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2 Pro 体验:跨向「Pro」的入场券

「薄」和「平」是今年四款新 iPhone 最大的外观亮点。
初上手 iPhone 12 Pro,一种由历代 iPhone 杂糅而来的手感构成了复杂第一感受。
一方面,扁平的机身让 iPhone 12 Pro 握在手上有一种 iPhone 5 的感觉,但更为简约的细节设计和更大的尺寸却让这种错觉很快消散;另一方面,和用了一年的 iPhone 11 Pro 相比,iPhone 12 Pro 的机身高度更高一些,配合上稍窄的边框,使其屏幕增大到了 6.1 英寸。
屏幕尺寸从 5.8 英寸到 6.1 英寸的转变基本符合去年我们评测 iPhone 11 时提出的观点,即在如今的信息和娱乐时代,6.1 英寸更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
而且今年 iPhone 12 Pro 的屏幕虽然更大,但和同为 6.1 英寸的 iPhone 11 相比,前者的整机尺寸更小,搭配上更薄的机身,算是在大屏和手感之间找到了平衡。所以如果你能够单手 Hold 住 5.8 英寸机型的话,6.1 英寸的 iPhone 12 Pro 应该也没有什么压力。
至于直角和圆润中框孰是孰非的争论,应该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在我看来,直角边框的「实用性」应该是更强的,因为屏幕能够完全被中框所包裹,而金属中框在手机意外跌落时能够给屏幕提供更好地保护,减少碎屏情况的发生。
但圆润中框的优势在于手感,摸了几天 iPhone 12 Pro 后再用回 iPhone 11 Pro 时,这种感觉尤为明显。

All in「计算摄影」

今年 iPhone 12 系列的广角镜头全系升级到了 f/1.6 光圈,相比去年的 f/1.8 稍微大了一些,这使得广角镜头的进光量增加了 27%。
从实际体验来看,受限于手机镜头元件的尺寸,稍稍变大的光圈对画面的提升十分有限,在相同条件下 iPhone 12 Pro 的广角镜头成像表现几乎和去年的 iPhone 11 Pro 一样。
但超广角镜头的提升却十分巨大。
等效焦距 13mm 的超广角镜头是去年 iPhone 11 系列的亮点功能,虽然这枚镜头能够带来更加宽广的视角,但画质却有些不尽人意,特别是在光线条件不佳的场景下更加明显。
今年的 iPhone 12 全系列依旧搭载了这枚超广角镜头,虽然参数上依旧和上一代一样,但得益于「夜间模式」和「深度融合」的加持,这枚超广角镜头的成像素质已经有了十足的提升。
在夜间场景下,可以从上面的对比样张看出,无论是建筑物细节的保留,还是画面噪点的控制和明亮度还原,开启夜间模式后超广角镜头的表现都更加优秀。这是因为相比此前不支持夜间模式时的单帧记录,开启夜间模式后,超广角镜头会同时拍摄多帧素材进行合成,「计算」出一张细节更多、噪点更少、白平衡更准确的照片。
▲ 局部放大
可惜的是,硬件参数上的差异使得 iPhone 12 Pro 的超广角镜头和广角镜头依旧存在差距,夜间模式的加入虽然对成像素质有所弥补,但效果没有广角镜头上的那么明显,在同样开启夜间模式的广角镜头面前还是显得有些单薄。
▲ 局部放大
除了夜间模式,得益于 A14 仿生芯片的神经网络引擎和新的图像信号处理单元,iPhone 12 Pro 的人像模式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以往在拍摄一些边缘较为不明显的物体时,抠图失败的穿帮情况偶有出现,但今年的 iPhone 12 系列在人像模式抠图方面变得更加精准了,主体和背景的区分更加细致。
▲ 局部放大
iPhone 12 Pro 的拍照功能还有两个比较有意思的特性,一个是结合 LiDAR 激光雷达传感器,实现更快的暗光对焦速度和夜间人像模式。
在光线十分微弱的场景下,使用 iPhone 12 Pro 拍摄时,LiDAR 激光雷达传感器就会被激活,通过扫描场景的深度信息来辅助其他摄像头实现更快的对焦速度。
为了对比 LiDAR 传感器到底对暗光对焦速度有多大提升,我刻意录制两个取景器的对焦画面,一个是有 LiDAR 传感器参与的,一个是 LiDAR 传感器被人为遮挡的。
从这两张 GIF 图可以看出,有 LiDAR 激光传感器参与的暗光对焦速度明显快许多。
▲ LiDAR 参与下的暗光自动对焦

▲ 无 LiDAR 参与的暗光自动对焦

此外,iPhone 12 系列的相机设置界面还多了一个「场景检测」。苹果没有在官网上直接讲到这个功能,但提到了 A14 仿生芯片的神经网络引擎具有更先进的场景识别能力,能够区分出画面中的不同元素,例如下面这张对比样张中,右侧这张开启了「场景检测」的图片里,绿叶的颜色稍微更自然一些。
总的来说,iPhone 12 系列是苹果将「计算摄影」发挥到极限的一片全新的试验田,而我认为这也是手机摄影应该走的正确道路,毕竟想要在寸土寸金的手机上通过硬件升级来提升拍摄性能的代价往往是机身变厚变重,而算法带来的改进就不会有这些烦恼。

