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美丽乡村”优秀建设案例
乡村建设
乡土建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
优秀的乡村建设
并非简单的城市模式复制
只有根植本土
才能唤醒乡村内在的生命力
近两年优秀的乡村设计越来越多
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衣
简单低调却温暖质朴
再次散发出乡村独有的活力
呈现出迷人的乡土风貌
30个走进乡村的好设计
01.
惠明茶工坊
设计:XU TIANTIAN/DnA_Design and Architecture
地点: 浙江 丽水
惠明茶工坊作为景区游客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周边村民日常的活动场所,展示传统惠明茶制作工艺,结合地方畲族文化以及佛学文化,未来可以作为正在扩建中的惠明寺的禅茶工坊空间。由三条南北走向的平行空间构成:面向茶园的传统惠明茶制作工坊,面向东面远山的观景品茶空间,以及中间可以观看制茶流程的休闲开放廊道。
建筑面积:933.70 ㎡
摄影:王子凌
02.
先锋汤山矿坑书店
设计:杨志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 艺合境建筑事务所
地点:江苏 南京
先锋汤山矿坑书店位于南京汤山矿坑公园内。原有砖窑呈现出一种“废墟”的美感,在设计中试图用“红砖+混凝土”的组合强化这种美学倾向。新建筑的墙身和场地的景观片墙采用红砖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来延续砖窑的质感,而拱则用混凝土浇筑而成,与矿坑公园山体上裸露的采石宕口相呼应。
书店总体由三个拱形筒体构成,它们在一层相互连通。一层高的筒体作为入口灰空间以及新书展销、书店收银和文创产品展销的场地。两层高的两个筒体,其一用于展览、演讲厅和书籍销售,其二用作咖啡厅。
建筑面积:1318.4㎡
摄影:时差影像
03.
中国好粮油展示中心
设计:小隐建筑事务所
地点:四川 崇州
项目位于四川省崇州市锦江新华村唐家碾,场地原有的树木保留下来和建筑围合而成大小不一的四个院子,设计之后的五个独立空间由一条坡道主轴和外部环廊串联在一起,靠内紧贴坡道和挑廊的外墙均为实墙,靠外能看见树林、稻田的外墙均为全落地玻璃,形成内实外虚、抑扬顿挫、移步换景、私密独立的组合空间。
建筑面积:1165㎡
摄影:冯煜桃、大花猫
04.
博鳌凤凰乡村振兴交流中心
设计:李驰工作室
地点:海南 琼海
项目总体设计构思来自于对乡村文脉的致敬。公共建筑的设计体量较大,无法直接套用民居尺度;但当设计从老宅中抽取了典型的琼海民居的形象,在基地上模拟还原出原有的群组,再将这个已经消失的聚落“抽走”后,一座带有传统建筑“历史剪影”的现代公共建筑的形象就诞生了。
项目面积:建筑1454㎡、农田景观约178亩
摄影:夏至、李驰
05.
桥廊:上海三联书店·黄山桃源店
设计:来建筑设计工作室
地点:安徽 黄山
项目由一个已经被荒废了的村宅重新复建而来,建筑占地70㎡,都是两层高。在这样一个巷窄墙高的徽州古村落里,虽然是原址复建,但作为书店,需要以一种新的姿态进行演绎。“三联书店”作为来自于上海的近代文化之光,在当下碎片化,互联网化的语境中,让身体进入到完整而连贯的场地并赋予书香手卷之感,促成了一次新的引领。
建筑面积:141.7m²
摄影:赵奕龙
06.
小十二秘境·方舟
设计:Wutopia Lab
地点:贵州 遵义
秘境方舟是一座驿站,处于贵州遵义的小十二背后景区,主要功能是厕所和浴室,以及供游客休息的一处平台。设计选用了白色织物去塑造秘境方舟,形成异质感。
建筑面积:360㎡
摄影:CreatAR Images
07.
