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易先生真解《文始真经》(一)——欢迎词与经旨总论
《文始真经》的作者是周朝敬王时之大夫尹喜。
尹喜好《三坟》、《八索》,精《素书》、《周易》,善观天文,尤精望气之术。尹喜夜观天象,知圣人将要西行函谷,于是申请调任函谷关。三年等待之后,见“紫气东来三万里”,终于在函谷关得遇老子。老子学养广博,至道修炼深不可测,乃上古道学之集大成者。尹喜见紫气东来,即伏首拜师,恳请门下受教;老子亦欣赏尹喜之上佳根基,默认允诺,入关为之说法百余日,以无为法为框架,尽阐道术体用。期间之问答请益、教学实录,就是《道德经》。
尹喜得老子薪传,隐于武当山三年,阳神成就,分形散影,化身于成都,老子已等候多时,二人携手同归众妙之门、无极之野。
尹喜证道之后,将古《三坟》与文王之《周易》,融合为一,并容摄《八索》、《素书》之精华,作《关尹喜》九篇,就是《文始真经》。
《文始真经》及背后蕴藏的理法开创了一个最接近伏羲黄帝老子本意的法脉,被称为“文始派”;文始者,寓意千百年后道学文明将由此开始;道学隐显兴衰,都与文始派有莫大关系。
老子之后道派大致可归纳为三大主流——文始派、正一派、少阳派。其中,文始派之学,以无为法为主体,境界绝伦,其传承人实修登峰造极,所以后人有“文始最高,少阳最大”之说(见《张三丰全集》)。
《文始真经》是道学文明在中下古的源头,它涵纳了《易经》及黄帝身国同治之道术。其书宗旨以“三坟”为本、无为为纲,共分九章: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
纵观《文始真经》九篇,其隐藏之义,实以先天易为根本圭臬。以“九”数分篇,取《易经》“九”为阳数之极的含义;阳极生阴,阴阳化合万物。实则《易经》为证道书,岂止《文始》遵循?即使羲黄老庄亦莫不然。而《文始》之独到,在于将《易》明晰化,落地在“心”和“至精”之上。
至精是先天易三坟四易图的圆心点,指代宇宙万象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易》之万象,皆由此一“点”而生。至精构成擎天柱地的先天一炁,先天一炁凝结而构成先天元神;先天元神就是生命与万物的真心自性。《文始真经》对“心”有详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
至精是原传道学修证之核心,是心物之本源,这是文始派的核心,也是道学之核心。《文始真经》指出:道与心有别,道与至精亦有别——是以《文始真经》内,“宇”篇论“道”,“鉴”篇论“心”,而“筹”篇论述至精通过五行降为后天之物的过程。
至精亦是“物”,是最小之物,其特点是“其小无内,其大无外”。至精惟一,盈宇宙之间包括“心”、“炁”在内的一切事物,皆是至精依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在不同时空同步运动、同时存在而显现之“象”。万物惟象,惟有一点至精是真。
至精创生万物之规律神妙莫测,故宗教家包装美化为“神”,不同民族对此有不同之神化描述,故种种宗教生。
然至精本不能被任何“神”创生。盖因至精最小,任何宗教神祗皆是由至精组成;亦因其最小,故不能被任何外力作用,如能被外力创生,则不是“最小”——此乃悖论。是故,老子曰:“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至精,就是老子所说的“朴”。更古之昔,广成于崆峒指导轩辕黄帝道要,开首亦是演说“至道之精”。可见尹喜道统与黄帝老子一脉相传。
《易》者,变易、不易、简易也。《文始真经》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特色。寓不易之大道于变易物化之中,通晓朴实,简明容易。全经直指宇宙生命本源,却无有树立神祗偶像去崇拜。其所谓之圣人,也是凡人修造可达,可供任何宗教信徒或无神论者学习。
伏羲黄帝老子之后,尹喜开创的文始学派,可谓根深脉广,保留了道学最本源最真实的面目,并且与时俱进。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