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胡同出了两个状元,慈禧说:这个状元是老天爷派来的
在科举史上,一个县出几个状元的例子有很多,一个村出几个状元的也不少,但一条胡同出两个状元,就不多见了。
在清朝光绪年间,还真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遇的事,地点是在山东潍县(今潍坊)的一条胡同。
这两位状元,一位是曹鸿勋,于光绪二年(1876年)高中状元;第二位是王寿彭,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也考上了状元,前后只隔了27年。这在整个科举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今天,咱就来看看王寿彭是怎么考上状元的。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是慈禧老佛爷的69岁大寿,所以本科的主考官孙家鼐从会试就开始盯上了。盯什么呢?自然是考生的名字。
在这科考生中,有个山东潍县的考生,叫王寿彭。这个名字太应景了,寿比彭祖嘛!
如果嫌还不过瘾,再看看他的字——次篯(jiǎn),什么意思呢?要知道,彭祖的本名叫篯铿,“次篯”就是仅次于彭祖。
这么好的名字,慈禧能不喜欢?
所以,从会试开始,孙家鼐就盯上了王寿彭同学,到了殿试结束后,二话不说,直接把小王提到了第一名,乐颠颠地跑去送给了慈禧。
慈禧拆开封一看——王寿彭,哎呀,这个名字太巧了,孙爱卿是不是故意让我高兴啊?
孙家鼐赶紧跪下,说:“这就是天意啊!连老天爷都来祝您寿比彭祖,万寿无疆!”
再来说王寿彭同学,还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有这功劳,以前可都是认为这名字太老土,一点不小资,正准备改名呢。据说,在进殿的时候,王寿彭还在琢磨着到底改什么名字好,突然听人喊:“第一甲第一名:王寿彭!”小王当场傻了,激动得两片嘴直打哆嗦,还是他的老乡帮他应了一声,才没有出丑。
不过对这份幸运,王寿彭倒没有妄自菲薄,还专门写了一首打油诗:“有人说我是偶然,我说偶然亦甚难。世上纵有偶然事,岂能偶然再偶然?”
王寿彭考中状元后过了八年,清政府就关门了,王状元也只好回了老家。后来大军阀张宗昌主政山东,听说了这个老乡状元,就问手下人:“王状元在清朝当什么官?”
手下人回答:“湖北提学使,相当于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张宗昌大手一挥,说:“那就让他来咱山东当个教育厅厅长吧!”
王状元这才重新出山,还向张宗昌建议,把原来的几所省立学校合并,组成山东大学。张宗昌一听,状元就是不一样,一抓就抓到了根子上,这样一合并,境界一下子就上去了。于是,就任命王状元为山东大学首任校长,也是状元里面出任大学校长的唯一一人。
不过,王状元毕竟是旧时代的状元,对现代的大学教育一窍不通,仍然按照封建时代那一套,要求学生们都穿长袍马褂,还要向孔圣人跪拜,弄得学生们很不满:“拜托,现在都20世纪了,我们上的是大学,不是私塾!”
最后闹到了张宗昌那里,老张一看,也是那么回事,人家大学生要打倒的就是旧礼教,你倒好,又给人拾起来了,算了,校长还是别当了。
在王状元当校长这段时间,曾对山东大学附中的学生们说:“只要你们谁能连续两学期考第一,我就亲笔写一副对联送给他。”要知道,王状元的书法也是一绝,能得到他的字,那可是求之不得的。
那么有没有人得到过呢?还真有一个,这个人也不是普通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文化大师季羡林。
后来,国民革命军北伐,打倒了张宗昌,王状元作为教育厅厅长,也被抄了家,还上了通缉名单,只好跟着张宗昌一起逃到了天津,过起了隐居生活。不久后,王状元去世,终年55岁,看来他的名字没有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