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一生爱好是天然

文/邱春玲

萧红的一生是漂泊的一生,从呼兰河到哈尔滨,从哈尔滨到青岛,从青岛到上海,又去过武汉、山西、西安、重庆,最后到了香港。她在漂泊中追求自由,追求自我。

明代汤显祖有部戏剧《牡丹亭》,塑造了一个追求自由、追求自我的形象杜丽娘。杜丽娘长在深闺,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和管束。一个的偶然的机会,她到后花园游玩了一回,被大好春光感染,深感自己的禁闭的苦闷;于是她病倒了,在中秋月圆之夜痛苦地死去。

萧红有幸生在民国时期,她有可能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新的时代给年轻人以新式的教育,新时代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新时代允许女性走出家门上学、就业,新时代的女性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有了这样的时代条件,二十世纪的中国出现了一批新女性,萧红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萧红更自由,更自我。

萧红的家庭条件不错——出生在地主家庭,家里还有房屋出租,按照惯例,她该应嫁到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去做少奶奶,舒舒服服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萧红不愿意别人安排自己的人生,她要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于是,在父母给她安排好了人生之路的时候,她出逃了;从逃出家门的那一刻起,萧红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走出家门以后,萧红遇到了一系列困难,衣食住都成了问题;可是,她坚决地没有回去。回去,就等于向封建势力投降了;安安稳稳的少奶奶的生活不是萧红想要的,她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活着。

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萧红和家里为她安排好的那个所谓的未婚夫同居了,随后又被那人抛弃。

那么,她为什么不在家门之内接受这桩婚事?那样就不用经历那些艰难,那样也不会被抛弃。因为在家门之外接受,她是自由的;在家门之外接受,她可以随时走人。

如果她正式嫁入那一家,就永远也走不脱了。比她稍大一点的女性作家白薇,被动地接受了家里安排的婚姻,结果弄得好惨。白薇受尽婆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逃回娘家,又被父亲送回去;最终费了好大劲,白薇才摆脱了那场不幸的婚姻。

还有邓颖超的一个同学,按照传统习俗去做了少奶奶,累得病倒了;由于婆婆的专制得不到好的医治,最后长叹一声含恨而逝。

萧红不愿去做封建习俗的牺牲品,她努力地挣脱了;虽然挣脱得不是那么体面。这就是萧红,一个独特的萧红!

当然,自由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在欧罗巴旅馆,她和萧军租不起5毛钱一天的铺盖,没有饭吃。萧军有时候弄回来一个面包,有时候弄回来一张饼,俩人一块吃。她每天都饿得捂着肚子问“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半夜里,她把门开一道缝,偷偷看着人家门上的列巴圈、牛奶。

终于有一天,萧军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他们有了一个暂时的家。在商市街,买来简单的炊具和生活用品;用小锅在炭火上煮着稀饭,萧红居然像个小主妇了。

再苦也不回那个家,自由、自我才是萧红想要的。别的女性没有做到的,萧红做到了,这就是萧红的可贵之处;所以,萧红才可能有别的女性所没有的成就。

走过了那个阶段,萧红作为作家的时期就到来了。在青岛,在那座白色的小楼上,他们的生活应该还可以吧。远离了封建的家庭,没有了贫困的折磨,应该可以放飞心灵了。在青岛的短短5个月时间,萧红写了《生死场》,萧军写了《八月的乡村》。在青岛,他们“灯下细论文”;在青岛,他们给鲁迅先生写了信。随后,他们到了上海,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作品得以出版;他们成了“东北作家群”的知名作家。

在上海的几年,应是萧红的黄金时期。作为一个女性,萧红没有像别的女性那样苦心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她依旧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除了创作,就是孤独,能去的只有鲁迅家。她想要的就是心灵的自由吧。

她身体很弱,生存能力并不强,她却努力为自由活着。从她写的她和萧军在一起的最初的生活情景可以看出,萧军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而实际上,萧红也确实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但是,在心灵上,萧红却不愿依附于任何人,她的心灵只属于她自己;也许,这正是她和萧军分手的最真实的原因。

萧红有机会接触了美国记者、作家史沫特莱,并得到史沫特莱的无私帮助。史沫特莱也是一个漂泊者,一生都在奔走之中;史沫特莱是个穷人家的女儿,完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世界著名记者和作家。史沫特莱是个革命家,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她为中国的抗战作宣传,写了厚厚的一本《中国的战歌》;她为中国的抗战争取国际援助,其中印度援华医生柯棣华大夫就是她动员来的。

