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闲来对茗瓯——“八壶精舍”里的紫砂壶
唐云 和 紫砂壶
书画大家唐云先生(1910—1993)是沪上花鸟画“四大名旦”之一,此外还是著名的鉴赏家、收藏家。他嗜好饮茶,对紫砂壶情有独钟。据说他藏有紫砂壶不下百件,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代陈曼生和杨彭年合作的八把紫砂茶壶。
生于杭州的唐云,自然熟悉龙井茶、虎跑水,一杯在手赛过活神仙。早年,他曾听说过曼生壶,可惜无眼缘。唐云的父亲景潮公开参药店,交往的也多是文化人,算是见过世面的,却为无一把名家制作的紫砂壶而耿耿于怀。要知道当时衡量世族大家的标准之一,就是你能不能拿出一把曼生壶来。上世纪30年代唐云来上海开始他的卖画生涯时,希翼能够实现两代人收藏曼生壶的梦想。
一次酒席上,他听人说,有一位叫阮性山的人要出让一把曼生壶。经朋友介绍,他见到了这把壶,那颜色和造型已经使他喜不自禁了,再看壶铭:“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再看壶底,有“阿曼陀室”四个字。可以确认这是陈曼生、杨彭年合作的曼生壶了。一问价钱,竟然要四两黄金!初到上海的唐云生活还没有安顿下来,哪里来四两黄金,但为了心爱之物,他向来是不讨价还价的,东拼西挪凑足了钱,把这把茶壶拿了下来。
为什么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会开出惊人的天价来呢?这要从紫砂壶的来历说起。江苏宜兴盛产紫砂泥,这种赭红色的陶土做成的茶壶,具有造型美观多样、茶汤透气不易变质的优点,据说有人把泡了茶叶的紫砂壶搁在角落里,过了好久才想起来,打开一看,竟然不馊臭变质;即使是积了茶垢的空壶,泡出的水也有茶香味。紫砂壶具有其他陶瓷所没有的特质,因此广受欢迎。北宋时,宜兴的紫砂器已经名闻天下,到了明代更是大为流行,真正使紫砂壶出名的是明代宜兴湖沱金沙寺的僧人静智。
合欢壶 陈曼生、杨彭年合作
铭文: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合欢壶 陈曼生、杨彭年合作
铭文: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
据说明代进士吴颐春的书童供春,因自小随主人在金沙寺读书,看到静智制作紫砂器,不禁心有所动,于是将老和尚在水缸里洗手沉淀下来细腻的泥水沥干,试着捏起了小茶壶,他模仿老树的根瘿,做成一壶,形象逼真,异常生动。老僧见供春天性颖悟,孺子可教,于是把制壶手艺尽心相授,供春也揣摩创新,遂供春壶亦身价不凡,惜乎传世数量稀少,难得看到真容。明代中叶还有时大彬(1573-1619)制作的壶型有四方、梅花、菱花、八角、僧帽、提梁、书扁、吉直等多款新式样。
到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陈曼生(1768-1822)更注重紫砂壶型制上的装饰,刻上了书画,使之更具文采,受到了喜爱紫砂壶的文人的激赏。陈曼生名鸿寿,号曼生、种榆道人等。曾任溧阳县令,又是篆刻“西泠八家”之一,身边有一帮幕僚清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伽、杳梅史善于在紫砂器上刻画、制铭,冶造型、文学、绘画、书法、篆刻于一炉,创制出一种新型独特的紫砂艺术品——曼生壶。陈曼生策划、设计、组织文人雅士参与制作,他设计的造型有石桃、横云、井栏、合欢、却月、方山、瓜型、覆斗等18种样式。曼生壶壶底有“阿曼陀室”的印记,和杨彭年合作的壶把下有“彭年”二字板脚印。杨彭年和弟弟妹妹一家子以制作紫砂壶出名,陈曼生是设计紫砂壶的制作者,又是篆刻大师、书画大家,无形中抬高了紫砂壶的身价,致使人们以拥有一把曼生壶为荣。
建国后
唐云陆续得到了七把曼生壶
他闲时常去五马路(今广东路)文物市场走走,购买字画、文房四宝以及鼻烟壶、玉器扳手等,当然也有捡漏之意。一天在一家古董店里,老板提供了一个信息:有位壶主,因治病需要用钱,急于将手边的一把曼生壶脱手。唐云一听,急于一睹为快。老板取壶来,唐云先看壶底有“曼生”印记,被壶铭“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所吸引,待得知是紫砂壶收藏大家胡佐庆的收藏,便询问价钱,老板说“250块大洋。”唐云也不还价。一摸口袋,没带这么多钱,说隔天送来。其实家中并没有这笔闲钱,老板说壶先拿去,钱随后送来好了。经过一番筹措,第二天就把钱还上。
海上藏家宣古愚晚年家道衰落,加上年老多病,家中的藏品陆陆续续出手换钱。古董商人知道他有一把曼生壶,早就觊觎着这件宝贝,老人认为自己一生心血所聚的宝物,落得如此下场,不禁痛从中来,他坚持要给曼生壶一个好归宿。得知唐云要收藏,老人家将壶用锦盒包装好,亲自送上门来。这把壶叫“扁壶”,其铭曰:“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据说此壶还有一个功能,可以用来刮痧,壶到病除,屡试不爽。
扁壶 陈曼生、杨彭年合作
铭文:有扁斯石,砭我之渴
瓢壶 陈曼生、杨彭年合作
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来自北京的瓢壶,得之实属意外。那年唐云去北京,在无锡老画家周怀民陪同下逛什刹海古玩市场。京都的古玩市场,货物琳琅,真假杂陈,要有一双金睛火眼,说不定可以检到一个大漏。唐云无意中在一家地摊上瞧见一把茶壶,拿起一瞧,壶铭就讨人欢喜:“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摩挲把玩,愈看愈喜欢,但他不露声色,淡淡地问了价钱,生怕被老板看出你志在必得的猴急心态,抬高价钱。“20块。”唐云只带了10块钱,就向周怀民借了10块,爽快地把宝贝捧了回来。唐老真是福人,如果周怀民不在身边,借不到钱,等取钱再来,恐怕宝贝早已落入他人之手了。
瓠壶的获得,要感谢胡若思。胡若思是张大千“大风堂”的门人,与唐云是老朋友,知道老友素来酷爱收罗曼生壶,一次在苏州旧货店里看到一把,便自作主张帮老唐买下。此壶简洁古朴,造型高古。铭文曰:“饮之吉,瓠瓜无匹。”后来,唐云得到此壶的拓片,始知是从清代苏州大收藏家吴大澂家中流出,吴是唐云的好友吴湖帆的祖父,不知为什么会流落市井?真是令人感慨!
