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又名大椒、秦椒、蜀椒、南椒、巴椒、蓎藙、汗椒,陆拨、汉椒、川椒、点椒、檓,花椒叶、椒叶,花椒根《...

「入药部位」 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或花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的干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种子(椒目)(花椒)、叶片(花椒叶)、根(花椒根)。

「性味」

花椒:辛,温,有毒。《本经》:味辛,温。《别录》:生温,热寒,有毒。太热,有毒。《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花椒叶:辛,热。《日华子本草》:'热,无毒。《纲目》:辛,热,无毒。

花椒根:辛,温,小毒。《纲目》:辛,热,微毒。

「归经」

花椒:入脾、胃、肺、肾,肝,心,心包经。《纲目》:手、足太阴,右肾命门气分。《本草经疏》:入手、足太阴,兼入手厥阴经。《本草新编》:入心、脾经。《长沙药解》:入足阳明胃、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足太阴脾。

花椒叶:入心,脾,胃经。

花椒根:入肾,膀胱经。

「功效」

花椒: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止痒,解鱼腥毒。

花椒叶:温中散寒,燥湿健脾,杀虫解毒。

花椒根:散寒,除湿,止痛,杀虫。

「主治」

花椒:治积食停饮,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蛔虫腹痛,肺寒咳喘,龋齿牙痛,湿疹皮肤瘙痒。

花椒叶:治奔豚,寒积,霍乱转筋,脱肛,脚气,风弦烂眼,漆疮,疥疮,毒蛇咬伤

花椒根:治虚寒血淋,风湿痹痛,胃痛,牙痛,痔疮,湿疮,脚气,蛔虫病。

「附方」

花椒

1、外寒内侵,胃寒腹痛、呕吐等症。

花椒、生姜、白豆蔻等同用。

2、虫积腹痛,手足厥逆,烦闷吐蛔等症。

花椒、乌梅、干姜、黄柏等同用。

3、湿疹瘙痒。

花椒、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同用。

4、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5、治冷虫心痛。

川椒四两。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

6、治呃噫不止。

川椒四两。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九,醋汤下。

7、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

川椒一两(去目并闭口者,慢火炒香熟为度),肉豆蔻(面裹,煨)半两。上为细末,粳米饭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无时。

8、治飧泄。

苍术二两,川椒一两(去口。炒)。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温水下。恶痢久不愈者,弥佳。如小儿病,丸如黍米大。

9、治齿痛。

蜀椒醋煎含之。

10、治齿疼。

川椒一两(去目),捣罗为末,以好白面丸如皂角子大,烧令热,于所痛处咬之。

11、治伤寒呕血,继而齿缝皆流血不止。

开口川椒四十九粒,用醋同煎,临熟入白矾少许,漱口含在口中,少顷吐出,再啜漱而含。

12、治寒湿脚气。

川椒二、三升,稀布囊盛之,日以踏脚。

13、治肾风囊痒。

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

14、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抱洗有不能已者。

花椒、吴萸、蛇床各一两,藜芦五钱,陈茶一撮,烧盐二两。水煎熏洗。

15、治手脚心风毒肿。

生(花)椒末、盐末等分。以醋和敷。

16、治久患口疮。

蜀椒去闭口者,水洗,面拌,煮作粥,空腹吞之,以饭压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

17、治头上白秃。

花椒末,猪脂调敷。

18、治手足皴裂。

(花)椒四合,水煮之,去滓。渍之半食顷,出令燥,须臾复浸,干涂羊、猪髓脑。

19、治漆疮。

汉椒汤洗之。

20、治元藏伤惫,耳聋目睹。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暴干捣罗取红秤一斤,再捣为末),生地黄七斤(肥嫩者)。上二味,先将地黄搀绞自然汁,铜器中煎至一升许,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暖酒下三十丸。

21、治好食生茶。

(花)椒末不限多少,以糊丸如梧子大,茶下十丸。

花椒叶

1、治疥疮、血疮。

花椒叶、松叶、金银花,煎浴。

2、治蛇毒。

合口椒并叶捣敷之。

「临床应用」

花椒

1、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用麻油2~4两,置锅中煎熬,投入花椒3~4钱,至微焦即捞出弃去;待花椒油微温时1次服完。治疗8例儿童患者,均于服药后15~30分钟腹痛停止,随后排便,有的同时排出蛔虫。如梗阻时间过长,中毒症状明显,有肠坏死或有阑尾蛔虫可能者,则不宜服用。

2、治疗血吸虫病

试用于早、中期血吸虫病,对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服药后食欲增加,肝脾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用法:花椒炒研成粉装胶囊,成人每天5克,分3次服。20~25天为一疗程。