山上的教堂
设计:以靠建筑
地点:山西 柳林
教堂在空间设计上并不复杂,围绕体量最大的圆形主殿,几个更小的圆形体量依次构成了小堂、祭衣间、小型接待室和办公室等功能空间。高耸的钟塔亦为圆形,成为了山下可见的标志之物。从建造的角度来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结构,填充砌块的围合墙体,当地青瓦铺设的屋面,具有时代特征的水洗石外墙面,它们的组合显露出权宜的特征。
摄影:夏至、朱润资
08.
光明花博邨东风会客厅——水上会议中心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地点:上海 崇明
水上会议中心作为花博会的配套设施,坐落在一处废弃的鱼塘东北角,可以充分将水面以及场地外的大地景观纳入观景视野。作为内部水面,水池通过坝口与市政水系相连,可以有效维持水面高度的稳定性,使观景平台拥有较高的亲水性,同时营造漂浮在水面上的会议中心的视觉感受。
建筑面积:1228㎡
摄影:章鱼见筑
09.
周塘公共艺术空间
设计:苏州右见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地点:江西 鹰潭
周塘公共艺术空间坐落于江西鹰潭周塘村,整个村庄有大量的不同时间段的建筑,无序、风格杂乱。设计采用聚落的设计手法,让五幢建筑由分散变聚落,用连廊的设计手法去连接现有建筑。连廊除平等了建筑主体外,还围合形成了功能型庭院,增加功能使用性。
建筑面积:约1800㎡
摄影:阿初、张坤(繁玺建筑摄影)
10.
邹城市蘑菇展览馆
设计:同圆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地点:山东 邹城
蘑菇种植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农业,而是集现代化生产、观光旅游、科普展示等多业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方式。设计将“蘑菇”提炼为建筑语汇,呼应和体现蘑菇小镇的主题,形成极具代表性的地域建筑,同时兼顾较好的落地实施性。
整体建筑以简洁的正方形回应规矩的场地,纤细的蘑菇柱采用钢柱外包铝板的形式,环绕于建筑外部,极具未来感的结构塑造了蘑菇小镇独特的形象。
建筑面积:13248.14 平方米
摄影:多彩创意管理
11.
关中砖瓦房的再生:咸阳·莪子村红砖房
设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
地点:陕西 咸阳
项目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莪子村,地势平坦,宅基地南北长35.1m,东西宽9m,南侧紧邻村道与大片农田,东西北侧均为既有民居与待建宅基地。红砖房延续当地传统民居窄厅方屋的空间型制和坡屋顶形式,以传统建筑文化重塑地域自豪感,建立乡愁情感的共鸣。既是对陕西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原型与技术原型的一次创新性传承,亦是民居绿色宜居性能提升方面的有益实践。
摄影:张晓明
12.
福建龙岩大和禅院扩建设计
设计:上海善祥建筑设计公司
地点:福建 龙岩
大和禅院也称大和庵,始建于明代,原有寺舍早已不存,现有寺舍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翻建,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来大和禅院学习佛法和体验禅修,原来的小寺庙越来越容纳不下,住持法师只好进行扩建。整体采用传统院落式布局,运用了砖混结构和传统穿斗式木屋架,由村里的施工人员建造。
建筑面积:新建禅修中心910㎡,新建闭关室95㎡,老寺庙修整约300㎡。
摄影:胡文杰(其中少量为王善祥)
13.
景德镇江西画院美术馆
设计:筑境设计
地点:江西 景德镇
项目是将原建国瓷厂改造为一座专业的美术馆,承担新时代的艺术使命,完成文脉传承。同时采用针灸的办法来激活周边并加以利用,使老街区变得富有活力。本项目更新改造范围包括,建国瓷厂1#厂房,员工浴室,员工宿舍,民居及北侧空置场地。
建筑面积:11331.9㎡
摄影:根本堂建筑摄影、筑境设计
14.
秦厂村社区中心党建综合体
设计:Studio 10
地点:河南 焦作
秦厂村党建综合体是秦厂村党群活动中心建筑群项目的二期。相较于西侧党群活动中心非营利性质的社区服务功能,东院引入了经营性质的在地农产品和文创产品展销、餐饮、咖啡厅等社区小微商业及图书馆、画廊和体育设施等文化娱乐业态,探索一种“可持续”的、以乡村公共建筑建设带动乡村经济、文化振兴,为社区注入活力的模式。
建筑面积:892㎡
摄影:张超
15.
