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T日本质子重离子之骨软组织肿瘤的重离子(重粒子)线治疗

大家好,以下内容出自国立重离子医院(QST医院)今井 礼子。日本医疗观光株式会社(JMT)作为QST医院的战略合作伙伴,客观翻译编辑了此篇文章,仅供参考。

战略合作协议书结尾盖章部分截图

日本医疗观光株式会社(JMT)补充:1994年日本在世界上率先开始了重粒子线治疗,国立重离子医院(QST医院)是日本的第一个重粒子线医疗设施。已有27年重粒子线治疗的历史,医疗经验和临床成绩均为世界最高水准。截至目前,在QST医院接受重粒子线治疗的患者已达1万2千例以上。各类肿瘤的治疗成绩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左右的5年控制率,成绩斐然。医院医生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精确控制安全且有效的辐射剂量,因而患者几乎不会出现太大的副作用。重离子治疗针对疾病常见有:颅内肿瘤、颅底肿瘤、头颈部肿瘤、脑胶质瘤、肺癌、肝癌、食道癌、胰腺癌、前列腺癌、阴道癌、子宫癌、骨肉瘤、黑色素瘤、肠癌,乳腺癌Ⅰ期等。

序言

虽然很难通过普通的放射线治疗获得充分的效果,但是使用重粒子线却有望获得很高的效果,可以说骨软组织肿瘤是重粒子线最具代表性的适应性治疗。尽管这是一种患病率低的罕见肿瘤,但是在QST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中位居第二(表1),这可以看作是重粒子线治疗在该疾病中有用性的标志。在难以手术的情况下,除了有效率不高的药物疗法以外,没有其的治疗方法,所以重粒子线治疗被寄予了厚望,实际上也可以说满足了人们的期待。

重粒子线治疗的适应性

骨软组织肿瘤的重粒子线治疗的适应条件是:①组织学上被诊断为肉瘤;②不适应根治性切除;③判断局部疗法对预后有效果。实际进行治疗的患者中肿瘤发生部位和组织型也多种多样,治疗成果也不同。(表2)

治疗成果

根据2015年重粒子线多中心共同临床研究(J-CROS)的统计,包括各种组织类型为分析对象的全部764例的5年局部控制率(照射的地方不复发的概率)为68%,5年生存率为65%。有关代表性的疾病如下所示。

迄今为止的成果中,仙骨原发的脊索瘤占最多。对在QST医院接受治疗的188例仙骨脊索瘤进行重粒子线治疗的成绩是5年局部控制率77%,5年生存率81%,成绩良好※1。另外,骨肉瘤也治疗了较多的病例,但因为四肢骨肉瘤原则上不适应,所以大部分是骨盆和脊椎周围的躯干部的肿瘤,不能根治切除的病例,或者在技术上可以切除,但由于术后功能问题较大而无法适应的病例。报告了78例躯干部骨肉瘤的重粒子线治疗成绩为5年生存率33%※2,此外如表2所示,软骨肉瘤和软组织原发肉瘤等也得到了良好的治疗结果。重粒子线治疗的主要对象是不能切除的躯干部的病例,所以比能切除的病例的成绩要逊色,但与无法切除,也没有其他有效治疗方法的时期的病例相比,成绩要突出。由于这些实际成果,在重粒子线治疗的所有对象疾病中最早被纳入保险。

重粒子线治疗的副作用

重粒子线治疗在剂量集中性上是比较出色的治疗,但是如果肿瘤浸润到周围的脏器(例如消化道、皮肤、神经)或广泛接触的情况下,避开脏器是比较困难的。虽然可以把治疗中所包含的范围降低到最小限度,但是在治疗后不久就会出现损伤症状。副作用的内容、频率因肿瘤所在地、治疗范围而异。

重粒子线治疗的方法

在骨软组织肿瘤的治疗中,从适当的方向治疗(照射)病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很多患者因为肿瘤而伴有疼痛和神经问题的症状,所以制作治疗用固定具是很重要的准备。QST医院也导入了可以从360度自由的方向进行重粒子线治疗的旋转操作台,根据患者和病灶的状态来判断是否适用。制作固定具后,另一天进行佩戴固定具状态下的CT摄影。在此CT图像上拟定治疗计划(照射范围和照射方向的设定),经过各种各样的验证之后开始治疗。大部分骨软组织肿瘤的重粒子线治疗以16次照射/4周的日程进行。另外,为了决定重粒子线治疗的治疗范围,必要时进行MRI和PET-CT等影像检查。

重粒子线治疗流程

补充:目前日本国立重离子医院针对外国人的重离子前期第二医疗意见诊断及赴日治疗需要具有身元担保资质的医疗服务公司提供协助和安排才能够接收。日本医疗观光株式会社在2017年即与日本国立重离子医院(QST)建立起了深度的合作关系,在2020年12月,疫情下外国人赴日治疗相对受到限制,双方相对空闲的时间里进行了正式协商与签约,达成全面战略的合作意愿。发挥双方优势,针对外国患者建立起一站式的从前期远程问诊到赴日后治疗绿通渠道全方位服务体系。日本医疗观光株式会社(JMT)拥有日本外交部、国土观光厅联合官方授予的身元担保资质(A-015)。

参考文献

※1 Imai R et al. Int J RadiatOncol Biol Phys. 2016;95(1):322-327.
※2 Matsunobu A et al. Cancer. 2012;118(18):4555-4563.
3. Mohammad O et al. Oncotarget. 2018;9(33):22976-22985.
4. Imai R et al. Anticancer Res. 2017;37(12):6959-6964.
5. Imai R et al. Cancer Med. 2018;7(9):4308-431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