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名少女集体殉葬,尸骨长出绿色晶体,迷影重重的靖安东周大墓

2007年6月的一天,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徐长青站在发掘出土的47具棺木旁边。

看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从黑色的尸骨上取下了一块像花朵一样的绿色结晶,心情非常激动

他已经可以想象到,这次考古发掘的成果一经公开,会让多少历史重新改写!

不论是我国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坑多棺”型墓葬,还是中国最早的织锦实物。

或是中国南方酸性土壤首次发现的先秦时期的人体大脑组织。

图1 靖安东周大墓

再或者是几十名少女殉葬的奇特葬俗。

随便一个发现,都能入选本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座墓葬,就是江西省靖安县李洲坳的东周大墓。

而关于它的故事,还要从发现它的半年前说起。

一桩盗墓案

2006年12月29日晚,徐长青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忽然接到江西省文物局打来的电话。

说是宜春市靖安县发生了一起盗墓案件,要他第二天赶过去处理。

第二天早上,当地博物馆派车来接。

来人向徐长青介绍了基本情况,是盗墓贼挖了个盗洞,还把棺材板的碎片挖出来了。

徐长青心想,埋得比较浅,可能是明清墓葬,估计不会有太大价值。

图2 墓坑远景

到达现场后,徐长青发现,这是一个紧挨着公路的小山包。

有十几米高,上面留着盗洞,地上有盗墓贼留下的小块棺木,一些丝织品碎片。

还有高等级墓葬常见的白膏泥。

通过仔细观察土层,徐长青改变了之前的看法。

这里不是什么明清墓葬,而应该是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大墓。

山包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墓葬的封土。

这么大规模的墓葬,在江西还是第一次发现!

在靖安县公安局的努力下,盗墓案很快告破。

2007年元旦,几个盗墓贼就被抓获。

原来在2006年,这里新修了一条公路。

图3 棺木

公路边的排水渠切开了小山包边缘,露出了分层堆积的土层。

公路施工人员虽然不懂这些,但路过的盗墓贼却发现了这个情况。

他们料定这里有座大墓,于是趁着夜里大肆挖掘。

从盗墓贼手里追缴回的文物包括纺织品,和棺木上锯下来的彩绘。

考古专家据此分析,这是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

从靖安县的地理位置来看,春秋时期这里属于吴楚交界,这里埋葬的可能是楚国贵族。

经过上报,李洲坳考古队很快成立。

于2007年元月6日到达发掘工地,开始了对这座墓葬的发掘工作。

图4 测量挖掘

46具棺木

为了掌握更多信息,徐长青在正式发掘前,专门去了趟当地看守所,向盗墓贼了解情况。

盗墓贼说,墓他们打开了,一共开了三口棺。

徐长青觉得很奇怪,心想这些人是不是搞错了。

按理说东周时期国君和贵族普遍采用的是大型棺椁墓。

棺就是棺材,棺外是木头做的巨大的椁,用来放置殉葬物品。

南方的楚人还会把椁分成几个方格,即边厢、头厢等。

通常,一座棺椁墓里只有一具棺,这座墓里怎么会有三具棺?

他们开的会不会是墓室呢?

发掘工作开始后,由于找不到墓框边缘和墓道位置,考古人员决定采用“四分法”解剖封土堆。

图5 考古专家现场考察

他们以顶部为中心,像切蛋糕一样将封土堆划分为四等分,然后从西南角开始挖掘。

一个月来后,他们清理干净了封土堆,墓葬露出了雏形。

经过测量,墓框东西宽11.4米,南北长14.7米,总面积约168平方米。

结果出来后,考古工作者都很惊讶,因为它实在太大了。

168平方米是什么概念呢?

要知道马王堆墓口的面积也才30来个平方!

这么大的墓葬,它的主人会是谁?

考古工作者想到,1979年春天,在离李洲坳五百米外的地方,当地在修一条小路时,出土了三件精美的青铜器。

从其中一件盘上的铭文来看,它们属于东周时期的徐国后期的国君义楚。

图6 徐王义楚盘

这三件青铜器不是从墓葬中出土的,这让考古工作者非常疑惑。

李洲坳考古队成立后,对当年发现青铜器的地方进行了重新勘察,发现这里是一个祭祀遗址。

那么,是否可以说明,李洲坳这个小山包,就是祭祀坑对应的墓葬呢?

