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春:常用效方百首】11-20
魏氏常用效方百首(二)
魏长春,字文耀(1898-1987年),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主任中医师。历任浙江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顾问,浙江中医院副院长。
11
开摄汤
处方:生麻黄1克,桂枝1.5克,生白芍9克,炙草9克,干姜1.5克,五味子1克,细辛1克,姜半夏6克,化龙骨12克,生牡砺12克,附子3克,甘杞子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寒,祛痰饮,温心肾,止咳喘。
主治:阳虚体质,高年体衰,素患支饮咳喘,新受外感,头汗心悸,烦躁,脉迟,舌质淡白之喘脱证。
此方定名为开摄汤,乃取古人所谓开太阳,摄少阴之义。由仲景小青龙加龙牡、熟地、附子、杞子而成。小青龙乃化寒饮,逐风寒治支饮咳喘之名方。今加附子温补心肾之阳,杞子滋补心肾之阴,王孟英称誉其为小复脉汤,熟地补肾阴养心血,龙牡宁心止烦敛汗,五药合奏培补心肾、纳气归根之功。全方为标本兼顾,心肺肾并治之剂。凡体实或新病者则非本方所宜。
12
三子贞元饮
处方:苏子9克,莱菔子9克,白芥子9克,大熟地15克,当归6克,炙甘草3克,地枯萝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化痰下气平喘。
主治:适用于肺虚肾亏,痰湿内停,咳逆,气喘不得平卧,痰白而稠,胸闷,面浮,头晕,肢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者。
本方由三子养亲汤合贞元饮加味而成。方中苏子降气平喘,白芥子温肺散寒,莱菔子消食下气,三子均有化痰作用;熟地温润补肾;当归治咳逆上气;炙甘草温中下气,能治脏伤咳嗽,合用则培本扶元;地枯萝宣肺利水,疏通三焦。若热咳咽干者,去白芥子加牛蒡子;若无食滞胸腹胀满之证,可去莱菔子;肾亏气短甚者,可加刀豆子、枸杞子;心悸失眠者,可加五味子。
13
三合散
处方:银柴胡9克,生白芍9克,枳壳3克,生甘草3克,北沙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1.5克,桑白皮9克,地骨皮9克,生苡仁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肺退蒸。
主治:适用于阴虚潮热,肺痨咳血,失眠,盗汗,头晕,脉细数,舌红、苔少者。
本方由四逆散、生脉散、泻白散组合变通而成。其中银柴胡善治骨蒸劳热;白芍调和肝脾;枳壳理气消胀;甘草和中;沙参、麦冬、五味子养气液;桑白皮、地骨皮清肺退虚热;苡仁和胃化湿。合之则养阴清热,其效更显。
14
虫蚧黑锡生脉散
处方:蛤蚧1对(去头足),冬虫夏草9克,人参6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黑锡丹2克(吞)。
用法:前五药用水煎二汁,分送黑锡丹。
功效:补益心肾,纳气平喘。
主治:病久元神衰弱或患肺痨、肺痿、肺胀,突发咳喘不能平卧,心悸怔忡,自汗肢冷,尿少,面足浮肿,面容苍白,脉细促或沉弱,舌淡红。
按语
此为心肺肾并治之剂。蛤蚧咸平,长于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冬虫夏草甘温,乃平补阴阳之品,能滋养肺肾,敛汗止血;黑锡丹(黑铅、硫黄合炒成珠,沉香、肉果、补骨脂、附子、广木香、肉桂、葫芦巴、小茴香、川楝子、巴戟肉、阳起石等组成。制法与药量从略。)功能镇纳阳气,定喘固脱;生脉散保肺复脉,益气生津,敛汗。若肺阴亏损者可再加入西洋参。症情缓解后可用党参替代人参,紫河车替代蛤蚧,续服数剂,巩固疗效。
15
玉竹养肺汤
处方:生玉竹15克,川石斛9克,生白扁豆12克,北沙参9克,茯苓12克,枇杷叶9克(刷去毛),川贝母3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润肺止咳和中。
主治:内伤久病,肺阴亏损或肺痨,低热,干咳痰少,或夹有血丝,气短纳呆,脉滑舌红。