唐云之友魏仰之,在广东工作。听说唐云去北京,便跟踪而来,为的是随在老唐边上去捡漏,让他相帮掌掌眼。结果,魏仰之一无收获,唐云却意外买到一把“提梁壶”。提梁壶壶柄高耸,造型独特。壶铭是:“煮白石,泛绿波,一瓢细酌邀桐君。”50块到手,老唐检了一个大便宜。
瓠壶 陈曼生、杨彭年合作
铭文:饮之吉,瓠瓜无匹
提梁壶 陈曼生、杨彭年合作
铭文:煮白石,泛绿波,一瓢细酌邀桐君
八壶精舍的第七把曼生壶是新金陵八家之一的亚明送给唐云的。那是1979年唐云在南京参加中国画评选工作,聊天时,亚明无意中说起家里有一把茶壶被用来装酱油,壶嘴被堵住了,用铁丝捅仍然无济于事。翌日,亚明把茶壶拿来让老唐瞧瞧,唐云只顾细细把玩,爱不释手,根本无意解决堵塞的问题,只是说:“这东西很好,你留着玩吧。”几年后,两人去山东出席全国美协会议,住处正好门对门,见了面,唐云又提到亚明家中那把装酱油的曼生壶。亚明见老朋友对这把壶念念不忘,就爽快地说:“既然老唐你喜欢,给你就是了。”人在山东,壶在南京。又过了一年,唐云有南京之行,甫抵宾馆,他就迫不及待打电话给亚明,打听壶的下落,亚明说等我把壶洗洗干净,明天送到宾馆来。估计这天晚上老唐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得到壶后,唐云细细玩赏,只见壶铭曰:“笠荫暍(ye ,中暑),茶去渴,是一是二,我佛无说。”此铭蕴含禅茶一味的道理,我佛无说,让你自己去体会。
井栏壶得之于改革开放之后,购自上海文物商店。当时索价不贵,害得老先生心里惴惴不安:这么高端的文物,标价不高,是否亏待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唐云特别喜欢这把井栏壶,其铭曰:“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
笠荫壶 陈曼生、杨彭年合作
铭文:笠荫暍,茶去渴,是一是二,我佛无说
井栏壶 陈曼生、杨彭年合作
铭文: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
八壶精舍 篆刻 叶潞渊为唐云所作
曼生壶壶底的“阿曼陀室”印记
杨彭年制作的壶底下有“杨彭年造”印记
唐云的老朋友、篆刻家叶露渊先生特地刻了一方印《八壶精舍》印送给他,唐云常常钤盖在自己的得意之作上。
唐云对收藏的名壶不是束之高阁,而是随意用来泡茶,时时摩挲,使得壶面上现出一层饱含岁月沧桑的包浆来。他有一把用了38年的曼生壶,十分珍爱。偶然失手打碎了 ,一代名壶断送在壶痴手里,那个恼恨、自怨啊,纠结得无以复加。其实,现代文物修补技术应该可以让破碎的紫砂器重新恢复青春,不知此壶后来下落如何。
《八壶精舍》印章边款:药翁好茗,尤喜藏曼壶,逐年收得八柄。其铭,一曰'试阳羡茶,煮合江水;波仙之徒,皆大喜欢’。二曰'不肥而坚,是以永年’。三曰'八瓶头纲,为鸾为凰,得此者昌’。四曰'有扁此石,砭我之渴’。五曰'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六曰'饮之吉,匏瓜无匹’。七曰'汲井匪深,挚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八曰'笠阴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此八壶药翁朝夕把玩,视为良友,因题其居曰'八壶精舍’,嘱为制印。丙寅六月,潞渊刻此并记。
手捧曼生壶,细细品味上好的龙井茶,在氤氲的水汽中享受茶香带来的韵味,是唐云日常生活中的一景。他曾有诗云:
午晴睡起小窗幽,人事闲来对茗瓯;解释东风无限意,兰言竹笑石点头。
专注传统紫砂工艺、享健康美学茶器
感谢有你,感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