3、治疗蛲虫病

花椒1两,加水2市斤,煮沸40~50分钟,过滤。取微温滤液25~30毫升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续3~4次。治疗108例小儿蛲虫病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粪检3次虫卵皆为阴性。

4、用于止痛

取花椒果皮制成50%的注射液,痛时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每次2毫升。共观察266例,其中腹痛(溃疡痛、肠痉挛、胆绞痛)246例,有效240例;肝区痛4例均有效;腰痛3例,有效2例;其它疼痛(头痛、心绞痛等)13例。有效5例。266例中疼癌完全缓解者186例,部分缓解者68例,无效12例。注射后一般10~15分钟疼痛缓解,可持续2~4小时。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5、用于回乳

花椒2~5钱,加水400~500毫升,浸泡后煎煮浓缩成250毫升,然后加入红糖(白糖效果不佳)1~2两,于断奶当天趁热1次服下,日服1次,约1~3次即可回乳。绝大多数于服药后6小时乳汁即显著减少,第2天乳胀消失或胀痛缓解。

「用法用量」

花椒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花椒叶

内服:煎汤3-9g。

外用:适量,煎汤洗浴,或鲜叶捣敷。

花椒根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烧炭研末敷。

「禁忌」

花椒

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本草经集注》:'杏仁为之使。畏款冬。''恶栝楼、防葵。畏雌黄。'

《别录》:'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

《千金·食治》:'久食令人乏气失明。’

《唐本草》:'畏橐吾、附子、防风。'

《本草经疏》:'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或嘈杂醋心,呕吐酸水,或大肠积热下血,咸不宜用;凡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虚冷者忌之;阴痿脚弱,由于精血耗竭而非命门火衰虚寒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药用;咳逆非风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字乳余疾由于本气自病者不宜用;水肿黄疸因于脾虚而无风湿邪气者不宜用;一切阴虚阳盛,火热上冲,头目肿痛,齿浮,口疮,衄血,耳聋,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法所咸忌。'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动火堕胎。'

「原形态」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m。具香气。茎干通常有增大的皮剥,当年生枝具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腹面两侧有狭小的叶翼,背面散生向上弯的小皮刺;叶柄两侧常有一对扁平基部特宽的皮刺;小叶无柄;叶片5-11,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l.5-7cm,宽1-3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通常微凹,基部楔尖,边缘具钝锯齿或为波状圆锯齿,齿缝处有大而透明的腺点,上面无刺毛,下面中脉常有斜向上生的小皮刺,基部两例被一簇锈褐色长柔毛,纸质。聚伞圆锥花序顶生,长2-6cm,花轴密被短毛,花枝扩展;苞片细小,早落;花单性,花被片4-8,一轮,狭三角形或披针形,长1-2mm;雄花雄蕊4-8,通常5-7;雌花心皮4-6,通常3-4,无子房柄,花柱外弯,柱头头状。成熟心皮通常2-3,蓇葖果球形,红色或紫红色,密生粗大而凸出的腺点。种子卵圆形,直径约3.5mm,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9-10月。

青椒:小叶片15-21,对生或近对生,呈不对称的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3.5cm,宽0.5-1cm;主脉下陷,例脉不明显。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被明显分为花萼和花瓣,排成两轮;无子房柄,蓇葖果表面草绿色、黄绿色至暗绿色,表面有细皱纹,腺点色深,呈点状下陷,先端有极短的喙状尖。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花椒:喜生于阳光充足、温暖肥沃处,也有栽培。

青椒:生于林缘、灌丛或坡地石旁。

「分布地域」

花椒:分布于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西藏等地。

青椒: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采集收藏」

花椒:8~10月果实成熟后,剪取果枝,晒干,除净枝叶杂质,分出种子(椒目),取用果皮。

花椒叶: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花椒根: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炮制」

花椒

除去椒目、果柄等杂质。取净花椒,照清炒法炒至有香气。

《雷公炮炙论》;'凡使蜀椒,须去目及闭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须酒拌令湿,蒸,从巳至午,放冷,密盖,四畔无气后取出,便入磁器中,勿令伤风。'

《本草衍义》:'蜀椒须微炒,使汗出,又须去附红黄壳。去壳之法,先微炒,乘热入竹筒中,以梗舂之,播取红,如未尽,更拣、更舂,以尽为度。凡用椒须如此。'

