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职工工作餐的变迁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长期以来,铁路很多基层单位对职工工作餐一直都比较重视,配备食堂为当班的职工提供营养丰富的可口饭菜。铁路沿线的一些小车站、养路工区也都成立了小食堂。
大多数铁路行车职工工作时间比较长,一般都是12小时工作制。除了白班在单位食堂就餐之外,夜班及没有条件在食堂就餐的职工,都需要自己准备一份工作餐。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普遍的生活标准不高。标配的餐具是一个牛腰子形状的饭盒,俗称为"牛腰子"饭盒。下面的大盒里装有玉米面窝窝头或高粱米饭,上面的小盒中装有由萝卜干、黄瓜、芥菜疙瘩 等蔬菜制成的咸菜,简单而随意。
到了七、八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开始使用两个铝制饭盒,分别一个装主食,一个装副食。很多单位都配置了蒸饭汽锅。人们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装有米、菜的两个饭盒添上水,放入到汽锅内。到了中午,满满的两大饭盒饭菜基本上满足了身体能量和营养的需求。
后来,人们 图方便省事。开始用方便面、鸡蛋、火腿肠及糕点对付。发现营养成分单一后,又逐渐改变为盒饭。
火车司机和列车员怎么解决就餐问题呢?机车上的司机、副司机及当年蒸汽机车的司炉统称为机车乘务员。在挂有餐车的旅客列车上,由餐车负责提供,当年每人每餐需要缴费一角七分钱和四两粮票。那么,货物列车和没有餐车的旅客列车呢?在当时使用的蒸汽机车上,从机车锅炉中引出来一根小细铁管接在一个小铁盒中,叫作蒸饭器,用以给乘务员蒸饭。有的品味较高的司机,创造性地将铁路工务段的铁制小道板,放置在锅炉中烧红后,用铁钩子钩出来炖菜。大多数的列车员为了能够吃上热饭菜,也往往求助于机车乘务员使用机车上的蒸饭器热饭。正好,为众多年轻漂亮的女列车员效劳,很多机车乘务员特别是年轻的司炉求之不得、乐此不疲。后来更换为内燃机车,没有蒸饭器了。但是机车上都配有电炉子,用电炉子焖饭明显地比蒸汽蒸饭口感要好很多。再后来,内燃、电力机车上都配有微波炉、电冰箱,机车乘务员就餐就方便多了。有一些铁路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意拨出专款,责成各车务段及车站负责。到了就餐时间,及时为机车乘务员送饭到车,不但方便了职工,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运输生产效率,深受人们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