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观点:孩子起名字应保持平常心——一年级新生名字的点滴思考

(一) 
最近,在某小学调研活动时,走进了一年级几个班新生的教室,我们发现每个孩子的桌子上都竖着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在这些名字中,有的名字是手写的,有的名字是打印的;有的名字是黑色的,有的名字是红色或蓝色的;有的名字是两个字,也有的名字是四个字,当然更多的名字是三个字。在看孩子名字的过程中,我们看得眼花缭乱,但依然兴趣盎然,还时不时猜测有的名字读什么或者名字是什么含义。
在这里,我们不妨来看看部分孩子们的名字吧:张旖旎、曹时欧强、郑好、魏际瞩、宋筱皛、华闯一、杨木婉清、朱宸铄、阎紫莯、刁承澔、陈钰宣、张钰涵、孙钰函、郭岂恺、李慕喆、徐静雅、宋姝逸、翁梓涵、阎晗、王俐珺、阎欣玥、马轶川、靳丛维、严董瑾萱......
我们觉得孩子的名字比较“好玩”,于是就随手发了一个朋友圈,并写上了这样一句话:“一年级新生的名字——个性、绕口和不认识,好好看看吧?”部分朋友圈的朋友很快有一些留言:“有难度”、“都承载了父母的美好期许”、“怀疑自己的识字能力”、“我有一半不认识”、“三个白念啥”、“连起名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只知道追奇逐怪”、“确实有些不认识”、“我们家长为了让老师尽快叫出自己的名字,对生僻字都注上了拼音”、“木婉清,金庸笔下女子名”、“有两个字不认识”、“得带字典”、“家长很有文化”、“感觉自己好没有文化”、“瞬间感觉自己小学语文没毕业”……
(二)
学校之所以这样做,显然是希望老师尽快熟悉孩子,也希望孩子们之间尽快熟悉起来。但我们观察发现,部分孩子们的名字还是比较有“个性”和特点的,如部分孩子的名字比较绕口,部分孩子的名字比较时尚,部分孩子的名字带有文化气息,部分孩子的名字笔画比较多,还有部分孩子的名字居然都不认识,正如某老师说的那样:“得带字典”。
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在一个独生子女以及独生子女生孩子的时代,在一个崇尚个性化的时代,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宝贝疙瘩”,因此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期盼。那么,给孩子起一个时髦、时尚、有内涵的名字,是每一个家长的共同愿望。然而,给孩子起一个时髦、时尚、有内涵的名字其实并不容易,需要家长们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似乎才能达到满意程度,甚至有的孩子名字还是起名公司起的呢。
然而,我们也发现部分家长们为了给孩子起一个时髦、时尚、有内涵并富有个性化的名字,似乎已经有点“走火入魔、剑走偏锋”了,尤其比较喜欢使用一些生僻字、笔画复杂的字词,甚至大多数人都不认识的字。因此,部分孩子的名字不仅读起来拗口,写起来费劲,而且容易让人读错或记不住,这显然没有达到给孩子起名的预期效果。
(三)
一个人的名字,其实就是一个历史时代的产物,带有较为深刻而明显的时代“烙印”。
我们不妨盘点一下中国人名字的时代变迁及其时代“烙印”吧:
新中国成立初期,叫建国、国昌、国强、建华、国立、立国等男孩子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叫张建国、李建国、王建国等名字的分别有7万多人;叫张国强、李国强、马国强等名字的也各有4万多人。     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不久发生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叫援朝、反帝、卫国、强国、保国等的人与这一历史事件有着比较直接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有上万的人叫张卫国、李卫国、王卫国、周卫国等等,也有近千人叫李援朝、王援朝、张援朝等等。
出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习惯于叫卫红、卫兵、文革、卫东、继红等名字,具有极为鲜明的“革命”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仿照英文名字发音起名开始在部分城市中流行起来,出现了查理、文迪、罗斯、安妮等一批带着“洋味儿”十足的名字。
2000年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年龄,于是出现了父母双方的“姓”再加“名字”的4个字名字流行起来,如马李文化、孙杨自信、赵林静姝……等,这既体现了男女平等,也彰显了这些年轻父母的个性特征……
显然,给孩子起名字往往是中国人家庭中的一件大事。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名字,都是一个人的符号代表,既承载着家长的美好期望,也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人的名字既是一个家族传承的符号,是我国古老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了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晴雨表”。
(四)
给孩子起名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音形义、五行、生肖克害、星座等,可见起名字还是有很多讲究和学问的。因此,家长给孩子起一个满意的名字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可不是嘛,满大街的起名公司也就应运而生了,这为部分家长给孩子起名字带来了方便。
其实,孩子的名字也仅仅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作为家长而言,我们也不必要过于焦虑和冥思苦想,更不可“剑走偏锋”。我们认为,给孩子起名字时应“宜”和“忌”这样几点:1.名字读起来宜响亮、悦耳,富有节奏感,忌绕口、含混不清;2.名字的寓意宜吉利、健康、喜庆、积极向上,忌出现不健康或者不雅现象;3.名字的笔画宜简洁、简单,忌笔画太多、太复杂;4.名字宜选择常见字词,忌生僻字或者不常用字词,更要忌用繁体字;5.名字宜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时代气息,忌俗气或过于大众化;6.名字宜具有个性化,忌与名人名家或伟人重名,或者傍名人名字的现象;7.名字宜读起来朗朗上口、舒适大方,忌与不好或不祥的事物谐音相通,如范通的谐音饭桶;等等。
关于给孩子起名字,我们没有太多深入地研究,因此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也不可能给出太多的建议。但一般而言,在给孩子起名字时,我们认为如果能够做到上述几点“宜”和“忌”现象,那么给孩子起的名字至少不会让人“尴尬”或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结束语
我们来看一则给孩子起名字的笑话:
有一位易老先生的孙子已经快满周岁了,但还没有起名字。其原因就在于这个孩子的爷爷、爸爸和妈妈对孩子的名字争执不下。孩子爷爷喜欢听梅兰芳的戏曲,因此想给孩子起名字叫做易兰芳;孩子爸爸喜欢苏东坡的诗词,因此想给孩子起名字叫做易东坡;而孩子妈妈喜欢刘德华的歌曲,因此想给孩子起名字叫做易德华。
于是,三人决定让孩子自己“当家做主”:孩子周岁时,在地上摆好梅兰芳的折扇、苏东坡的诗词书籍和刘德华的歌曲光盘。那么孩子抓住了哪一样东西,就起哪一个名字。
可是,当孩子自己选择这些东西时,却什么也没有抓,而是爬到门后抓起了一个易拉罐。
此时此刻,三人几乎都同时惊呼起来:“孩子名字该不会叫做易拉罐吧?!”
显然,这是一个给孩子起名字的笑话。
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这种现象的发生,岂不是我们众多家长给孩子起名字时的一种真实写照吗?
纠结、烦恼、犹豫、头疼、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精疲力竭……这些词语可能是在给孩子起名字时经常出现的常态现象。
其实,我们认为给孩子起名字时不必过于纠结和苦恼,应尽量看淡给孩子起名字这种事情——给孩子起名字,不就是给孩子的一个符号吗?家长只要看开了,想明白了,其实也就不会过于纠结给孩子起名字这种事情了。
这正如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样,看淡一点、想开一点、释然一点,保持一份平常心,那么生活中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了。
最后,我们以苏轼的一首诗《定风波》作为结束语吧: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