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新研究显示:味精在治疗癌症方面,潜力巨大?看专家怎么说

简直离谱!味精又能治疗癌症了?

味精,又称谷氨酸钠,已经诞生已经110多年了,是加工食品中应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之一,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增鲜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应用越来越多,在各种加工食品中都能找到它,而与味精相关的各种说法也是不绝于耳,传说的最广的就是致癌性

但是最近,大队长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有研究显示,味精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简直是离了大谱?)

今天大队长就和大家好好扒一扒味精的身世,看看它到底是致癌,还是治癌?

想知道答案,得先知道味精和“致癌”是怎么挂上钩的?

1908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池田菊苗注意到,鲣鱼和海带一起炖的鱼汤,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与日常所见的酸甜苦辣都不太一样。后来他以化学方式从海带中提炼、离出了谷氨酸,发现正是这种物质能让食物变得美味可口,这便有了味精的雏形。

后来日本开始商业化生产谷氨酸盐,并起名“味之素”,在当时可是一种奢侈品,传到中国时仍然价格非常高昂,并且供不应求。

但是这种问题,显然难不倒中国人。

一位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研究出了日本味之素的成分,发明了一种成本低廉的制造方法,就这样,我们国产的味精,佛手牌味精就诞生了。

图片来源:上海黄浦区档案馆

于是味精就迈入了一段非常受追捧的阶段,特别的红,有多红呢?不到一斤的天厨味精在当时售价为7元,而一个普通家庭的月生活费也只不过几十元。

即使是在当时的上海,味精也是稀罕物品,只有到过年的时候,大单位发放的“过年票”中才能够出现。

直到1976年之后,很多食品企业都开始生产味精,它才逐渐走入普通百姓家中,成为一种家家使用的新式调味品,也成了各大包装食品的必备成分,可以说当时的味精是无处不在

但是好景不长,美籍华裔医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称,自己去中餐馆吃饭后,突然出现四肢发麻、心悸、浑身无力、头疼等症状,他猜测这可能是由于他吃的中餐里添加了味精所致。这个案例被媒体报道后,导致了味精在西方国家引起了恐慌。

在我们国家,味精又是什么情形呢?味精在我国流行的时候,是20世纪70、80年代,当时大家还在追求温饱,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认识有了提升,于是大众有了新的饮食追求,那就是追求天然,追求健康。

慢慢地,消费者之间就开始流传开,味精吃不得,吃了会致癌,孩子吃了痴呆。

因此,味精的消耗量从2013年114.6万吨降低至2017年的92.2万吨,预计2022年,降至78.9万吨。

原来,味精和致癌是这么联系上的。味精是不是真的有害健康,到底能不能吃呢?别着急,大队长为你专业解读!

什么是真相?味精究竟致癌吗?

不谈剂量就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比如,同样是做试验的小鼠,按体重计算,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30mg味精,对小鼠的免疫和健康没啥影响。

但是摄入120mg /kg/天的味精,可导致显著的器官功能障碍、组织学改变和生化参数改变,而1500mg/kg/天的味精剂量,就会增加小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破坏了肠道结构和菌群。

所以,少量的味精是安全的!

而长期摄入大量的味精已被证明在致癌过程中发挥着“帮凶”的作用。

研究显示:

味精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体的遗传物质,或者通过影响细胞核的成分产生遗传损伤(通俗点说就是导致人的基因不好)。这些遗传损伤可以表现为心血管、代谢疾病、肥胖、生殖损伤或癌症,不仅影响到这一代人,还会遗传给下一代人。

此外,味精还与体内产生自由基和活性氧(ROS)等物质有关,而这些物质与癌变过程密切相关。

味精对身体组织器官可能造成的伤害

一般来说,食品安全领域的法规认为,摄入味精是安全的。

然而,一些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对长期大量摄入味精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最新的研究表明:

持续高浓度的摄入味精可能是有害的,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心血管系统、肝脏、肾脏、前列腺、生殖系统等器官和系统有多种影响。

但是好消息是很多天然化合物、药用植物、植物提取物、维生素、硒化合物、金属纳米颗粒或膳食补充剂可以抵消味精带来的伤害。

例如:食物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绿茶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金盏花提取物、以及椰子水、胡椒、大蒜、黑巧克力等常见的食物,可以抵消一部分味精对机体的伤害!所以天然食物吃起来!

如果喜欢味精,烹饪时,味精应该在何时添加?

味精的结构是含有一分子结晶水的L-谷氨酸钠,只有在钠盐的形式下才会产生增味作用。

当温度达到210℃,生成焦谷氨酸,就失去或者降低增味作用,当温度达到270℃左右,味精分解。因此,为了发挥味精的增味作用,建议大家应该在菜品出锅的时候放。

味精吃多少合适?

198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取消了过去对于成人食用味精量限制的规定。

1989年,我国将味精列入GB2760使用名单,国标GB2760-2014规定,味精可以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意思就是没有硬性规定上限)。

2017年7月12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在重新评估味精安全性之后,认为味精的最大限额要设为每天每公斤体重30毫克。

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中含有钠元素,而过量摄入钠则会导致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和盐吃多了不利于健康一个道理。

另一方面,尽管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食物中的味精是安全的,但在快餐食品和加工食品中发现的味精数量可以叠加累积,很难量化每日味精摄入总量,它可能相对容易达到滥用的程度。

因此我们每天实际摄入的味精,对生物体的影响的信息尚不确定。

所以,大队长建议,少食用精加工的包装食品,鲜美的口味背后,多少都有味精大家族的身影,不信?

你去看看食品包装袋的配料表里,是不是有谷氨酸钠、谷氨酸、谷氨酸一钾、谷氨酸钙、谷氨酸一铵和谷氨酸镁等谷氨酸盐的存在?一天摄入的包装食品越多,摄入的味精大家族就会越多。

新研究成果:味精对癌症可能有辅助治疗的潜力?

近期的研究发现,味精及其衍生物在癌症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绝对不是以直接吃味精的方式。

发挥辅助治疗癌症作用的方法,是将经典抗癌药物和谷氨酸衍生物之间形成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更好特性的配合物,可以直接转运到靶点,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可以减少经典抗癌药物的缺点,提高治疗效果。

但将味精重新定位为一种有价值的化合物来设计新药还处于早期阶段,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总结一下

味精是一种有争议的化合物,长期大量服用后会产生毒性作用。

尽量多食用天然的新鲜食物,里面的维生素、硒化物等营养素可以减少味精对身体的伤害

少食用精加工包装食品,自己做饭少放甚至不放味精,控制整体的味精摄入量才是王道。

味精能助力治疗癌症?有待进一步研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