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弘”和“引”……你写对了吗?(15)

 甲骨文书法用字“雷区” 

上个世纪70—80年代关于“弘”和“引”字释读的讨论,是甲骨学界的一件大事,对如何深入考释甲骨文字,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赵诚在《二十世纪甲骨文研究述要》一书中,专门用一节的篇幅详细地介绍了当时讨论的盛况。

旧的《甲骨文编》中有这样一个甲骨文字形:

,旧释为“弘”,但未解释“弘”的初文何以取这一构形。后于省吾特地撰写了一篇《释弘》(收于《甲骨文字释林》),对甲骨文“弘”字构形加以申述,以为甲骨文“弘”字,是“在弓背隆起处加一邪划(编按:“邪划”二字是依照原文用字)以为标志,于六书为指事,而《说文》误认以为声符”。“弓背隆起处是弓的强有力的部分,故弘的本义为高为大,高与大义相因。”一时释弘之说盛行。

1977年于豪亮发表《说“引”字》一文,他根据睡虎地秦简,马王堆帛书中的“引”字,与上述甲骨文字形相类,从用义方面考查,秦简的“'引强’(开张强弓)不可释为'弘强’;《周易·萃》的'引吉’,又有今本对照;《导引图》中“引”字多次出现,更不可释为弘字。”“引吉”一词在卜辞中或析书

或合文

(见文后附图)也习见。于文发表后不少学者改从于说。接受

为“引”字的新释。不过也有一些学者仍从旧释。

裘锡圭《释“弘”、“强”》发表之后,学界基本取得共识。甲骨文的“弘”字字形为

,认为“弘”字是“从口,弓声”,本义可能就是声音宏大。

这样一来,“引”、“弘”两个字对应甲骨文字形的区分就基本取得共识了。

现在一些大型甲骨文工具书如曹锦炎、沈建华编著的《甲骨文校释总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李宗焜编著的《甲骨文字编》(中华书局,2012年),刘钊主编《新甲骨文编(增订本)》(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都已经将

释“引”,

释“弘”。与此未能同步的是,当前书法界还有相当多的人把“引”字当“弘”字来用,显然是落后于甲骨文字考释的进展了。所以我们需要认识到,甲骨文书家理应及时关注甲骨文字考释的最新成果,以更新头脑中的甲骨文“字库”,力求在书法创作中“正确”使用甲骨文字。

附图:

▲ 图1 《合集》39325

▲ 图2 《合集》39326

▲ 图3  安阳博物馆藏甲骨实物

排雷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引    言

现在,喜欢甲骨文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亲近古文字,弘扬传统文化,无疑是件好事,但是,有一种现象很令人头疼——不论是大型展览会的作品集,还是散见于书刊、杂志、网络等的个人作品,且不说书法水平如何,没有错别字的作品少之又少。有人戏称“踩上地雷了。”

对于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斥为“作者古文字学功底太差”了事,而应冷静地分析一下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殷墟甲骨文从1899年被学者发现至今不足120年,前一百年(即2000年以前),甲骨学从少数人问津的“绝学”发展成世界性的一门“显学”,出版的专著,仅仅与文字考释有关的大型图书便有:

1、《甲骨文编》(以下简称《文编》),原作者是孙海波,1964年中科院考古所组织专家进行了修订,196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2、《古文字类编》(以下简称《类编》),高明编,198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2008年又出版了增订本。

3、《汉语古文字字形表》(以下简称《字形表》),徐中舒主编,1981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4、《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以下简称《类纂》),姚孝遂主编,198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其中有《甲骨文字形总表》,很便于查阅。

5、《甲骨文字诂林》(以下简称《诂林》)于省吾主编,199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6、《甲骨文字典》(以下简称《字典》),徐中舒主编,1990年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

以上六部书,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后来出版的不少“字典”、“字编”基本上取材于上述诸书,200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拙著《汉字书法通解·甲骨文》,其中的“字表”也基本上取材于《诂林》。

很多人学习甲骨文字,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这些书中学来的。

我们在充分肯定上述六部著作的历史功绩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随着甲骨学研究向纵深的发展,新考释出来的甲骨文字不断增多,文字学家们对原来考释出来的甲骨文字进行了甄别,有些混同的字形进行了精确的划分,有些误释的文字也进行了订正。近些年先后有李宗焜编著的《甲骨文字编》(中华书局,2012年,以下简称《字编》),刘钊主编的《新甲骨文编》(增订本)(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以下简称《新编》和陈年福编著的《殷墟甲骨文字词表》(网络版,首发时间不详)等问世,其中新释、改释字都有很多。虽然这几本新书中也存在一些不同的考释,有待于学术界逐步统一,但其中那些共同的改释字,却是值得甲骨文书家和学习者重视的。如果不把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甲骨文“字库”来一次更新,那么,这些改释字(包括分离出来的异形字),就可能变成“地雷”。本文就是希望帮助甲骨文书法爱好者进行一次“排雷”,同时也借此机会对拙著《通解》中的“字表”作部分的订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