发掘工作继续进行。

当最后的土层被一点点挖开后,人们看到了很多小型棺木。

包裹着棺木的竹席,刚刚露出来的时候还是青绿色,几分钟后就氧化变成了黑色。

这些棺木呈圆柱形,是木头简单加工的,宽度在六七十公分,自东向西排列开来。

图7 木棺排列示意图

看来盗墓贼说得没错,他们确实开的是棺,不是椁。

经过清点,这些棺木一共46具。

中国古代的墓葬,一般都是一墓一棺或者一墓两棺。

而一座墓里同时埋葬了这么多人,这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发现。

早在发掘刚开始的时候,考古队从临近的李家村里雇佣的民工就说。

当地有传言,很久以前,这一带有个墓葬埋下了50具棺木,都是金丝楠木做的。

大墓还有守墓人,一代守墓人临终时才能把这个事情告诉下一代。

如今发掘的墓葬虽然棺木都是杉木做的,但大体情况也差不多

更奇特的是,这个墓葬里的棺木都是用三道竹绳绑着,李家村到现在也有这个葬俗。

图8 草席裹棺

种种巧合,让这座墓葬更加神秘。

主棺在哪里

看到这些制作简陋的棺木,考古工作者又一次陷入了疑惑之中:

这座墓的封土这么高大,还用上了青膏泥。

怎么会只埋葬了这么一群地位不太高的人,是不是主棺还没有被发现呢?

现在只剩下墓坑的东南角未被挖过。

中国古代的墓葬,棺木一般都是放在正中的。

这座墓的东南角是墓道口,主棺放在这里,似乎有些奇怪。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徐长青带人开始发掘,竟然真的挖出了第47具棺木!

这具棺木已经严重腐朽,但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棺椁结构。

然而它的体积并不大,制作也很简单。

这个会是主棺吗?

图10 墓底分区示意图

大家都有些怀疑。

5月17日傍晚,徐长青正在外围查看情况时,一名考古工作者向他招手,示意他到第47具棺木旁边。

徐长青快步走过去一看,只见淤泥里有金属片闪闪发光。

是金器!

徐长青激动起来,小心翼翼地把金器上的污泥清理干净。

一件直径约30 厘米的圆形金器,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金器表面有精美的花纹,是已知的同时期的体量最大、构图最繁复的金器。

从形状来看,这个金器很可能是部落图腾。

也就是说,第47具棺木确实是这座大墓的主棺。

在起重机的帮助下,主棺被顺利打开。

图11 圆形金器

考古工作者按捺不住激动心情,在淤泥中四处翻找。

然而,棺内尸骨无存,而且也没什么文物。

只找到了一枚半月形玉佩,厚度只有2~3 毫米,雕有云雷纹。

图12 半月玉佩

从主棺棺盖上的两个缺口来看,这个墓葬古代就被盗墓贼光顾过了。

至于盗墓贼为什么只破坏了这个偏居一隅主棺,却没有对其他棺木下手,众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同样让他们疑惑的是,主棺旁边还有一个位置。但却没有棺木,这个位置原本要埋葬什么人?

为什么最后又没有下葬?

一个又一个的谜,在靖安大墓的发掘过程中不断出现。

少女之谜

经过六个月的发掘,野外工作基本结束,开始进行室内清理工作。

图13 木制纺织工具

靖安县政府给考古队腾出了一个粮库,才把这47具棺木放了进去。

最终,考古专家从这些棺木中共清理出了22具保存比较完好的人类遗骸。

经鉴定,这些人全部为女性,年龄在15到25岁之间,骨头上没有砍砸等伤痕。

同时,考古专家在很多棺木内发现了香瓜籽,这说明她们都是在夏季死亡的。

这个结果推翻了这是一个将军墓葬的猜测,也说明了这不是一个家族墓葬。

如此众多的少女死于同一时间,葬于同一地点,基本可以断定是殉葬了。

同时,考古专家在一些棺木中发现了少量青瓷器。

经检测,都是烧制于东周时期的原始瓷。

图14 香瓜子

这说明靖安大墓是东周时期的墓葬,和1979年出土的徐国青铜器基本是同一时期。

那么,这些殉葬的年轻女子是徐国国君的姬妾吗?

