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汝源 :践行“两个务必”的楷模——记李惠春点滴故事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任孝义县委书记的李惠春同志,是一位“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好书记。他艰苦奋斗的一些动人事迹,干部、群众赞不绝口,至今传为美谈。遗憾的是,笔者不是李书记身边的工作人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不得而知。仅凭记忆中的一些素材,整理成几个小故事,可能挂一漏万,望知情者给予雅正。
新官上任“三把火”
1958年春,李惠春被任命为孝义县委第一书记。接到任命,他立刻走马上任。在介休火车站下车后,不顾寒风凛烈,徒步走到孝义。
一路走来,一路留心,到秋地里刨底墒,去麦地里看苗情,瞅渠道,瞧水井,碰上农民问问备耕情况。他边走边看边调研,心里想着怎么铺排就能抓住春耕生产的牛鼻子,走进县委会时,已经成竹在胸了。
经和其他领导商量后,很快开了乡党委书记会议。主持会的领导,拣了一个工作能力较强,又熟悉农业的乡书记汇报备耕情况。当说到小麦一类苗占30%时,李书记插话说,一类小麦有几根次生根,封冻前有几个分蘖,返青后还可能分藥几个,如果田间管理得好,成穗可能达到多少?一连串语气平和的提问,使开会的人十分惊讶,无言以对,都觉得这个书记真厉害,以后工作不扎实、不熟悉情况可不好交账。
为了缓和会议的气氛,他说,这些问题,只要我们深入实际,注意调査研究就会心中有数。接着,他安排今春要抓好三件事:第一,小麦顶凌追肥,把现有的人粪尿,已派好的农家肥,家畜、家禽窝里存下的肥料打扫干净,全部给小麦上追肥,力争小麦丰收;然后再发动群众为秋田大积大沤农家肥,要沤“大堆”农家肥,大村要沤千吨万担的大堆,小村也要沤百吨千担的大堆。春天大堆肥黑、湿、烂、臭,秋天粮棉油才能丰收。第二,耙磨保墒。保住底墒是最重要的事情,俗话说惊蛰不耙地,就像蒸笼走了气,要人畜一齐出动,横耙、顺耙、重耙,要把地整成“地平如镜,土细如绵”,做到一次捉全苗,为全年丰收打好基础。第三,除根茬杂草。要把地里、地边、地堰,棱头、拐角的根茬杂草堆积起来,点燃焚烧,把冬眠在里边的虫害和寄生在里边的卵籽烧死,既可减少虫害的损失,还可以增加一些熏肥。这就是他的“三把火”。
一块手表
他妻子杨春生原是行政十七级干部,1962年精简机构,裁减人员时,李书记带头让妻子退职了。她整洁朴素,耿直泼辣,精明强干。她说,老李经常告诉我和孩子们,我们是社会主义,它的重要特征是按劳取酬,不能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性格倔强的杨春生,也决心不让人养活自己,要自食其力,更不能做比别人特殊的贵夫人。于是她不畏艰苦,挽起裤子,不穿袜子,每天给生产队的牲畜割青草。冬春季节,她还领上放假的孩子们拾烂炭,还说,小孩们要从小就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一个大红果子
李书记看见后问到,这果好吃吗?好吃。李书记掏出一元钱来说,咱们买上几个吃一吃,不要白吃群众的东西,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犯错误都是从小的方面开始的,防微杜渐,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
“掐疙瘩”风波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