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汝源 :践行“两个务必”的楷模——记李惠春点滴故事

作者:席汝源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任孝义县委书记的李惠春同志,是一位“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好书记。他艰苦奋斗的一些动人事迹,干部、群众赞不绝口,至今传为美谈。遗憾的是,笔者不是李书记身边的工作人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不得而知。仅凭记忆中的一些素材,整理成几个小故事,可能挂一漏万,望知情者给予雅正。

新官上任“三把火”

1958年春,李惠春被任命为孝义县委第一书记。接到任命,他立刻走马上任。在介休火车站下车后,不顾寒风凛烈,徒步走到孝义。

一路走来,一路留心,到秋地里刨底墒,去麦地里看苗情,瞅渠道,瞧水井,碰上农民问问备耕情况。他边走边看边调研,心里想着怎么铺排就能抓住春耕生产的牛鼻子,走进县委会时,已经成竹在胸了。

经和其他领导商量后,很快开了乡党委书记会议。主持会的领导,拣了一个工作能力较强,又熟悉农业的乡书记汇报备耕情况。当说到小麦一类苗占30%时,李书记插话说,一类小麦有几根次生根,封冻前有几个分蘖,返青后还可能分藥几个,如果田间管理得好,成穗可能达到多少?一连串语气平和的提问,使开会的人十分惊讶,无言以对,都觉得这个书记真厉害,以后工作不扎实、不熟悉情况可不好交账。

为了缓和会议的气氛,他说,这些问题,只要我们深入实际,注意调査研究就会心中有数。接着,他安排今春要抓好三件事:第一,小麦顶凌追肥,把现有的人粪尿,已派好的农家肥,家畜、家禽窝里存下的肥料打扫干净,全部给小麦上追肥,力争小麦丰收;然后再发动群众为秋田大积大沤农家肥,要沤“大堆”农家肥,大村要沤千吨万担的大堆,小村也要沤百吨千担的大堆。春天大堆肥黑、湿、烂、臭,秋天粮棉油才能丰收。第二,耙磨保墒。保住底墒是最重要的事情,俗话说惊蛰不耙地,就像蒸笼走了气,要人畜一齐出动,横耙、顺耙、重耙,要把地整成“地平如镜,土细如绵”,做到一次捉全苗,为全年丰收打好基础。第三,除根茬杂草。要把地里、地边、地堰,棱头、拐角的根茬杂草堆积起来,点燃焚烧,把冬眠在里边的虫害和寄生在里边的卵籽烧死,既可减少虫害的损失,还可以增加一些熏肥。这就是他的“三把火”。

工作铺开以后,他带头深入下去检査督促,这“三把火”越烧越旺。从此,这三项工作便成了每年春季大抓、特抓的工作。粮食增产的效果也很显著,除三年特大自然灾害全县粮食总产停滞在六千万斤的水平上外,每年递增一千万斤,64年总产突破了一亿大关。

一块手表

李惠春对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十分严格。在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商品很少,进口的东西,更是凤毛麟角。
有一次,上面给县里分回两架瑞士手表,并指名是给县里领导的特供。这样奇缺的商品,干部们谁不想要呢?在当时,带一架瑞士手表是身份的象征。当商业局把表送给两个领导以后,某位书记因已经有了一架好表,就把这架表让给他的秘书买了。
李惠春当时没表,可他却说,这么奇缺的东西还是卖给更需要的同志吧,等大多数同志有了表我再买吧,我没表,但同志们有,我照样按时作息。
他的秘书见此情况就说,某书记的表让给他的秘书了,这架表我买下咱们共同掌握时间不好吗?
李书记说:这是特供领导的,你不是领导,又不是比我更需要的人,你不能买,把表退给商业局,开回收据来。
对同志是这样,对子女更是如此,有一次晋中晋剧团来孝义演出,李书记发现他的一个小儿子在剧院看戏,他把儿子拉到剧院外边,质问把门的,他是怎么进去的。门卫尴尬地说:“一半个小孩没票进去也不碍事。”“老百姓的孩子没票也能进吗?书记的孩子也不能特殊啊?”说着,他给小孩子补买了一张戏票,并严肃地告诫孩子,没票不能看戏看电影,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规矩,干部和家属要带头执行。

他妻子杨春生原是行政十七级干部,1962年精简机构,裁减人员时,李书记带头让妻子退职了。她整洁朴素,耿直泼辣,精明强干。她说,老李经常告诉我和孩子们,我们是社会主义,它的重要特征是按劳取酬,不能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性格倔强的杨春生,也决心不让人养活自己,要自食其力,更不能做比别人特殊的贵夫人。于是她不畏艰苦,挽起裤子,不穿袜子,每天给生产队的牲畜割青草。冬春季节,她还领上放假的孩子们拾烂炭,还说,小孩们要从小就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一个大红果子

那是一个秋收季节,一位部长随同李惠春骑着自行车,到离县城三十多里地的下栅公社西铺头大队下乡。
这里盛产水果,村干部把刚摘下的一盆子红彤彤,香喷喷的大红果子,端到他们面前招待,并热情地劝他们尝尝鲜。可李书记就是不吃。跟随他的这个部长也不好意思吃,可他口干舌躁,又闻见很香,想吃又不敢吃,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就躲到院里,上了窑背,观赏秋天的野外风光。
当这位部长返回办公室时,看到地上有一个果子圪蒂,他想这一定是我出去以后,书记吃了一个。于是他就拿起一个吃了起来。

