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慧《简易楼里的邻居——里院的二阳姥姥》

简易楼里的邻居——里院的二阳姥姥

我们所住的简易楼与两个平房小院又围成的一个大院子。但与平房院子里的住户远没有同楼中的邻居那般熟悉。

“向阳院”成立后,大院才真正融合,特别是小孩间才“打成一片”。但这些还只是相对那些开朗活跃的积极分子、党员干部和有在校生的家庭。

记忆中就是那时候认识了刚上小学的二阳(向阳院的小学生代表),和他的党员父亲(向阳院的组织层员之一),进而才知道住在隔壁的是他的姥爷姥姥。

二阳的姥爷是那种见一面就会让人印象深刻的老人,清瘦斯文、气宇轩昂,一看就是有气度性格的南方老文知。花白的头发确显了老人的年龄,但心气思想绝非已老,甚至衣著气质都显出非同一般。

二阳的姥姥,平常难能一见,就像电影中的明星一般,长相有南方人的精致特色,身材却是北方人的高挑,胖瘦适中,有一种名媛望族的气质,感觉是高高在上的仙女,才落凡间。波浪的卷发映衬着清秀周正的面容,精致的容妆一口吴侬软语、轻清柔美,完全不同于胡同大院寻常百姓之家的家庭主妇。

有别于常人的还有她家门口,延西院墙种着能盛开大红花的藤木,与西南角墙根下的一棵枣树形成了一高一矮的景致,枝枝条条布满半墙。说是月季,但花期能有几个月之久,好像能反复开花,最大花径能有拳头大小,颜色深浅错落,以红色为主,很是显眼。即使不开花也显得别致高雅,藤木的枝干与房屋的门窗格栅,色彩、纹路仿佛呼应一致,衬得院中的房屋都显得静谧脱俗。

里院北房其实是规整的六间两户,东边三间是一蔡姓人家,西边三间就是孙家的。只是这三间房子中二阳的姥爷姥姥住的最西墙头上的一半,另一半才是二阳父母家。

这个院感觉更像个套院,外宽内窄,蔡家这外半部分更宽,水池在两户之间偏蔡家一边,南墙宽阔处搭着葡萄架、支着自行车,夏天还会支着圆桌,喝茶聊天吃饭全在院里,蔡家也是南方的一个三代同堂的多口之家,平常也显得热闹,两家对比更加明显。

真正接触或者说二阳的姥姥落回凡间是在他姥爷去世之后。

平静的内院不平起来,“后姥姥”的身份公之于众,更是其与二阳父母冲突乃至分裂最有力的理由。

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这种非血缘之家庭的家务事。打那以后,只是感觉“后姥姥”越来越接地气儿了,爱主动与人打招呼了,爱与邻居们聊天了。

后来感觉后姥姥越来越爱没话找话,爱逢人便诉,说着不足为奇的事、重复的事,只有狭路相逢无奈的倾听一会儿,否则躲避不及,便感觉遇到了现实中的祥林嫂。

可能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她与院子里母亲那代人熟络起来。有一次竟自己上楼来我家里串门来了,她说住了几十年,以前从没上过楼呢,以后上楼机会恐怕也不多了。

记得如此清晰、印象之深,是因为那天聊完,母亲专门让我搀扶她下楼送她回家的。

当年作为小孩子的我没有理会她们大人间的聊天,后来偶然听母亲问起过“为什么不去寻她的娘家(人)?”类似的问题,才隐约知道当年在自己父母与二阳的姥爷之间,她选择了婚姻。为此与自己父母的家庭彻底决裂,并追随丈夫北上,辗转一路,最终安家北京。

“多少年了,花甲都过了,估计父母早不在了,再回去找谁呢?没有意义了。”

再后来二阳父母家搬走,房子换了一家新主人,冲突没了,小院又恢复了平静,只是这平静不同以前。

看得出孤独的后姥姥特别渴望与邻居们打成一片,甚至见到晚辈小孩,也会主动招呼,只是新邻居、老邻居似乎都对她敬而远之,她也知趣的不过分找人攀谈啦。

……

岁月流迁,忘了是哪一年,终于有一年,站在楼道走廊,无意识四望,发现西院墙边又绽放出久违的大红月季。

细看不止是爬墙的枝蔓了,是一排粗壮枝干的新品,花型又丰富多了,比藤条整齐挺拔许多,高不过人,像还是月季。

后记: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在单位门口唯一的一次碰到过二阳的父亲 ,他也惊讶我怎么会这么小就参加工作了?怎么是在不为人知的中国银行工作?他印象中的我应还是向阳院时的学生代表。那一次碰面我也才确切知道二阳的父亲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因此常跑银行。

再以后我结婚成家了,再回父母家机会渐少,就很少见到那些老街坊了,包括她。

多年以后,一次在院里我与她迎头撞面,那时我母亲已经去世,她很主动友好的与我搭讪,讲母亲去世她很感意外,院子里没几个能与她说话的人了,更孤独啦……。我相信那是她的心里话。

