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车滴滴战略合作近1年 5亿美金入账业务数据究竟如何
去年9月,滴滴与人人车实现战略合作,很多人都非常看好双方即将围绕汽车产业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希望人人车可以通过这种模式为汽车流通、汽车服务带来变革。但近一年时间过去后,人人车除了完成了新一轮3亿美元融资外,并无其他大动作,多家第三方数据显示,其业绩发展也并不如预期。
车源量占比下跌
无论二手车电商平台如何发展,保证车源量依然是最基础的部分,而双方战略合作的第一步,便从资源共享开始。9月30日,滴滴出行APP新增“二手车”入口。独立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公平价显示,2017年10月,统计全网36家主流电商平台去重后,人人车车源占比6.11%,排名第7;2018年第一季度,人人车车源占比7.31%,排名第6;最新2018年第二季度数据,人人车车源占比5.73%,排名第7。显然,滴滴的流量入口并没有给人人车带来显著效益。C2C商业模式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车源丰富才能拉动买家的增长,如果车源不足,成交的概率会大幅缩减。
(公平价:2018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主流电商平台车源百分比)
APP活跃用户一年来维持不变
二手车平台活跃用户主要针对买家用户,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活跃用户才能对平台产生价值,活跃用户数也便成为了企业,以至于投资者最关注的核心数据之一。第三方数据分析平台极光大数据显示,2017年9月30日,人人车日活25万,近一年间虽有小幅波动,但至2018年7月依旧维持在26万上下。近一年,人人车的APP活跃用户数没有显著提升,滴滴流量入口带来的价值几乎可以忽略。在活跃用户数不变的情况下,即便平台效率提升也不会大幅拉动交易量。
(极光大数据:2017年9月—2018年7月日活跃用户趋势)
用户活跃率下跌
活跃率是某一时间段内活跃用户在总用户量的占比,一个新客户的转化成本大概是活跃客户成本的3-10倍,用户活跃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三方数据平台Talkingdata数据显示,2017年9月,人人车活跃率0.11%,排名第三,2018年6月,人人车活跃率为0.10%,排名降至第四位,被淘车反超。这从另一层面也验证了人人车APP活跃用户数走势不佳,用户活跃率的持续下跌或将抵扣广告及流量所带来的效益。
(Talkingdata:2017年9月活跃率数据)
(Talkingdata:2018年6月活跃率数据)
百度指数基本回落至去年9月前
以海量网民行为数据为基础的百度指数,可以从其趋势洞察网民的兴趣与需求,洞悉品牌影响力。就百度指数来看,上一轮高盛融资的确给人人车带来了爆发式的关注,百度指数到达峰值,其后便从47402(2018年3月)一路下跌至18753(2018年6月),且就整体趋势上看,已基本回归至2017年9月前的水平。在滴滴战略投资之后,人人车创始人兼CEO李健曾公开表示年底之前要拿出8-10亿广告预算,并开启大规模广告投放,甚至这届世界杯都在最后关头挤进,但结果却如趋势所示,品牌力却没有大幅提升。
(百度指数:2017年8月—2018年6月整体趋势)
业绩增长依靠人力叠加人员扩张400%人效缩水近3倍
车源量代表了产品的丰富程度,日活、活跃率代表了用户的认可度,分别代表供需两端,可直接对业绩水平产生影响。而从上述多家第三方数据来看,人人车近一年车源量、日活、活跃率、百度指数等多项数据均出现下滑,大部分核心数据也已回降至去年9月前水平,并且在多维度已被淘车反超,逐步退出二手车交易行业第一阵营。在人人车近两轮手握5亿美金融资额(2017年9月滴滴战略投资2亿美金、2018年4月高盛领投3亿美金)的情况下,业绩依旧表现平平,毫无起色。
这样的结果,我们同样也可从人人车内部的最新爆料中窥见一二。从人人车内部员工爆料数据来看,人人车各战区6月总成交量30817台,这与去年12月透露的总成交量3.3万单相比,下跌近10%。若与去年9月1.3万台,以及2016年7月人人车两周年时,李健在采访中透露的1.8万台相比,人人车的交易量的确有了明显增长,但深究一下,我们便可发现其中的增长源自何处。
人人车在两周年之际,李健在内部邮件中提到,两年内人人车团队发展到2000人;2017年9月,李健曾在今年3月融资时表示,在过去的半年,人人车引入了新的COO等多名VP级以上的高管,人员规模从去年3000多人增加到现在9000多人。按此来看,人人车人均效能从两年前的人均9台,一路下跌至3台,所谓的业绩增长完全依靠在人员的扩张,依托人力的持续累计叠加。
(人效核算:人人车两周年/滴滴战略投资/近期数据)
人人车联合创始人王清翔曾在采访中表示,人力成本线性增长,体量越大的平台对人效越敏感。李健也同样认为,人效的提升可直接使人力成本和流量成本下降,使得交易运营效率提升。但如今人人车的人效却持续走低,两年间缩水近3倍;且近一年间,高调捆绑滴滴,5亿美金入账,交易运营效率也未得到根本改善。接下来,人人车是否还会获得资本的青睐,脱离人力本身是否能发挥出与滴滴的协同效应、创新技术、改善用户体验,在二手车行业一轮又一轮的激烈洗牌中战果如何,唯有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