西府里文化艺术村
设计:成都塞纳园境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地点:陕西 宝鸡
这是一个典型的“乡村振兴”之路的第一条路——城乡融合之路的案例。既盘活了闲置村宅,扩展了城镇边界,也为第三产业融入乡村提供了一处优质空间;既为仍然坚持留下来的原住村民提供了新的生存样板,也为新入驻的艺术家、收藏家、餐饮经营者提供了一处雅致田园居所。
建筑面积:30亩
摄影:成都塞纳园境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狸景观共有
16.
尚村·韶光艺廊 & 晒谷亭
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乡土创作中心
地点:安徽 宣城
尚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家朋乡,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以艺术介入乡村,创意植入乡村的系列活动在此开展,以激发乡村活力,为岌岌可危的老房子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韶光艺廊和晒谷亭,前者用于展示摄影师或艺术家的作品,兼做开会交流之所;后者用于收藏作品和记录村中史事。
建筑面积:42㎡
摄影:向刚、郭海鞍
17.
村上·长漾里乡邻中心
设计:苏州个别建筑设计事务所
地点:江苏 苏州
村上·长漾里相邻中心,位于江苏吴江平望镇的后港村,原址是一处被年久失修的彩钢瓦和阳光板覆盖的废弃螺丝厂。改建之后不仅是旅游接待的前台,也是村民休憩的场所,还同时兼具会议展示功能。而由于其三角形的平面布局和剖屋顶造成的不对称空间,也进一步刺激了灵活布局的空间使用方式。
建筑面积:451㎡
摄影:个别设计
18.
望亭·别所-朱家角卫生间7号
设计:出品建筑
地点:上海 青浦
项目位于朱家角古镇一隅,在淀浦河畔,近圆津禅寺码头。原址是一幢东西向双坡屋顶的男女卫生间。为满足AAA级卫生间的评价标准,需要对此升级改造。十字连廊是建筑的交通与核心,也是古镇街巷的缩影。连廊的介入,将屋顶不同坡向的新老建筑体量切分,形成四块新的空间:男女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与倒桶间(管理室)。
建筑面积:110.93㎡
摄影:出品建筑
19.
西窑洞里
设计:一间建筑 A( )VOID
地点:河北 张家口
河北张家口西窑头农村振兴项目始于FA青年建筑师奖竞赛, “西窑洞里” 是胜出的十二位设计师作品之一。设计概念以农村与城市人际网络的本质差别作起点,以直立式 “窑洞” 融入木栈道的手法重新呈现场地原有的窑洞居所,通过把原始 (农村“熟人社会”) 的洞穴居住形式并置于现代(城市“陌人社会”)的生活模式,从而希望实现一个公共与私密并存的社区群体。
建筑面积:820 ㎡
摄影:郭哲 | 微风建筑摄影
20.
青普梧林文化行馆
设计:谜舍设计工作室
地点:福建 晋江
青普梧林文化行馆位于福建省晋江市梧林古村落,场地面积约6000平米,由13栋福建传统民宅组成。场地的建筑分为闽南红砖古厝以及南洋楼两种主要风格,形态迥异的建筑巧妙的彼此呼应,创造出极为丰富的建筑场所体验。设计将这个古建筑群落改造成客房、餐厅、茶馆、展览、论坛等兼具多元业态的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面积:6400㎡
摄影:北京锐景摄影(广松美佐江,宋昱明)
21.
马边游客中心
设计:We&Arch-吾和建筑设计事务所
地点:四川 乐山
马边游客中心项目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福来村,是一个为马边县及福来村发展注入新活力的扶贫支持项目。综合地貌与视角,建筑形态便自然衍生——顺应山坡向上爬升,自然碎裂形成三个几何体量,仿佛漏出山体的红砂岩岩石,依次向上叠加,在顶部体量回望处收归山谷最佳景致。
建筑面积:400㎡
摄影:存在建筑摄影(陆昀/ We&Arch)
23.