除去果柄及种子(椒目),置锅内炒至发响、油出,取出、放凉。

炒制:取净花椒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取出放凉。

醋制:取花椒用微火炒热,陆续淋醋,炒至醋尽,迅速出锅,闷1小时,使其发汗,晒干,每花椒1kg,用黄醋120g。

盐制:取花椒用微火炒至有响声,喷淋盐水炒干即得。

「性状」

花椒

花椒:由1-2,偶由3-4个球形分果组成,每一分果直径4.5-5mm,自先端沿腹缝线或腹背缝线开裂,常呈基部相连的两瓣状。分果顶端具微细小喙,基部大多具1-2个颗粒状未发育离生心皮,直径1-2mm。外表面深红色、紫红色或棕红色,皱缩,有众多点状凸起的油点。内果皮光滑,淡黄色,薄革质,与中果皮部分分离而卷曲。果柄直径约0.8mm,被稀疏短毛。果皮革质,稍韧,有特异香气,味持久麻辣。

青椒:为1-3个球形分果。每一分果直径3-4mm,顶端具短小喙尖。外表面草绿色、黄绿色或棕绿色,有网纹及多数凹下的油点。内果皮灰白色。果柄无毛茸。果皮质薄脆,气清香,味辛微甜。以粒大、色紫红、香气浓烈者为佳。

花椒叶

花椒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或散落的小叶。小叶片形或卵状长圆形,较大,长1.5-6cm,宽0.6-3cm。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先端急尖,基部钝圆,边缘具钝齿,对光透视,齿缝间有大而透明的油点,主脉微凹,侧脉斜向上展。具叶轴者,叶轴腹面具狭小翼,背面有小皮刺。气香,味微苦。

青椒叶:复叶小叶较多,约15-21片,小叶片小,长1-3.5cm,宽0.5-1cm,基部多不对称。叶轴具狭翼,中间下陷成小沟状。

花椒根

根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一,直径0.5-3cm。表面深黄色,具深纵沟及灰色斑痕。质坚硬,横断面栓皮易碎,深黄色,较粗的根可见环纹,皮部深棕色,木部鲜黄色,味极苦,稍麻舌。

「相关论述」

花椒

《神农本草经》:“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本草纲目》:“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入右肾补火,治阳衰溲数,足弱,久痢诸证。”

《本经》:'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别录》:'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游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杀虫鱼毒。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药性论》:'治恶风,遍身四肢顽痹,口齿浮肿摇动;主女人月闭不通,治产后恶血痢,多年痢,主生发,疗腹中冷痛。''治头风下泪,腰脚不遂,虚损留结,破血,下诸石水,腹内冷而痛,除齿痛。'

《食疗本草》:'灭瘢,下乳汁。'

《日华子本草》:'破癥结,开胃,治天行时气温疾,产后宿血,治心腹气,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

《纲目》:'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

《名医别录》: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僻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杀虫鱼毒,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

《本草经疏》:蜀椒,其主邪气咳逆,皮肤死肌,寒湿痹痛,心腹留饮宿食,肠僻下痢,黄疸水肿者,皆脾、肺二经受病。肺出气,主皮毛,脾运化,主肌肉,肺虚则外邪客之,为咳逆上气,脾虚则不能运化水谷,为留饮宿食,肠僻下痢,水肿黄疸,二经俱受风寒湿邪,则为痛痹,或成死肌,或致伤寒温疟,辛温能发汗、开腠理,则外邪从皮肤而出,辛温能暖肠胃,散结滞,则六腑之寒冷除,肠胃得温,则中焦治,而留饮宿食,肠僻下痢,水肿黄疸、诸证悉愈矣。其主女子字乳余疾者,亦指风寒外侵,生冷内停而言。泄精瘕结,由下焦虚寒所致,此药能入右肾命门,补相火元阳,则精自固而结瘕消矣。杀虫鱼毒者,以其得阳气之正,能破一切幽暗阴毒之物也。外邪散则关节调,内病除则血脉通。

《本经逢原》:秦椒,味辛气烈,其温中去痹,除风邪气,治吐逆疝瘕,下肿湿气,皆取辛烈以散郁热,乃从治之法也。疮毒腹痛,冷水下一握效,其能通三焦,引正气,下恶气可知也。

花椒叶

《日华子本草》:'治奔豚、伏粱气及内外肾钓并霍乱转筋,和艾及葱研,以醋汤拌罯并得。'

《纲目》:'杀虫,洗脚气及漆疮。'

《本草求原》:'敷寒湿脚肿,风弦烂眼。'

花椒根

《纲目》:'肾与膀胱虚冷,血淋色瘀者,煎汤细饮,色鲜者勿服。'

《本草从新》:'杀虫。煎汤洗脚气及湿疮。'

- End -

本文仅普及中医常识,不做处方

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