此方系据《薛生白医案》所载,再参合临床经验加味而成。其中玉竹、北沙参清润养肺;茯苓、白扁豆、炙甘草益气和中;杏仁宣肺下气;川贝润肺化痰;枇杷叶止咳下气;石斛养胃生津。全方以内伤久病,重在调和肺阴不足,药宜凉润为旨。若支饮咳嗽痰多者忌用此方。
16
三子香旋控涎汤
处方:苏子9克(包),白芥子(包)6克,莱菔子6克,香附9克,旋覆花(包)9克,茯苓12克,生姜3片,生苡仁12克,控涎丹1.5克。
用法:前八味药用水煎二汁,分送控涎丹。
功效:化痰蠲饮,散结下气。
主治:悬饮或渗出性胸膜炎,胁肋胀痛,咳嗽气急,脉滑或沉弦,舌红苔白厚腻,形体如常者。
本方系三子养亲汤和《温病条辨》香附旋覆花汤加减而成。其中三子降气化痰消滞;香附、旋覆花理气通络;茯苓、苡仁健脾利水,治成饮之源。《三因方》控涎丹用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共研细末以神曲糊为丸,专治痰涎攻痛,水肿腹胀。李时珍曾谓:“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变证百出,此方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故用以治悬饮屡建奇功,而其毒性则较十枣丸为小。
17
金铃桃蒌柴胡汤
处方:川楝子(金铃子)9克,桃仁15克,全瓜蒌15克,柴胡9克,黄芩6克,生白芍9克,姜.半夏9克,枳实6克,生大黄6克,大枣12枚,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生大黄须后下。
功效:理气化瘀,散结泻热。
主治:痰热瘀血结胸症,或胸膜炎症,胸痛按之加剧,心下满,大便闭,脉滑舌红苔黄或有发热,咳嗽、气急。
本方系仲景大柴胡汤加味。柴胡疏通胸胁气机;黄芩清解肺热;白芍缓急止痛;半夏消胸膈痰热;姜、枣调和营卫气血;枳实理气散结;大黄清泻积热;今复加川楝子理气止痛;桃仁活血祛瘀;全瓜蒌开胸隔化痰结,兼能止咳润下。
18
三七二黄汤
处方:参三七3克,生大黄12克,鲜生地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凉血清热止血。
主治:肺胃热炽,咯血,呕血,远血,脉数,舌红或绛。
《内经》曰:“阳络伤则溢血”而络伤多因热灼所致。此方以大黄清热凉血泻下,使瘀热从下而泄,生地养阴凉血止血;参三七扶正化瘀止血;三味合用既止血又养血,既清热又化瘀,能标本兼顾,无留瘀之弊。对呼吸道、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效果。
19
黑锡苏合散
处方:局方黑锡丹3克,苏合香丸3克。
用法:用开水送服。
功效:温通心阳,补肾纳气。
主治:心悸胸闷气短,四肢厥冷,头昏欲仆,头汗淋漓,脉象细数,舌淡或微紫。
黑锡丹善治下虚上实,肾阳衰微,胸闷气喘之症。苏合香丸(用苏合香、乳香、冰片、青木香、白术、檀香、丁香、辰砂、沉香、香附、犀角、荜芨、安息香、麝香、诃子等药合成)能开达胸阳,治疗中忤,卒暴心痛,惊痫等症,丹、丸合用,既镇纳,又开达,心肾并治,开阖既济,乃中医急救之良方。
20
茯苓四逆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处方:茯苓18克,人参6克或党参15克,附子6克,炙甘草6克,干姜3克,瓜蒌皮仁各15克,薤白9克,姜半夏9克,川芍6克,郁金12克,丹参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通阳,活血化痰。
主治:胸痹或冠心病,心悸,胸闷胸痛,气短自汗,恶心厌食,肢端不温,面色萎黄虚浮,脉沉弱或涩,舌淡苔白。
《伤寒论》茯苓四逆汤,除用姜附草温阳救逆外,又用人参益气生津固脱,茯苓和中安神。对心肾阳虚,气阴不足之证颇有效验。魏老常用此方合生脉散、二陈汤等治疗急性胃炎、肠炎失水虚脱;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冠心。从临床所见冠心病患者常用胸闷胸痛,气短,此为胸阳不展,气滞血瘀痰阻之象,故除益气通阳外,复加瓜蒌,薤白行气宣痹散结,半夏化痰燥湿;川芍、丹参活血化瘀;郁金开闭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