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跟我说“不要去想了”,我做不到呀!
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斯坦福大学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所写,书中每个章节都破除一个关于自控的错误观念,并对应提供一种全新的意志力挑战方法。生活中我们常会对自己说“我不要”来达到自控,比如:不要吃巧克力、不要焦虑等等。
当“我不要”用在行为上,我们通常能采取措施阻止行为发生。但是当用在思想上“不要去想”,结果却往往失控,令人束手无策。
这次我们分享书中一个因“我不要去想”而发生的失控陷阱,带你正确认识这种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找到方法走出失控陷阱。
①
『正确认识讽刺性反弹』
哈佛心理学教授韦格纳做过一个“小白熊”实验,他告诉受试者,你们可以想任何事情,但就是不要想小白熊,实验证明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太困难了。当人们试着不去想小白熊,反而比没有控制自己的思想时想得更多,这真是太讽刺了,韦格纳将这个效应称为“讽刺性反弹”。
“讽刺性反弹”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路过冰激凌店时,我们越是告诉自己不要想,冰激凌却越充斥大脑。
大多数人有个误区,当“讽刺性反弹”发生时首先会感到焦虑,认为原因在于自己意志力太弱,下次一定要控制住。然而下次“反弹”效应却更严重,进而我们会认为那些不断出现的想法应该代表着什么,我要付诸行动,最终走向自控目标的对立面。比如:减肥的人最终会去吃甜食,越想睡着的人越会失眠。
韦格纳做过大量意志力实验,实验证明压抑自己的思想,就会产生“讽刺性反弹”,而紧张和疲惫会加剧这种效应,这是大脑独特的信息处理运作方式决定的。 那么“讽刺性反弹”是怎么运行的呢?
②
『产生讽刺性反弹的原因』
我们来看大脑是如何处理“不要去想”这个指令的。大脑将“我不要去想”指令分成两个人去处理,一个称为“操作工”,主要任务是消除想的内容,一个称为“监工”,主要是检查“操作工”有没有消除干净。那么他们是如何配合的呢?
以“不要想冰激凌”为例,当指令发出后,“操作工”就会去消除脑袋里的冰激凌,消除完后,“监工”会来检查冰激凌是否消除干净,但是这又同时提醒了大脑冰激凌。此时“操作工”又得开始工作,“监工”再次检查并提醒大脑冰激凌。
反复多次,“操作工”能量耗尽,只能趴下,而“监工”却精力充沛。失去了“操作工”的“监工”如同上演莎士比亚剧,为了阻止你堕落却直接把你引向堕落。结果冰激凌不断出现在大脑,失控局面发生。疲劳“操作”和“监控”的不平衡,是产生“讽刺性反弹”的最大原因,如果这个人同时有精神负担,比如疲劳、压力、烦乱,都会增加能量的消耗,加剧反应程度。
现在我们知道这不过是大脑的一种运作方式,被“讽刺性反弹”效应困扰的你是不是感到一丝轻松呢?那要怎么走出陷阱呢?
③
『走出讽刺性反弹陷阱』
想要走出“讽刺性反弹”陷阱,你可以这么做:
001 时刻提醒自己“白熊”实验和“反弹”理论
因为人的第一反应倾向于去阻止我们不愿面对的想法,这时“讽刺性反弹”效应出现了。怎么办?你还记得“小白熊”实验和“反弹”理论吗?时刻提醒自己这两个实验和理论,就能缓解你焦虑或紧张的情绪,不让反应加剧。
比如:已经陷入冰激凌失控状态的你,可以提醒自己“白熊”实验和“反弹”理论,可以这么想“好吧,反弹效应发生了,不过是思维的运作方式,它不意味我真的需要吃冰激凌”。这能很好缓解自己焦虑和紧张情绪。
002 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呼吸
缓解焦虑情绪后,我们要尝试的是关注处于失控状态的身体,是否肌肉紧缩,是否肠胃、胸腔、咽喉或身体其他部位有不适感,接着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在一呼一吸间放松身体,让脑海的想法如浮云般飘走。
比如:上面处于冰激凌失控状态但没有焦虑情绪的你,可以接着尝试关注自己的身体有没有因为刚刚的失控而肌肉紧缩,尝试在呼吸之间放松身体,多试几次,冰激凌画面就会慢慢飘走。
总结一下,“讽刺性反弹”是思维运作方式产生的,不要压抑自己的想法。而一旦出现“讽刺性反弹”,多提醒自己“白熊”实验和“反弹”理论,学会关注身体和呼吸,你就能走出失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