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在风刀霜剑中痛苦挣扎,曹雪芹:都是你自作自受

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状态如何?书中说“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说明待遇极高,超越了贾家姑娘,根本不能用寄人篱下的痛苦凄惨来形容。

然而,广大喜爱黛玉的读者并不认可,因为,黛玉亲笔写下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词句,说明她活在水深火热中。

这是读红楼乃至现实生活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偏听偏信,只愿意相信当事人所说,不肯去分析当事人说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况。尤其是拥有上帝视角的时候,竟然不肯打开上帝视角来直面真相。

读书的好处之一就是拥有上帝视角,可以全方位地俯视书中的人物,何况还有作者用第三人称给出客观评价。

那么,林黛玉那些痛苦煎熬,是否来自“风刀霜剑严相逼”呢?其实作者给出了答案:“莫怨东风当自嗟”,都是你自作自受啊!

“风刀霜剑严相逼”,是黛玉因误会宝玉而产生的自我感受。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句话出自黛玉的《葬花词》,写于第二十七回的“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黛玉葬花时所吟诵之词。

这句诗词能不能代表黛玉在贾府的感受呢?当然不能,无论是从它出现的时间还是情境,都说明它与黛玉的生活环境无关,只与个人情感有关

首先,我们来看它出现的时间。

众人是在第二十三回入住大观园的,大观园是宝玉和黛玉的精神乐园。在这里,他们完成了从两小无猜到互生情愫的情感转变,也从懵懂无知的童年走向了情窦初开的少年。

也正是因为这种转变,被贾母“万般怜爱”、无忧无虑的林黛玉,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贾宝玉身上。

这是每一个过来人都有过的体验:情窦初开之时,心里住进了一个人,那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这个人息息相关。吃饭时是你,睡觉时是你,喜是你,忧也是你。你笑我也笑,你哭我也哭,我的情绪都因你而动。

当然,喜欢用诗词表达情感的黛玉,在这期间所有的诗词,也都与宝玉有关,也只与宝玉有关,而与贾府给予黛玉的生活环境无关。

那么,处在甜蜜初恋中的黛玉,为何会写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样伤痛的词句来呢?

当然还是因为宝玉,期望有多高,失望就会有多深;倾注得越多,伤害得越深。《葬花词》的出现,正是黛玉被宝玉深深伤害时的绝望悲泣

这就是这句词出现时的情境。

黛玉为什么会被宝玉深深伤害?其实这只是一个误会,是黛玉过于敏感而臆想出来的。

第二十六回,黛玉怀着愉悦的心情去找宝玉,眼见宝钗先她一步进入了怡红院。等她前去敲门之时,却被晴雯拒之门外,而且打着宝玉的旗号:“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热恋中的人本就敏感,何况黛玉本就有着敏感之性。于是,此时的敏感是双倍的。

宝玉为何不肯开门?一定是生气了,“必定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所以移情别恋,把心思放在了宝钗身上。不然,他怎么会和宝姐姐在屋内谈笑风生呢?“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越发动了气。

就这样,黛玉单方面认为自己失恋了,情绪从天堂跌入地狱,“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正是在这种极度伤痛的情绪下,黛玉写出了悲戚至极的《葬花词》,其中就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之句,意在悲叹红颜易老、无人珍惜。就连宝玉这样爱花惜花之人都如此无情,还能指望谁来珍惜花之短暂红颜呢?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情绪,黛玉得出的结论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啊宝玉,现在正是我最美好的时刻,你不知珍惜,哪天等你意识到应该珍惜了,你会再也看不到美好的我了。

这也成为了一句谶语,等到宝玉梦醒之时,黛玉已经离开了人世,凋零在花季。

“莫怨东风当自嗟”,曹雪芹用花签告诉黛玉也告诉读者,一切都是黛玉自作自受。

很多人把红楼当隐秘之书来读,认为其中藏了很多难解之谜。其实,抛开那些捕风捉影的解读,深入文本,我们会发现,作者曹雪芹先生很贴心,所有的谜面,他都在书中给出了谜底

比如,针对黛玉的“风刀霜剑严相逼”,曹雪芹就在第六十三回给出了答案:“莫怨东风当自嗟。”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借着给宝玉过生日,作者再次对相关人员给出了命运判词。

读红楼,不可忽略第五回的判词,同时也不可忽略第六十三回的判词。可以说,第六十三回以花签形式出现的判词,是对第五回判词的补充。两相结合,众钗的命运更加清晰起来。比如,第五回中探春的判词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明探春去了千里之外,从此只能梦中相见。那么,她去了哪里?去干什么?第六十三回的花签给出了答案:“日边红杏倚云栽”,“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可知探春是远嫁为王妃了。

还有袭人,第五回的判词是“堪羡优伶有福”,到底是怎样的有福?第六十三回给出了答案:“武陵胜景”,是像桃花源般的安稳祥和、岁月静好。

第五回黛玉的判词是“玉带林中挂”,生非所地、所遇非人之意,结合还泪之说,就是来到一个错误之地、为一个错误的人哭干了眼泪、耗损了生命。但其根本原因还在她自己身上,这就是第六十三回的花签所给出的答案:“莫怨东风当自嗟”。

这个答案,既是对第五回判词的回答,也是对黛玉《葬花词》的回答。为什么会“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为什么会“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莫怪东风吹得疾,怪只怪自己长期嗟叹,人为地缩短了花期,使得鲜花过早地凋零。

回头再看黛玉吟诵《葬花词》的原因,因误会而起,虽然很快就解开了误会,但这个过程中黛玉所流的泪、所伤的身却是无法补回的。

这就是黛玉的“自嗟”,不断地因敏感多疑而与宝玉闹矛盾,每闹一次矛盾就流一次泪、伤一次身,让本就弱不禁风的小身板迅速衰弱下去,就像鲜花的过早凋零。

因此,黛玉感受中的“风刀霜剑严相逼”与她寄人篱下的生活环境毫无关系,都是因她情感上过于依赖宝玉的自作自受

莫怨东风当自嗟”,这不仅是曹雪芹先生写给林黛玉的忠告,也是写给无数读者的忠告:性格决定命运,当感觉到环境逼人之时,先要自我审视,看看是否因自己的性格缺陷所致。

林黛玉的薄命,就是毁在她“自嗟”的性格缺陷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