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可以成为杀敌报国的民族英雄,却被碾压成拿笔写词的一代文豪

公元1140年,南宋偏安江南已13年,朝廷上下呈现一派自我欺骗的和平盛世景象,根本不想着北方金国虎视眈眈、蠢蠢欲动长驱南下的危机,鸽派精英们贪生怕死,只求和谈割地赔款。也是这一年,在金国占领区的山东济南,诞生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大人物,他叫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1140年出生,1207年病逝,卒年68岁。他一生投入抗金,为恢复中原而殚精竭虑,终因南宋朝廷的不抵抗不北上而报国无望,一腔赤诚全部倾注于呕心沥血的词作中,其豪放派词风与苏轼并称宋词苏辛。

年少时,在沦陷区济南长大的辛弃疾原本酷爱写词,很有才华。但目睹了老百姓遭受的苦难后,便一边从文,一边习武,用心攻读兵书战策,刻苦训练杀敌本领,立下此生为恢复中原而鞠躬尽瘁的宏愿。

公元1161年,金军在完颜亮的率领下,再次南下入侵南宋。时年21岁的辛弃疾趁机揭竿而起,聚集沦陷区两千青壮男儿,一起参加义军领袖耿京领导的抗金部队。

在耿京的重用下,极具文学才华的辛弃疾被任命为掌书记,负责机要工作,掌管义军的印信。还受命联络南宋政权,以期遥相呼应,一举打败金军。

就在辛弃疾赶往临安完成联络任务后返回义军部队的途中,没有想到的是,耿京在海州抗金时被叛将张安国杀害。噩耗传来,令血气方刚的辛弃疾大怒,亲率50名骑兵连夜赶往5万人的金军大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敌军,活捉张安国后,又立即狂奔千里,把张安国押到临安,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这是辛弃疾最豪迈也是最后一次直接上前线作战,以致他中年后无奈归隐铅山时,回忆此次参战,不由得感慨万分,遂写下掷地有声的千古名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这首追忆自己征战沙场的宋词,酣畅淋漓地描绘了自己披肝沥胆的将军形象,有力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理想后来却又壮志难酬的无奈情怀。

因为辛弃疾的这次作战,竟成了他一生的唯一,此后,他再也没有机会亲临一线抗敌。

到了临安,宋高宗赵构任命这个年轻人为江阴签判,这个职位相当于市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的秘书。从此辛弃疾成了南宋的一名文职公务员。他觉得自己终于能报效国家,抵御外敌,可是他错了。

23岁,那是他噩梦的开始。南宋官场是一个只懂享乐、不思进取的大染缸,上上下下讨厌暴力,流行不抵抗主义。有理想有抱负的干部根本没有出路,辛弃疾这类主战派更要靠边站。他从1181年到1207年,他被开玩笑一般、频繁调任多达37次。

临到晚年,辛弃疾得以重用,且授军职,可以重振精神,重返战场收拾旧山河,心情自是格外明快,便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他在登临京口北固亭时,写下千古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强烈的北伐抗金、实现山河一统的爱国情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谁知,这只是昙花一现,辛弃疾最终还是没能再上战场,与金军真刀真枪大干一场。在谏官谗言毁损下,激昂的辛弃疾又被贬了。辛弃疾"主战"的梦想终成空。

在深感自己上阵杀敌的心愿难以实现后,无奈之下,辛弃疾写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等等"婉约"风格的宋词,表达了自己往事成风,只愿在"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农村生活中了此残生的与民同乐之情。

就在辛弃疾郁郁寡欢中,宋宁宗打算任命他为兵部侍郎统兵北伐,但此时年迈的辛弃疾已病重卧床,无法就任,只好请辞。

1207年9月,辛弃疾病逝于江西铅山,卒年68岁。临终前,他仍喊着"杀贼!杀贼!"。这一悲壮的场景令宋宁宗大为感动,即追封他为"龙图阁待制",享四品大员的哀荣。后来,宋理宗加赠"光禄大夫",宋恭帝追赠为少师,谥号"忠敏"。

宋朝有苏轼、柳永、李清照这三位巨咖写词,已是登峰造极,辛弃疾的词硬是在这些大咖面前砸开了一条大道。就如后人对他的评价,“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自由挥洒,大大扩展了词的题材范围:

壮志豪情,他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报国无路,他有《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乡村情趣,他有《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婉约柔美,他有《青玉案》,“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总之,他什么题材的都写。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写恋人,写田园,写民俗,写读书……。不管他手中拿的是剑还是笔,他永远在作战。那一首首诗词,能够写出他的孤独和悲哀,能够写出他的痛苦和眼泪,却无法写出真真实实的挥兵北伐,虽以英雄自许,却难掩悲苦之心。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有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