后来在拆迁之前的那一阵,我经常回家,又一次与她碰面了。这次见她已苍老许多,但精神饱满,跟我说终于熬到拆迁住楼房啦,喜欢住高楼又怕上下楼梯。还跟我讲街道已了解核准了她的情况,如今已是按无保户的政策拿补助金了……。

……

拆迁,回迁,再没有见过,也没有她的任何消息……,她的声音相貌也渐渐淡出了我的记忆,连那院中的枣树也有些模糊了,只对那片花期奇长的藤枝月季记忆犹新。

(0)

相关推荐

  • 姥姥于2021.3.27仙逝

    (图为年前最后一次在姥姥家拍摄的照片,图中小姨在做饭,姥爷在烧火,二姥爷在聊天) 中午,爸妈打来电话,告知我一个噩耗:姥姥于今早与世长辞! 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虽然没有像老妈一样抽 ...

  • 第一次离开家---才世泽

    小时候生活的很幸福 ,每天生活在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日子里, 但等到上一年级的时候 ,我的一切的一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我老爸老妈都不是高学历, 他们深知知识学习有多么重要 .那时家里并不是富有的 ,但 ...

  • 第1266期:我的母亲武相如【王来宝】

    我 的 母 亲 供稿 张秀林 整理 王来宝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武相如,今年七十有八,虽届古稀,仍然精神矍铄,宽厚仁慈不减当年.   母亲出生在原康镇原康村.我姥爷弟兄四个,他是老四,是个远近闻名的 ...

  • 真爸爸假爸爸 (快板书)

    真爸爸假爸爸 (快板书) 打竹板你听我言 讲个笑话你别嫌烦 有个家庭喜事传 生个宝宝乐开颜 360图片 街坊邻居来贺喜 祝愿小儿快成年 这个宝宝不一般 刚一出世就闹翻天 闹得家里人离去 吓得邻里直躲避 ...

  • 王依慧《喝粥》

    喝粥 --这是听来的故事,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时候我最怵喝粥,准确的说是怵喝棒子(玉米)面粥. 我们姐弟都是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小时候粮食是定量的,记忆中主食多以粗粮为主,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里总 ...

  • 沧州王秀英:喝粥比赛

       童年的记忆之九  喝粥比赛 王秀英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叫做手足亲情.在你寒冷的时候给你温暖,在你山穷水尽的时候不离不弃.兄弟姐妹是父母给孩子最用心.最完美的礼物! 父母虽然没给我们留下财产 ...

  • “保定王”曹锟书法欣赏,书友:笔墨见风骨!穷到喝粥也不当汉奸

    中国的书法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再是某一特定阶层所特有,它已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了一门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那么学习书法除了接受专业的训练,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书画课代表认为,学习书法还必须要对自 ...

  • 依靠喝粥来养胃?

    现在生活节奏发展迅速,许多人在生活学习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些上班族经常会出现熬夜工作和饮食不规律等状况,这对我们肠胃的消化功能是非常严重的伤害,就会打乱肠胃的工作生物钟,降低我们肠胃对外界细菌 ...

  • 脾胃不好,天天喝粥反而伤脾胃?增强脾胃功能,中医告诉你怎样吃

    大家好,我是雷师兄.前两天有个网友私信问我说,你不是说这个脾胃不好的人喝小米粥好吗?那为啥我常年喝粥,越喝,肚子越胀,胃越反酸,老胃病反而加重了呢? 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去养脾胃?喝粥对我 ...

  • 109岁老太太的长寿秘诀“多喝粥,少碰男人”!答案令人意外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事,都希望能够长命百岁,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样呢,大部分人在年轻的时候,身体的状况就不太好,经常出现问题,自然不会长寿.不过前一段时间,有位国外的长寿老人火了,原因是因为她的 ...

  • 胃病喝粥养胃越养越伤?医生提醒:这些养胃“误区”要警惕!

    胃病喝粥养胃越养越伤?医生提醒:这些养胃“误区”要警惕!

  • 跟着《本草纲目》学喝粥,50多种养生粥任你选!

    李时珍特别推崇粥养粥疗法,他认为粥得谷物之精华,具有滋补.祛病和养生之功效,能畅胃气.生津液,而且容易消化,特别适合老年人和脾胃虚弱之人.在他的巨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的粥多达有五十多种, ...

  • 喝粥、吃面条,到底是养胃还是伤胃?看了就明白了!

    了解更多中医养生知识! 据世界卫生组织胃病情况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 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很多人一旦胃不舒服,就想靠吃点什么来把胃养好.甚至,自己总结了一套 ...

  • 医生不得胃病,不是因为天天喝粥吃面

    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我们的肠胃却越来越差. 随着胃病发病率的升高,人们对于养胃这件事,也是越来越重视了,但是养胃,不能盲目相信喝粥.吃面条这些食物,因为他们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