李书记看见后问到,这果好吃吗?好吃。李书记掏出一元钱来说,咱们买上几个吃一吃,不要白吃群众的东西,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犯错误都是从小的方面开始的,防微杜渐,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

“掐疙瘩”风波

1962年,笔者在大孝堡公社任办公室主任。
一天,公社书记主任都下乡去了,快到中午时,李惠春书记和县委办的一个干部来了。当时我很发愁,因为这个领导很难招待,安排在大灶上一起吃红面擦片子,实在过意不去,单另做点饭又怕他不吃,再三考虑,还是单另给做点“素炒菜、白面掐圪塔”,但不能让他看见大家吃红面。
当饭做好以后,我和通讯员把掐圪塔送到他们休息的房间,李书记问,怎么吃白面呢?我说今天改善生活,灶上都吃白面。可是他刚吃完饭,在大队蹲点的一个局长端上一碗红面去看李书记了。我感到大事不好,于是便躲到办公室,拉上窗帘,倒锁上门子,并告通讯员说,你告李书记,长兴大队有急事把我叫走了。
一会儿通讯员来告我:“李书记不走了,要休息等你回来。”看来丑媳不能不见婆的面,做好受批评的准备吧。见面后,他很严肃地说,你说谎话,让我搞特殊化。我说,原来安排都吃白面,后来因白面不够了,就搅了点红面。他说,你不是搅面,你是“狡辩”。你告诉大家,我多吃了大家的白面,搞了特殊化,向大家道歉,你也应该反省检査。他的这种廉洁自律,过硬的作风,确实让人佩服。
孝义风采 2004年第二期

孝柳铁路

一个山西企业家在澳门“跌宕起伏”的经历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0)

相关推荐

  • 宋孝义十世同居者

    宋孝义十世同居者 ​咸平后,又有保定军孙浦.襄州常元绍.蔡州王美.解州董孝章并十世同居.莫州高珪.永定军朱仁贵.潞州邢濬.相州赵祚八世同居.麟州杨荣.隰州赵友.开封李居正.颍州张可象.卫州张珪.沧州崔 ...

  • 宋孝义齐州王洤、河南李继成、沧州胡元兴,并母死负土成坟,

    ​有齐州王洤.河南李继成.沧州胡元兴,并母死负土成坟,昼夜哭不绝声.州郡继以闻,皆降诏旌其门闾,赐以粟帛.

  • 秋施农家肥如何发酵

    秋施农家肥如何发酵

  • 谢喑璞:书法传承之楷模 /记李璞.刘和仲二先生

    书法传承之楷模 /记李璞.刘和仲二先生 谢喑璞 中国的书法艺术复兴,首先表现为老一辈书法家群体的活跃,他们深厚的传统学问根基和坚实的传统书法功底.他们的艺术经过千锤百炼,己达到炉火纯青,风格各异的境地 ...

  • 与君一席谈,解我心头惑——记与苏强教授的讨论

    财税微波推荐:2020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马上就要结束了.如果您还有什么困扰之处,推荐参考苏强教授新书.该书实用.适用,可以工作.学习中使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

  • 跟李源老师读《史记》

    李源老师重点讲了精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读书之前,先查作者. 通过查找作者信息,找到作者的核心论点,可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提高读书效率. 老师还推荐了几个平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实现以上需求:知乎.豆 ...

  • 赵克力 | 人之楷模—记我的父亲赵之樑

    往期回顾  ·  马明高 | 心疼柿子 ·  孝义艺术家 | 音乐系教授任俊文 作者:赵克立 我的父亲赵之樑(号庭宇)是山西省孝义市张家庄人,1910年农历12月28日出生在一个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农民家 ...

  • 步入老年的楷模――记退休教师许小欣

    春天还未褪去冬的寒意之时,秋天的凉风来袭之时,冬天冰雪笼罩大地之时--在三村老鱼池南岸这个普通的院落里,清晨,总会看到一个身影在用自来水直接淋浴!无论风雨交加,还是冰天雪地,几乎从未间断过.这位坚持四 ...

  • 赤诚的红色家庭             ——应汝源一家

    应汝源家旧址. 红色的革命家庭,永远的记忆! 应汝源的家在沙门镇瑶坑村,幼年丧父,母亲陈英,一个小脚女子独自拉扯着5个孩子过日子.应家兄弟姐妹5个,应汝源排行老二.大哥应汝才,大妹应和香,二妹应玉香, ...

  • 林小明:楷模记

    ◆投稿微信◆ 18634239199 18635268668 ⿻投稿原则:1.原创.2.首发.3.非一稿多投.4.投稿前,必须添加主编微信18634239199.5.投稿前,必须关注公众号"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游化屋村记II刘春富

    ☆游化屋村记☆ ☆刘春富 化屋村,一个不起眼的村子,因习总书记今年2月3日,到该村考察调研,村子一下就出名了,旅游业也火热起来.因天公不作美,经常阴雨绵绵,起不了动身的念头. 4月24日星期六,天空晴 ...

  • 教学管理菜鸟成长记31—关于求和的故事之上集

    本图由上善若水赞助授权使用 关键词:Excel2016:SUM函数:快速填充:难度** 数据录入问题基本告一段落了,小菜开始研究工作表中数据的处理,这不今天拿着一张工作中常见工作表找二师兄探讨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