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最后的名将

看完这个题目,估计大多数人会想起姜维,也有的人会说到诸葛亮就结束了,而蜀国名将自关羽、张飞二国士起,到最后一位就是罗宪,字令则

卿本一文人

罗宪是荆州人,和大多数荆州人的归宿一样,罗宪也来到了蜀地,并扎根于此。不过有别于他人的是,罗宪是因为父亲罗蒙想躲避战乱,才来到蜀国,然而天不遂人愿,这乱世哪有什么净土。

不过另一个角度来说罗宪还是个官二代,毕竟他父亲也是一方太守,这样的家庭背景也给了罗宪很好的学习环境,罗宪更是表现出了出色的天资。他小小年纪就凭借才华出名,13岁时已经会自己写文章了,与同龄人横向比较,妥妥的天才。

罗宪这么有才,他的老师也不是泛泛之辈,罗宪师从谯周,一个精通典籍的当世大儒。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在罗宪身上应验了,刘禅还是太子的时候,罗宪就给他当过秘书,后来官至礼部侍郎,还代表蜀国多次出使吴国,深受好评,“吴人称美焉”。

谯周这种大儒门下自然不只一个弟子,在罗宪的同学中有一位极其出名,他就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后来罗宪投降晋国后,还给司马炎推荐了陈寿。按理说罗宪对陈寿也有些恩情,然而陈寿的《三国志》却没有给老同学列传...

最后的名将

蜀国后期有个弄臣黄皓,蜀汉的衰败他要付至少一半责任,身为弄臣那最基本的就是祸乱朝纲了,黄皓一个太监居然可以干政,而且满朝文武没几个敢反对他。偏偏罗宪敢跟他对着干,于是黄皓分分钟就把罗宪搞到外地当太守去了,这也让罗宪离开了政治中心。

此后罗宪算是右大将军阎宇的副手,等晋国发动灭蜀战役时,阎宇带着大军回去防守了,只给罗宪留了2000人,让他守永安城,基本上就是当初刘备退守的白帝城。还没发挥多少作用,刘禅那边就已经投降了,这个消息传来直接引发了百姓的恐慌。

这种事肯定是官员们先收到消息,他们也最先做出反应,许多官员弃城跑路,百姓们自然也蠢蠢欲动,这种情况是罗宪不能接受的,他砍了一个声称成都已经战败的人,这才止住“谣言”,安抚了民心。

但蜀国投降的消息是瞒不住的,吴国要想分一杯羹,派兵入蜀假意救援,实际上想袭击罗宪。但这也被罗宪看穿了,他说“吴国本来和我们唇齿相依,现在居然违背盟约,蜀国灭了吴国离灭亡也不远了,我又怎么能做吴国的俘虏呢”说完就激励将士好好守城。

吴国第一次派出来的是步协,罗宪只凭着居高临下的箭雨就拦住了他,同时一狠心就派人去告诉司马炎他要投降。不过步协并没给罗宪造成多大压力,步协好不容易上了岸要,攻城战没打上,在城外罗宪就把步协打得大败。

因为罗宪所处的位置相当于蜀国的门户,吴国水军要走三峡过来,古时候的三峡可不像现在这么温顺,何况罗宪还可以居高临下防御,吴军走这里基本就属于任人宰割的状态。

这下孙休怒了,又派了名将陆抗带着3万人来围攻罗宪,足足围着他打了6个月,城中的人都病倒了一大半,有人劝罗宪弃城跑路,而罗宪却很坚定“我作为守将,有责任关心百姓安危,哪能说走就走,这也不是君子所为,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这里”。

不过罗宪最终还是等来了援军,没有战死沙场。虽然罗宪投降了晋国,但至少打出了他的气节,不像他的老师谯周,身为臣子反而劝君主投降。

最后的名将,却守不住蜀国的名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