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达康式友情
古人云:
君子之交,淡淡如水。
《人民的名义》是国产剧的一股清流,有人说“没想到还能活着看到这样的良心剧”,而李达康、易学习和王大路三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全剧各种人际关系的一股清流,也是当今社会罕见的人际关系和朋友相处之道,是真正的君子之交,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做到了这几点:
1、发自内心的欣赏:
“要想富先修路”,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真正要做到,千难万难。易学习跟省委书记沙瑞金和省纪委书记田国富汇报的时候说,他自己也知道修路的重要性,可是20年前,在一个“吃盐都要借”的穷困地区,每人集资3到5元钱修路,谈何容易!省纪委书记田国富感慨说自己当年在基层工作的时候也想修路,可是种种困难,最后没能修起来。但是李达康凭着一股执拗真的把路修起来了,在20年后成为当地经济转变的重要因素,虽然为此,也引发了严重的冲突,但在这激烈的冲突中,却又让我们看到了君子之交的另外一点:担当。
2、基于共同理想,为朋友担当:
李达康因为集资修路跟群众发生冲突,除了赤贫的残酷现实,每个人认识水平的参差不齐,当然也与李达康急躁的个人性格和强势的工作方式有关,那么,是不闻不问明哲保身中庸主义,是在一旁看笑话,还是公报私仇落井下石趁机整人(这样的人和事我们在生活中见得还少吗?),易学习和王大路却给了我们另外一个可能性:他们俩把责任承担起来,背了黑锅(我们见过太多推卸责任和栽赃陷害的人事了,难得见到主动承担并不属于自己责任的人),要知道这并不是李达康去请求他们两位出手相助,而是易学习和王大路在经过沟通后主动做出的决定,因为“这条路,你修不好,我也修不好,只有李达康能把它修完。”易学习说:“为了金山几十万老百姓,我们要保护好李达康,让他把路修完,这个锅我们来背。”
想起一件往事,2006年我曾经跟随云南一个志愿者小组去深山做援助,那是一个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小山村,因为村里还没路,大巴车只能把我们送到村里的小学,后面的路要靠我们自己步行,在12月的深冬里,我们这些缺乏锻炼的城里娃背着自己的随身衣物(我记得有个女孩爱干净,还带着一个塑料脸盆,一路上哐啷哐啷响。)以及带给村里人的援助物品步行7个小时去发放物资,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一边气喘吁吁地挪动步子,一边跟来接我们给我们做向导的村长聊天,问他怎么这路修到一半没修完?村长也实在,叹气说,钱不够。为了修这路,已经抓了好几个当官的了,因为修路的钱一直在被贪污挪用--那可是国家贫困县啊,这种钱也贪污,真是胆大妄为啊。
所以看到李达康集资修路,易学习为了把路修完说服王大路两人一起帮助李达康背锅这一段,我真是百感交集,我知道一条路对于那些极端贫困的大山里的人们有多重要,一条路能够修好修完,主事者要勤政还要廉政,不易啊。一方百姓有这样的父母官,才是真正的“父母官”啊。
3、包容:
有了欣赏,似乎包容就很自然了。易学习是县委书记,是一把手,可是在金山县与时任县长的李达康搭班子时却处处包容,仅有的一辆吉普车几乎“长在李达康的屁股上”,因为他深知李达康并不是用这辆政府的专车在干私事,而是为了工作“跑遍了全县几十个乡镇”,对于一个勤政爱民的县长和同事,他并没有摆出书记的架子去为难和抱怨,而是处处表现了包容,这包容背后是双方价值观的高度认同,是真正的“志同道合”。
4、信任:
李达康准备跟欧阳菁离婚,一直跟欧阳菁保持来玩的王大路问李达康,“如果我说我跟欧阳菁之间什么事都没有,只是朋友之间的正常交往,你信吗?”李达康想都没想就说“我信”,王大路一时唏嘘感慨。
5、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王大路替李达康背了锅承担了责任,离职经商,易学习和李达康凑了5万元给他做本钱,王大路发达后不忘感恩,要给两人分红,两人拒收,他又想给两人各买了一栋高端别墅,两人亦拒收,最后只好一直挂在王大路自己名下。
长长一部剧,这三个人身上,古风犹存,清新喜人。
6、无用:
欧阳菁一直希望李达康能运用手中职权帮王大路谋一些利益,以报答王大路当年的“拔刀相助”,但屡屡被李达康拒绝,逼急了,李达康说了一句“你不要把我们之间的友情庸俗化”。李达康说的是实话,可惜欧阳菁不理解,朋友嘛,就是互相帮忙,反正你手里有权,又在台上,能帮为何不帮?尤其是一个曾经有恩于你的人,又不是违法乱纪,何必这么不近人情呢?
在现代社会,我们已经习惯了把所有的人际关系折现,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关心的是实用性,是否有用是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圈子”很重要,“人脉”很重要,如果这个人毫无利用价值,那么就不值得在这个人花时间精力,而朋友之间,资源互补,已经是大家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了。所以欧阳菁们是无法理解达康式友情的,君子之交,在现代人眼里,也就只能是遥远的古风。
大才子苏东坡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改革而被罢黜流放,可是他依旧会去拜访王安石,而王安石也会以礼相待,两人继续诗歌酬唱,因为他们都明白政见不同并不能影响两人的彼此欣赏和交往,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事而非私利。
革命家瞿秋白与从小订了娃娃亲的有夫之妇杨之华相恋,并陪杨之华回家办理离婚,杨夫沈剑龙说:我没见过秋白这么博学、坦白、纯净的人。剑龙慨然挥毫:“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秋白洒脱应对:“常恨言语浅,不及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1924年,杨之华和沈剑龙解除婚约,同年11月7日,与瞿秋白结婚,沈剑龙也亲临祝贺。并由瞿秋白、向警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见旧作:电影《秋之白华 》)
一部《人民的名义》,多少黑暗罪恶都是从变质和庸俗的友情开始!愿世间多一点达康式友情,君子之交,只能在君子之间发生,不浓烈,只淡淡如水;不喧嚣,却寂寂若山;不实用,但铭心刻骨。
4.21.暮春三山写于上海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