稳扎稳打的性能提升,还有「阴天转晴」的信号

软件和硬件的协同一直都是 iPhone 的杀手锏,而每一年的 A 系列芯片则是这一切奠基。
A14 是苹果也是全球首颗 5nm 制程芯片,新的制程工艺使其晶体管数量达到 118 亿个,比去年采用 7nm 制程的 A13 多出 40%。
在之前的快速评测中,我们通过实测发现,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A14 的 CPU 性能表现都要比前年的 A12 仿生更强,但如果对比的是去年的 A13,整体提升的效果就不是十分明显,约为 20%。
这也基本符合 A 系列芯片的演进路线,放眼近五代产品,从 2016 年的 A10 开始,一直到今年的 A14,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隔代升级所带来的提升都比较平稳,那种「牙膏一管子挤爆」的情况比较罕见。
再加上新机上线后要经过开发者优化后,性能才能在游戏/应用上得到充分释放。所以对于隔代升级的用户而言,你可能很难明显感知到在 iPhone 12 或 iPhone 11 上「吃鸡」到底有什么不同。
在这几天体验 iPhone 12 Pro 的游戏表现时,我的注意力更多是被稍大的屏幕和更薄的机身所吸引,虽然平坦的中框谈不上硌手,但长时间握持后确实比圆弧中框更加容易让人注意到。
除了性能和外观变化对于游戏体验带来的变和不变以外,5G 其实也是今年 iPhone 的主打卖点,但借用了同事的 5G 卡体验了几天之后,我选择关闭 iPhone 12 Pro 的 5G 功能,继续留用 4G。
主要原因是 5G 的功耗相较 4G 有较大的增加,并且增加了额外的散热负担。从实测来看,满电的 iPhone 12 Pro 在开启 5G 功能的情况下连续打上三十分钟的《王者荣耀》,电量掉到了 82%,而在 4G 信号下,连续三十分钟的游戏进程只耗掉了 9% 的电量。
▎开启 5G:
游戏十分钟,电量剩余 96%
游戏二十分钟,电量剩余 90%
游戏三十分钟,电量剩余 82%
▎开启 4G:
游戏十分钟,电量剩余 100%
游戏二十分钟,电量剩余 96%
游戏三十分钟,电量剩余 91%
并且开启 5G 后,iPhone 12 Pro 在三十分钟的游戏连续运行后发热程度明显高于使用 4G 网络。虽然 5G 能够带来更低的网络时延和更快的网络速度,但在缺少应用场景的大环境下,用 4G 打游戏和用 5G 打游戏除了会让你的手机更耗电和发热量更大以外,明显的提升其实少之又少。
其次,5G 资费贵、信号覆盖不佳也是我选择留用 4G 的重要原因,具体分析可以查看之前发布的《5G 套餐开通指南》文章。
从 iPhone X 开始,在全面屏的机身新设计和英特尔基带的共同作用下,信号问题成为 iPhone 最扑朔迷离的谜题,那种即使信号栏满格却半天刷不出朋友圈/微博,只能手动打开飞行模式重新刷新信号的情况估计许多人都碰到过。
但用上了高通基带的 iPhone 12 Pro 的信号表现确实比 iPhone 11 Pro 要好上不少。在过去一年使用 iPhone 11 Pro 的时间里,进电梯瞬间掉信号/网络转圈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公司楼下的公交车站等车时,大概率会出现手机信号满格但网络却刷不出内容的情况。
而相同的联通卡插在 iPhone 12 Pro 上时,这些信号掉链子的情况就明显减少,进电梯或者在地铁里不会再经常「与世隔绝」,通过切换飞行模式来重新搜索信号的频率也大大降低了。

所以 iPhone 12 Pro 适合谁?

对于大部分人,售价便宜 2000 元左右,而且同样提供了均衡配置的 iPhone 12 显然更加百搭,而 iPhone 12 Pro 在少了屏幕的优势之后就显得有些「不经打」。
但苹果之所以这样排兵布阵也一定经过了深思熟虑。
在我看来,iPhone 12 Pro 之所以能称得上「Pro」主要还是三摄系统和工艺设计,这两个差异点是最终影响你选择 Pro 还是非 Pro 的最重要因素:独占的长焦镜头和 LiDAR 传感器能够极大地拓宽你的拍摄场景,特别是在远景拍摄和暗光拍摄下有着更强的表现;磨砂玻璃配合不锈钢金属中框则代表了苹果最高端的工艺材质,质感要比玻璃后盖和铝金属中框的 iPhone 12 好上不少。
唯一的问题是,你愿意为此多花 2000 元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