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直言:这个方子虽然只有3味药,却能够通阳散结、行气导滞,护心脏!

每天都更新养生健康知识,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批注:本文素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胸痹”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名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范畴。那么,古代中医是如何治疗胸痹的呢?在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中,瓜蒌薤白白酒汤就是代表方剂。

有一首方歌,“瓜蒌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喘息短气时咳唾,难卧仍加半夏良。”相信喜欢研究中医的朋友对上述歌诀会有所了解吧。瓜蒌薤白白酒汤,这个方子沿用了千年,完全可以冠之以“神方”,用来治疗心脏病的专方、基础方,各种心脏病都要选用。

此方为《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的第一张药方。主治胸痹,症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即“阳微阴弦”之意,是指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者。以本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确有良效。故自汉至今,瓜蒌薤白剂已成为治疗胸痹的著名方剂。

关于瓜蒌薤白白酒汤,焦树德焦老在《方剂心得十讲》中是这样讲的:

瓜蒌30~40克(原一枚)捣碎、薤白9~15克(原半斤)、白酒500~700毫升(原七升),关于白酒,近人多用米醋或黄(米)酒。古白酒力薄,故用量可大,今醋、酒浓厚,用量须减。

古人原来的煎服法是把以上三味,一同煮取约400毫升,分为两次服用。但现在一般都是用水煎前两味,取药汁约300毫升,分两次服,每次服用时,再兑入米醋(据考证,古之白酒,即今之米醋)20~30毫升(有的人则用黄酒。我在临床上,二者都用过,但用醋效果较优)。

胸痹病的主要病机为上焦阳虚,阴气上逆。正如张仲景所说:”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此方以瓜蒌宽胸降气、消痰开结为主药,瓜蒌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农村也很常见,即便到药店买也不贵。薤白味辛苦性温滑而能通痹着之气滞为辅药;白酒味辛性温,宣发助阳,通行营卫为佐药。三药合用,能助胸中阳气,开上焦痹滞,使胸中阳气布达而胸中大气一转,浊阴之气下降,阳盛痹通诸症自然皆除。(醋:味酸苦、性温,能破结气痰瘀,治心腹疼痛。)

总之,胸痹的虚,为胸中阳气微而不振,故不必用补,而用宣通之法,阳气即畅,胸阳畅通则阳盛病除。所以我们要注意到,仲景用瓜蒌薤白剂是以行阳为主,不是补阳。《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薤白滑利通阳,瓜蒌润下通阴,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胸中阳也,而反痹,则阳不用矣。阳不用则气上下不相顺接,其津液必凝滞而为痰,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等证见矣,脉紧沉迟为阳虚之验,故主以通阳。”所以薤白这个药非常重要,是温通心阳的第一要药,比桂枝、附子什么的都重要,必不可少,而且可以豁痰。

关于薤白,《本草纲目》载:“治少阴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气散血。”《名医别录》:“温中,散结气。”

大家可能质疑难道不辨证么?辨证是必须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分辨“胸痹心痛”系胸阳不足,阴邪(主要指痰浊、水饮)上乘心胸,相互搏结而成。为此组建9个方,其中瓜蒌薤白白酒汤为主方、为基础方。

加半夏10~12克名瓜蒌薤白半夏汤。主治胸痹病兼见不得卧、心痛彻背、舌苔白厚或白厚腻、关脉弦滑等症者。此为痰浊盛,故加半夏以除痰。

去白酒加枳实、厚朴、桂枝,名枳实薤白桂枝汤。主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此为客气留结在胸中,不只上焦阳虚,而中焦阳亦虚,故阴邪得以留踞,上逆动膈而为胸满、胁下逆抢心。故于瓜蒌薤白剂中加枳实除痞气,厚朴开气结,桂枝行阳气兼能疏肝,不但胸阳得畅,而中焦亦调,故病自痊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