动气血去与邪气对抗。

太阳伤寒比太阳中风危险,中风桂枝汤证发热鼻鸣问题不大,伤寒麻黄汤证会出现心胸部的憋闷,呼吸困难的这个症状,比较危险。

3、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这种里寒外热虚阳外越的脉象应该是什么?

答:芤脉(外强中空)、革脉,或者沉紧的里寒脉象。

4、16条说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可麻黄汤里有桂枝啊,而且麻黄汤就是脉浮紧发热无汗的,这是为什么?

答:条文没看全。16条原文,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原文中“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这里的桂枝是指桂枝汤不是桂枝单味药。

麻黄汤中可以用桂枝,但是不可以用桂枝汤,桂枝汤的组成有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是补津液补虚解表的。如果患者麻黄汤证误用桂枝汤,桂枝汤中芍药、甘草、大枣,会导致患者产生里热,邪气更近一步到里,变证成为了“大青龙汤证”。

不要只看单味药,大黄单用是通便的,在抵挡丸中,是用来活血的,在大陷胸汤中是涤荡湿热。学伤寒论先学方,后慢慢研究药。

5、皮疹是体表的病,那可以从少阴入手嘛,发疹子时不发热,半夜时发作。

答:皮疹是体表的症状,但不一定是表证,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可以出现皮疹,这是太阳表证;栀子柏皮汤是一个阳明的病也会出现皮疹,少阴表证出现皮疹的概率比较少。

6、有人感冒一上来就是咽喉疼痛或者上颚连着鼻子疼痛,然后就会咳嗽,这种是属于体痛嘛,也不恶寒,也不发热,怎么判断是麻黄汤证还是桂枝汤证?

答:咽痛不属于体痛,咽痛主要见于少阳病或者(少阴病少阳证),少阳病可以用小柴胡汤,少阴病少阳证用桔梗甘草汤。

7、桂枝汤证是发热汗出,有时候可能出一点点汗自己都察觉不到以为是无汗,怎么样精准辩别是有汗还是无汗?

答:摸摸后背、手肘内侧是否有潮热感即可判断。

8、仲景的服药方法和现在中药的服用方法不太一样,如果按仲景的方法服药间隔短,甚至一天喝好几次药,会不会药物的剂量过大?还是说我们现在给病人吃的剂量太小,需要加大剂量?

答:按老师上课给的标准,伤寒论原文的剂量需要换算,这个换算数目前是医学界的争论,所以按大夫给的量来定。

9、是否各种症状都具备才能判定是对应的那种伤寒病,如果有部分症状怎么作判断?

答:大部分症状符合就可以,复杂一点需要结合脉诊、面色、舌苔、以及患者精神状态来确定。

10、“病人身大热…”这一段放在太阳病这里是想要说明什么呢?没有理解为什么放在这里,是太阳病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吗?

答:说明真寒假热,还是真热假寒,防止用错药,后面少阴、厥阴病时候结合来看会懂。

11、每次感冒都是先咽喉痛,如果两三天控制不住接下来就流清涕,再严重就流眼泪,有时能持续半个月很难受,流鼻涕,眼泪比发烧还难受。一般不发烧 ,记得上中学时发烧37.7℃就很难受。通过学习感觉感冒时有汗,恶风,这种情况应该是桂枝汤症吗?

答:一般不发烧,说明身体比较虚弱,是阴性的证,可能是少阴病。

不可这样直接判断桂枝汤证,前面表现的“先咽喉痛,如果两三天控制不住接下来就流清涕”这是直接入里了,表证是皮肤、肌肉、骨骼层次。您这个是合病,如果咽痛不能用桂枝汤,具体方剂后面少阴病能学到。

12、病重和病轻是不是跟病位的表里没关系,因为通常我们会认为病位在表是属于轻症,那病重和病轻主要取决于什么?跟哪方面有关系?

答:一般规律是病重和病轻,和表里有很大关系,年轻的人体质好,病在表,治疗也快;年老的人,一般体虚没有抵抗力,所以感冒容易直接到少阴或厥阴,到了厥阴很不好治疗,容易转正危重症。但是特殊情况,像是麻黄汤和桂枝汤,麻黄汤的病位偏表但是疾病偏重,桂枝汤的病位偏肌肉,但是病情轻。我们大家先掌握一般规律即可。

13、太阳中风能转换成太阳伤寒嘛,或者太阳伤寒能转成太阳中风嘛?

答:太阳中风是虚症,不能再变表实了,城门都破了,敌人都进一步了,咋还能让敌人退出去;但是太阳伤寒发汗不够,可能会变成中风。

14、太阳病失治误治传到了太阴,治疗太阴时是从太阴治愈还是再转回太阳?

