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凉的看客
随着年华的逝去
儿童节已经成为记忆中的一抹青烟
在故乡的山梁之间飘散了
淡如薄雾
淡如一丝嗅不到味的熏
又到六一儿童节,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朋友们、一个个天真无暇地从我身边经过,我忍不住停止脚步,回头望一望。
小时候,尤其盼望着过儿童节。因为这一天,我们可以换上盛装(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去过一个专属自己的节日。因为节日里,我们没有作业,我们没有约束,有的 是肆无忌惮、自由自在地玩耍、游戏……
这天学校要组织联欢会,表演节目是少不了的。只是这样的舞台从来不会与我有缘。看着台上的小伙伴,化着浓妆、扎着头发、打着腮红,穿着漂亮的演出服,或唱、或跳、或舞……在台下我享受着被这节日气氛包围的快乐,内心虽有几分羡慕,但并不影响那种说不出理由的愉悦,那份纯真、快乐、美好的回忆是现在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包围中的孩子们所无法体会的。
还有还有……
踢毽子、翻花绳、滚铁环、沙包、陀螺……
儿童节当然要叫上小伙伴们一起玩个痛快啦
弹指间三十多年,走过了不知天高地厚的童年,走过了怒放的青春,走进了忧思多虑的中年。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中年,所遇的舞台上,那些浓妆淡抹的演绎者不停的变换着角色、自由的穿梭着,我仅是台下角落里一个半遮掩的看客而已,只有少许的灯光给些温和。在台上人们的咿呀中,我仿佛看到纷扰尘世后面的落魄和凄凉,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丑恶。因为他们似乎在预告什么,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渐渐地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时我在想,如果我上了舞台,我该怎么演,我会如何被观众评价。其实,也仅仅是想想而已,我当不了台上的角色,别说配角,即便是一名路人甲对我都不会敞开任何大门。因此,我只能坐在台下充当一名看客。
然而我却很难成为一名随流的看客,只是在静静地欣赏着着一幕幕的结果,或许有人化了妆,而有人浓了墨,穿错了那身戏装上错了台,都会在心中记录着,偶尔会用我浅薄的文字串联、晾晒起来,回馈台下的“看客”。
清楚地记得几年前。某个一夜间爆红的同事从京城载誉归来,第二天单位特为他举行了座谈会,台上的他侃侃而谈,激情澎湃,台下是掌声一片。会后,他找到了我,“***,你写的发言材料怎么有两段读不通顺呢,多亏我现场临机应变,不然这个会就演砸了!”本想解释的我,看他一脸不悦,我选择了沉默。
其实,他不知道,为了整理他的事迹材料,我通宵达旦了几个昼夜,反复修改,逐字斟酌,耗尽了我的脑细胞;他不知道,这次的发言材料时间更紧,仅仅几个小时内,我又是马不停歇,焚膏继晷……他知道又会怎么样,他是台上的主角,他的头顶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被光环笼罩着!而我只是一个偏于一隅的看客。
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我伫立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一侧,看着他们以满足台下的观众观看欲为目的、带着面具的精彩“表演”——有的人肆无忌惮、理直气壮;有的人众口烁金、极力张扬;有的人为他而痴,为她而狂......突然间,台上灯光黯淡,那是为了衬托剧情的深入而做的光效,而在我看来,那是进入红尘深处的暗哑和晦涩。不经意间,一颗颤落的露珠,用微弱刺庝了我的眼膜。于是,我微笑,而后释然!
终究明白台上的人不会快乐,倒不如就在台下做个看客,无需扭捏作态,无需声嘶力竭,无需挖空心思,无需失落抑郁,不必违和大声宣扬自己,不必劳累地妄图吸引别人的目光……
在红尘里浮沉,在烟火里起落。作为看客,或许会从这种嘲讽中得到一丝丝悲凉而又落寞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