而和史沫特莱相比,萧红显然太弱小了。萧红不是革命家,她没有投身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她只是一个作家,她只能用她的笔写出她对弱者的深深同情:健康、活泼的小团圆媳妇,被婆婆虐待致死;翠姨向往现代文明、渴望自由,却无力走出去,只能抑郁而死;有二伯在张家劳作了一辈子,却始终被当作家族以外的人······她没有和萧军、丁玲一起去延安,她不懂政治。

在《牡丹亭》中,杜丽娘高唱:“可知我常儿一生爱好是天然······”,萧红一生都在努力活得天然——为了心灵的自由活着,为了独立的人格活着;为了实现自我活着。中国女性的自由的梦想、自我实现的愿望,到萧红这里终于艰难地实现了;正像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的:我将与碧水蓝天永处······

萧红:命运多舛,更要对得起自己

(0)

相关推荐

  • 黄金般存在

    存在本身有无穷的魅力,为此值得把虚名浮利全部放弃.      --王小波 每个时代总有一些人如黄金般存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之于人所有最最珍惜罕见的就是自由,之于自由,所有最最珍惜.渴望的 ...

  • 102期:女作家萧红——低到尘埃里的爱

    当我看完萧红的<呼兰河传>,读完<生死场>:当我了解了萧红为爱而毁损的.一生,那首记忆中的<哭砂>从心底淌出,在手中泻落,在风中飘逝,就像萧红临终的眼,怆然无助. ...

  • 一生爱好是天然 / 文:罗志英(第1333期)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轩诚赏析: 苏东坡作为不世出之一代大文豪,在生命消逝近千年之后,其风神逸骨仍熠熠生辉,能不为后人追慕乎?陕西凤 ...

  • 就读这篇 | 周淑娟:我常一生爱好是天然

    我常一生爱好是天然 周淑娟 一个普通的秋日--阳光灿烂,天高气爽,然而在我心里这一天却是如此出众--姹紫嫣红,赏心乐事. 那天早上,我特意穿上粉色碎花的外衣,为了和它契合.那天晚上,我早早吃过晚饭,为 ...

  • 四遇渣男被家暴,2次怀孕被抛弃,萧红一生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萧红 传记电影<萧红>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让你这样的女人流泪,是所有男人的罪过. 这是萧军和潦倒至极的萧红初遇时说过的一句情话. 之所以说是情话,而不是告白,是因为这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产生 ...

  • 萧红:一生都在流浪,在人间流浪,在爱情里流浪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北的呼兰小城,是民国女作家萧红的家乡. 从19岁离开呼兰,到31岁命殒香港,她就像一片落叶,被命运的风吹散,飘落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 故乡,是萧红终生,都无法再去停留栖息的一棵树 ...

  • 萧红:《红楼梦》里的痴丫头,身怀一颗黛玉心,却一生未有遇知音

    萧红(1911-1942)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那时的萧红如何能够想到,当初那个从天而降的青年侠士,有一天会将拳头对准她纤弱的身体?他发现了她的才华和美好,却并不懂得珍惜和爱护 .            ...

  • 【教师专栏 】 四毛 ||《呼兰河传》里的萧红: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呼兰河传>是萧红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字里行间点点滴滴透出她的寂寞和凄楚,她对人世的那双刀子般锋利的锐眼和一颗忧郁凄苦的灵魂. 若是有来生,我想萧红最大的希望就是有温暖纯良的父母,遇到一个真 ...

  • 才女萧红的短暂一生和她的经典作品

    萧红(1911年-1942年),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等.萧红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之一,被誉为"20 ...

  • 《萧红》——纵然才华横溢,也走不出她一生的困境!

    萧红,一位极有分量的民国女作家,她命运多舛,一生漂泊动荡,在乱世里写下了惊人的作品. 关于她的影视作品不少,其中我认为演绎的最好的还是宋佳版的<萧红>. 该片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一个多才多情又 ...

  • 才女萧红悲情的一生,藏着让人心疼的亲子关系

    第一次读萧红的作品,说不出她的好坏,但就是喜欢这样的文字.呼兰河城就和全中国所有的小城一样.城中的人都是这样平静的过日子,今天这家出点儿事儿,明天那家有个事,后天就都忘却了.这就是最平凡的生活. 这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