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队》能让它的参与者假装活在瑞士吗?
中国人最向往的国家不是“富裕”的美国,也不是“堕落”的日本,而是动不动就要给公民每月发250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1.6万元)的瑞士。据说瑞士是希望公民在免除了生存的后顾之忧后,能够在生活中变得更有创造力。囤儿真心觉得这种想法对于那些有才华的人是十分必要的。毕竟,囤儿见过身边太多太多有天赋的人为了挣扎生存而放弃了他们的创造力。就在此时,一个综艺节目让囤儿看到了惊喜,那就是《中国乐队》。你会发现,节目中的乐队和音乐人,都仿佛活在瑞士一般。他们对音乐的坚守和创造,不正是瑞士全民发钱的初衷吗?
虽然话有些伤人,但囤儿就是觉得一个艺术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远胜于上万个普通劳动力。尤其是在现代化和无人操作技术越来越成熟的当下,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已经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坚持的个人+提供机会的平台,即便是没有全民发钱的中国,也终于通过《中国乐队》这个节目找到了让追求艺术的人更有创造力的模式。
中国的综艺一直不太尊重艺术,单纯地用末位淘汰、对位PK、人气投票等手段粗暴地逼迫参与者“交货”。其后果便是太多的半成品——演得尬、评得尬、看得尬。《中国乐队》走了另一条路,更注重挖掘全国各地优秀乐队的个性魅力,更尊重他们的个性创作,更能令乐队艺术的创造力最大化呈现。也许其中有些乐队的风格某些观众不喜欢,但这种丰富和包容才是推动乐队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来到第二期,我们看到了节目在坚持尊重乐队艺术之外更用心的编排。本期节目加上谭维维和北京客乐队的表演,共有5支乐队登场。其中不少乐队的个性化创作再次刷新了观众对音乐艺术的认知。比如衣湿乐队的方言音乐竟然做到了全方位接地气。他们的主题是一道生活中常见的菜品——芹菜牛肉丝,再加上洞箫、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用乐队的形式完成了一场饭后小憩,听得囤儿十分舒服。而同期的古未来乐队就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西方爵士风格。虽然爵士音乐用探索灵魂来令人迷醉的方式囤儿接触得很少,但看到中国人能把这么西方的音乐形式玩得如此转,也是感到很欣慰呀。
另外两个乐队也展现出了自己的个性,A公馆注重气氛营造,强烈的临场表现力很有可能让他们成为大众偶像;王梵瑞和鼓楼先生乐队则注重情感抒发,其充满灵性的歌词也很有可能被大规模转发到朋友圈里。说实话,如果没有《中国乐队》这个节目,90%的观众可能一辈子都看不到这些乐队的个性化演出;如果没有这群在生存之上坚持追求艺术的乐队,《中国乐队》这样的“无撕逼”节目也办不起来。虽然节目中的乐队并没有生活在瑞士,但囤儿觉得至少有《中国乐队》这样的平台能让他们“假装”活在瑞士,也是蛮好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