答:身体相对强一点,在太阴层次可以直接治愈,体质弱邪气盛会从太阴里证一步一步赶到表,所以有可能是太阳有可能是少阴。

另外太阳和太阴同时生病,先治疗太阴再治疗太阳。如果里虚兼顾太阳表证,需要先补里再解表;如果里实兼顾太阳表证,需要先解表再泻下。

可以先看这3条,不理解也没关系等后面讲到太阴病再看:

s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s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方四十五。(用前第十二方。)

s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15、太阳中风的干呕与太阳伤寒的呕逆的区别,太阳中风的恶风与太阳伤寒恶风的区别。

答 :呕都是一样的,表不解导致气的上逆;但是太阳伤寒比中风更怕冷。

16、脉浮是否理解为阳脉,缓脉可否理解为阴脉。脉浮在寸关尺的定位上,是不是在寸脉的位置上,阴阳俱紧是不是浮脉缓脉俱紧。

答:脉浮是在表,在表都属于阳,可以理解为阳脉,一般感冒是寸脉浮,“阴阳俱紧”阳是寸,阴是尺,阴阳俱紧,是寸脉和尺脉浮紧的意思。此处缓脉不是指弱脉,也不是和缓的脉,而是和麻黄汤的脉紧对比而言,没有那么紧张罢了。

17、太阳病与太阳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他们是单独的个体,没有关系,请区分不要混淆。这就是古人说的同名异物。

18、第3节课讲到"体表病压到体内会得肺炎,再往里压就变成了肾炎,变成了太阴病。"这一段所讲,我理解应该是疾病的传变,得肺炎是太阴病能理解,那得肾炎不应该不是太阴病吧?这里讲的经络与手足太阴经是什么关系呢?另外,桂枝汤原方是大枣十二,而我们现在用的量是4枚,这个大枣的量应该怎样转换呢?

答:不要把西医的肾炎和中医肾的概念相混淆。西医的肾炎是身体内部的虚。

① 是否为太阴病,需要满足情况,比如s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② 六经和手足经脉没关系,他们是单独的个体,没有关系,请区分不要混淆。

③ 大枣的大小不一样,现在用的新疆大枣比河南的枣大很多,领取具有量按老师讲的。参考第8条问题的解答。

19. 昨天重新听之前的课,发现了一个细节,太阳中风证患者病程可能几天,可能几个月,甚至可能几年,我之前的理解是太阳中风证就是一种感冒,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太阳中风证是一种感冒症状,但是身体弱的人,这种感冒老是缠绵不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治愈这种状况?

答:其实就是一种体虚、津虚的现象。如果时常有这种“中风”的症状,服用桂枝汤是可以的。感冒治愈后还需要调理体质,增加锻炼,从内里让正气充足起来。

20. 平时体弱者,是否一定不会得麻黄汤证呢?

答:那要看受寒情况,没有肯定,只能是不容易患麻黄汤证。

21. 身体虚弱,好几年不感冒不发烧,是不是不正常?

答:肯定是不正常的,是因为身体太虚,没有能力得感冒了,也就是不能在体表进行正邪抗争了。好一点的可能是少阴病,弱一点的直接会到厥阴层。

体虚总归还是需要改善的。

22. 体弱者,慢慢地能发烧了,但是稍微受点寒吹点风就发烧,比较频繁,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首先能发烧是好事,说明正气充足,可以在体表抗邪了,但是反复感冒肯定不好,身体稍弱,建议锻炼。

23. 没到秋天胳膊酸痛可以吃桂枝汤吗?

答:胳膊酸痛,这是表证,表证可能是太阳还可能有少阴啊,所以要结合情况。

24. 什么情况下可以喝麻黄汤?

答: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符合这条的时候。

25. 吃了生冷东西或者喝了饮料或者遇到风寒,皮肤就会痒,先起小包包然后连成一大片,我们这里叫风包。这种是不是属于阳气不足,阳气不能外达把邪气推出体外,所以就在表皮起疹子吗?用什么方子合适?

答:属于阳气不足,皮疹病在表,但是用什么方子,要整体看您的身体情况才行,辨证治疗。可以考虑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

26. 对于阴阳、表里还是区分不太清楚,老师可以多举一些例子吗?

答:阴阳包含了表里。

阳: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

阴: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

阴阳是相对而存在的,比如男女,可以分阴阳,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上午下午、心肺和肝肾;

表里:是人体在外和在内的,比如皮肤肌肉骨骼是表;脏腑相关是里。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3条

    0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注解伤寒论>:"头痛者,太阳也:发热汗出恶风者,中风也.与桂枝汤,解散风邪." 本条主要讲述桂枝汤证的主要临床症 ...

  • 中医治疗间歇性低热案一则

    郭某某,女,24岁.病史:近三年来,常间歇性低热.1976年3月,感冒发烧,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药.其后经常自觉畏寒发热,常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腋温一般在37.4℃-38℃,偶尔在38℃以上.曾查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6条

    0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5,36条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9,30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

  •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72-81

    72.一个药通常生用取其气,重用取其味.如甘草本来偏凉,生用用它清热解毒一面,炙甘草重用它的味,甘以缓之.再如附子回阳救逆都用生附子,用它的气,制附子多用治风湿疼痛,取辛以散之之味. 73.喝桂枝汤后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1,32条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太阳病,背项胀痛,无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7,28条

    ​今日学习 第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有表证之像,但脉是微弱的不浮,说明邪不表,回顾第二十三条,脉微,但是面有热色,身 ...

  •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82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82-91 原创曾俊辉中医师2021-05-10 11:34:51 82.同一科属同一药用部位的药物常有类似作用,从我临床第1天就看老师开麻杏甘石汤改麻桃(桃仁)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5,26条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方十二.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7,38条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1,22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恶寒者加附子. 太阳病下之后,这是外内夹杂病,因内证明显,外感不显,用了下法.不可能太阳表证用下法. 第十五条也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19,20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19条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服用桂枝汤呕吐 者,为什么用桂枝汤,说明患者是有表证的,用了之后吐了为何,咱们回顾第17条:就明白了. "若酒客病,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