赞普博物馆扩建
设计:亼建筑(Jí Architects)
地点:青海 玉树
为了满足博物馆日益增长的展览和文化交流需求,此次扩建在南面配套用房的用地范围内,增加博物馆的办公,展示及文化交流空间,其中包括一个150平的禅修中心和一个150平的展厅,同时尽可能保留一部分庭院。设计以石材建造朴素的立面,结合通透的玻璃幕墙,满足当代生活的使用需求。
项目面积:820㎡
摄影:王洪跃
24.
梧桐山院
设计:李益中空间设计
地点:广东 深圳
这是一座位于山村的老瓦房,破败萧条,荒废多年。改造目标分为三部分:一是将其作为梧桐山社区改造规划的展厅,且老瓦房本身作为改造示范点,实践创新产业社区;二是兼具艺展、学术、接待、招商等功能,培育文创产业输出地;三是融入公共活动空间,联络社区邻里关系,赋能社区交往活力。
改造面积:560m²
摄影:山外视觉
25.
“永安之心”村民议事点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
地点:云南 大理
设计采用半围合院落的空间原型;场地的方形轮廓被界定为建筑的外边界;院落内轮廓以四分之三圆弧为基础,拓扑衍生成一根自由曲线的檐口,恰与外边界形成外方内圆的空间格局。设计师希望议事点在保持室内功能时,最大化开放公共空间,为此“悬浮长廊”的设计策略被形成以实现空间的连续性、水平性与延展性。
建筑面积:480 m²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袁烽、高伟哲
26.
涌头社区旧村及工厂片区改造提升工程
设计:东大(深圳)设计有限公司
地点:广东 东莞
设计注重乡土元素和材料的运用,将原来拆危留下的建筑材料运用到改造过程中。注重文化传承,保留了原有断墙及水井作为场地记忆的延续,原有供销社作为红色文化的历史印记也得以恢复。趣味的墙绘、精致的绿化、干净整洁的巷道空间勾勒出旧村的烟火气。
项目面积:旧村片区占地约6.7公顷、工厂片区占地约1.5公顷
摄影:ACF /东大(深圳)设计有限公司
27.
成都金堂圆觉寺村村民中心
设计:成都在行建筑设计事务所
地点:四川 成都
金堂县圆觉寺村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千里沱江之首,县城赵镇为古四川名镇之一。何家院子旧院改造成村民中心的项目就坐落其中。带着对四川典型的乡村建筑的理解,和对大自然环境中院坝房子的想象,设计完成原有两个建筑的连接,以“拆、抬、锔、变、破、引”的策略方式进行重塑。
建筑面积:420㎡
摄影:存在建筑
28.
李巷村村口公共空间再生
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
地点:江苏 南京
李巷村近年来依靠蓝莓种植业和特色历史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但村落原有的公共设施无法承接日益增长的游客服务需求,于是设计团队对村中曾经废弃的部分民宅进行改造,创造出一条贯通村落内部的新村巷,融入了游客服务、餐饮、历史展示、文创展销等功能。
建筑面积:4950㎡
摄影:timeraw、wang haihua
29.
石门猪舍里有机餐厅
设计:其实建筑事务所
地点:浙江 桐乡
有机餐厅坐落于华腾牧业石湾猪舍里农场内,场内景观以人工营造为主,各类植栽如:槜李、甜柿、梨、香草等,并有水系贯穿其中,整个园区即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世界。餐厅由两个单坡斜顶空间自东向南旋转六十度“转身”后,体量的一角在临湖的西侧打破长墙,主体的一角“破洞而出”,仿若湖上石舫。
建筑面积:600㎡
摄影:吴清山
30.
双河镇九年义务制学校震后重建与复兴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地点:四川 宜宾
整个学校通过多层次的庭院把新旧建筑以及文庙部分组织成一个整体。通过设置串联全校的风雨廊道系统、屋顶游憩平台、室外景观楼梯,底层架空空间,让各个功能区既互相分离,又相互渗透,为学习交流、运动休闲、日常交往提供场所,塑造丰富多变的校园活动场所。
建筑面积:31310㎡
摄影:章鱼见筑-刘俊男
本文来源:新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