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母亲的史诗‖522小窝原创投稿平台@轻云香霭
三代母亲的史诗
今天母亲节,总觉得母亲节不写点儿什么,好像就不完整。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
也有人说:“一个民族的较量就是母亲的较量。”
还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
由此可见,母亲意义之伟大,母亲教育之伟大。
就讲讲我们家族的三代母亲吧,从姥姥,到妈妈,再到我这一辈。讲讲我们的教育观。
01我的姥姥
姥姥在我心里,始终是一个情绪平和、慈祥温柔的老太太。唯一不温柔的时刻,我觉得就是对待我的妈妈坚持要上学的时刻吧。
姥姥一生育有四子两女,我妈妈排行老四,上有三个哥哥,下有一弟一妹。这个排行让妈妈吃尽了苦头。
妈妈很爱学习,画画也有天分,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但是小学二年级,小舅舅还小,小姨也出生了。作为长女的妈妈,就被姥姥勒令在家看孩子。
妈妈不愿意,就哭。学校的老师也来劝。姥姥表面和颜悦色接待老师,等老师一起身,姥姥就对妈妈说:“你去上学吧,学校给你饭吃吗?”
等到小姨上学,她小学毕业,家里要让她继续读初中,她却不愿意读了。
她拒绝的机会,是妈妈多么渴望的机会。
其实姥姥家并不是很穷,供给我妈妈上学,不是没有可能。但姥姥坚持“上学无用论”,“上那么多学,不是还要嫁人吗?”
后来问妈妈,“不是上学好,才能嫁得好啊。工人怎么会愿意娶一个目不识丁的女人?”那时候工人是最佳结婚对象,因为他们是“吃工资”的人。他们的工资,刮风下雨都不会少。
妈妈那时才道出实情。那个年代消息传播不发达,在他们目光所及、耳目所及的范围内,仅有的几位“高学历”女孩子,特别是考上了高中的女孩子,无一能考入大学。而到了婚嫁年龄,农民,她们看不上;工人,看不上她们。于是,高不成,低不就,成了家人和亲戚朋友口中的“剩女”。姥姥希望妈妈能够过顺顺当当的日子。
妈妈确实过了乡野普通的日子。妈妈也很孝顺,经常来看望姥姥姥爷。天热了买风扇、送绿豆;天冷了送煤炭、添柴火。给他们做新衣、买新鞋,掏耳朵、剪指甲。
但是,文化程度不高,始终是妈妈心中的缺憾。
02 我的妈妈
妈妈后来经由媒人牵线,嫁给了我爸爸,一个“准文化人”。就是有点学历,又没有考上大学,而父母又没有什么职位可以接班、顶替的人。
爸爸考学失利,心中郁郁寡欢。农村地里的活儿干好了,回到家就是看书读报。家务,那是他认定的女人的事;看孩子?“闺女是娘管的”,跟自己没关系。谁让他没有个儿子呢?
奶奶也由于我和姐姐都是女孩儿的缘故,与我们远远隔开。每天心里眼里,都是自己的孙子。
所以,打我记事起,妈妈就常常拿这几句话教育我。
“好好上学,不蒸馒头争口气。”
“做人要争气。”
“要考上大学,将来不用围着灶台转。”
“有本事了,再去找个脾气好、有本事、有地位的人结婚。”
村里发起扫盲班,妈妈兴冲冲去学习。但是家务和照顾两个孩子太忙了,有时候白天学的字记住了,到晚上就忘记了。晚上向爸爸请教,爸爸一脸鄙夷。
那时候我开始上小学了。我就想着和妈妈一起学习,教妈妈识字。
可是,没过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可能是爸爸让妈妈的心凉了,也可能是我的教学方法太差了。
不管怎样,这成了我心中的遗憾。
妈妈的理想就是将来我能考上大学,然后和我一起生活。这样她就不要看爸爸的眼色、受爸爸的气了。
我也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学,离奶奶远远的。让你看不起我,将来我就飞出大山,再也不回来。最最重要的,给我妈争口气。
尽管那时候,我对中国的大学仅局限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我也不知道大山外是什么样子。
我读了学前班,入学第一天就当了小队长。
我读了小学,几乎年年拿最多的奖状。
我读了初中,尽管爸爸总是一脸痛惜说“女孩子读了初中就不行了”,我还是以全校文化课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县城重点中学重点班。我们学校,绝对是菜场学校了。当年全校三百人,考上高中的,只有四人。所以,我也是当地为数不多的高中生。
也许是运气好,那一年市里有一家私立学校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免费招收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我考上了,成为这个班级里的三十六分之一。
高考,成绩比预料中差,还好也读了不错的外国语大学以及市场上最热门的专业。自然,我也是当地第一个女大学生。(本来大学生也没有几个。)
后来,我考了top 5名校的研究生。学校是我们老家方圆N公里之外孩子们能够考取的最好的学校。
再后来,有着十几篇发表的文章做底气,经由导师推荐,顺顺利利留在高校工作,还落了上海户口。工作三年,成了单位最年轻的科级干部之一。
再再后来,我结了婚,嫁了个脾气好、有能力的国家公职人员。妈妈特意从老家赶来,和我小住了一阵子。我带她逛了逛这个城市,还去附近的杭州在西湖上划了船。
妈妈说她在电视上看《白娘子传奇》,没想到有一天她能亲眼看到白娘子遇见许仙的西湖,还有白娘子被镇压的雷峰塔。
妈妈的理想实现了,我的理想也实现了很多。
03 作为准妈妈的我
不知不觉,我也成为一个准妈妈了。孕5周+3天。
所以,从广泛意义上讲,这是我的第一个母亲节。
姥姥还健在的时候,妈妈不止一次和姥姥说:“你总说上学没用,你看看我的闺女,都考大学了。”
后来就变成“你看看我的闺女,都考研究生了。”
姥姥讪讪地笑:“社会变了呀。以前女孩子上学的少啊。”
姥姥不懂教育的意义,所以妈妈没有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她的绘画天分,也止步于绘制精美的鞋垫和肚兜。
妈妈懂得教育的意义,所以能够顶住世俗压力,供给我年复一年的求学,让我一步步从“村里的小芳”成为了大城市里的准知识分子。
今天的我,未来作为母亲,肯定要延续妈妈对教育的重视。
但对于我的孩子,教育,绝不再是为了和重男轻女的人作斗争争一口气,为了摆脱作为家庭主妇围着灶台转的命运,为了结婚有更多的资本找个更好的对象。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需要像我一样,一直憋着一口气,一心想着出人头地,也不必在拿了第二名的时候夜晚辗转反侧不能成寐。
我希望ta,能更全面开发自己的天赋,更自由地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作者简介
高校青椒一枚。写作侧重教育、情感、个人成长。希望能过好自己的小生活,心里还有一个大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