首先,从出土文物数量来说不太可能。

靖安大墓共出土了650余件文物,包括:

瓷器、木器、竹器、漆器、丝织品、玉器、小件青铜器、一件金器,以及质地普通的小铜鼎,没有大型礼器。

作为一个国君姬妾的墓葬,似乎太寒酸了。

前面我们说过,靖安大墓之前似乎就被盗过,是不是珍贵文物都被盗走了?

这倒也不一定。

这个主棺的棺和椁之间间隔很小,只有10厘米左右,这点距离,很难放进去大型的青铜礼器。

图14 原始青瓷

也就是说,这个墓葬在最初,就没打算放进去多少陪葬品。

丝织品保护专家王亚蓉的发现,再次推翻了考古工作者的猜测。

她发现,这些年轻女子,不像以往贵族墓葬出土的遗骨。

她们身上没有任何装饰品,有几个人甚至连衣服也没有,是用竹席包裹着安葬的。

这说明她们的地位可能不高。

随着清理工作的继续,棺木中的陪葬品被逐一清理出来。

陪葬品里有大量纺织工具,包括纺轮和刮纱刀具等。

多数人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应该是她们的劳动工具。

也就是说,她们很可能是纺织女工。

至于主棺里的那个人,可能是为徐国国君管理纺织作坊的官吏。

图16 竹笥 专门用于盛放纺织工具和用具 常置于死者脚边

我们可以想象,在2500年前,徐国某任国君在临死前。

要求为他制作衣物的纺织工人殉葬,好让他死后在另一个世界仍能继续享受华美的服饰。

于是,手下人带着有毒的瓜果,让纺织姑娘们吃下。

毒死她们后,把她们安葬在了这里。

神秘的结晶和脑组织

在清理遗骨时,考古工作者在一些尸骨上发现了似乎是玉石的东西。

起初他们以为是随葬品,后来才发现这是骨头上长出来的结晶物质。

这些碧绿的结晶像花朵一样绽放在乌黑的骨头上,显得异常诡异。

刚出土的结晶晶莹透亮,在光照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可是几天过后就黯淡无光了。

图17 脑髓

如果把这些晶体暴露在高温高湿的户外,晶体很快变红,最后就化掉了。

通过检测分析,专家发现这是含有8个结晶水的磷酸亚铁。

结晶的形成,与靖安的酸性红土中的三价铁有关,和她们的死因没有关系。

同时,部分棺木中坚硬的骨骼已经消失,但却留下了似乎是大脑的软组织。

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对出土的软组织进行了鉴定。

认为这个软组织,具有人脑所有解剖学特征,脑体沟回清晰可见,确定是人类的大脑组织。

这是在南方酸性土壤中首次发现。

专家推测,这些脑组织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和墓葬的特点有很大关系。

图18 绿色结晶

整座墓葬底部有防水不透气的青膏泥,棺木放入后,上面又铺上了一层青膏泥。

然后是一层红土层,经过了夯实、火烧,成了一个致密的硬壳,紧紧包裹着棺木。

棺木内本身空间狭小,细菌还没有分解大脑组织,就已经把氧气耗尽了。

所以腐败过程放缓了下来。

人脑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含酸性的地下水只能对骨骼造成破坏,却对人脑没有太大影响。

这应该就是大脑组织保存下来的原因。

谜底远未揭开

尽管多数人认为,靖安大墓里埋葬的是纺织女工,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

首先,这里面有5个人,下葬时穿着华丽的衣服。

图19 高密度的狩猎纹织锦

似乎不是纺织女工这个等级的人可以使用的。

其次,用纺织工具随葬可能是南方越人群体的普遍习俗。

1978年发掘的江西省龙虎山越人崖墓,就发现有作为随葬品的纺织工具。

湖南地区的越人墓也有这种现象。

先秦人用纺织工具随葬可能是对蚕桑的崇拜,并不能说明他们都是纺织工人。

但是,考古工作者也得出了一致结论,那就是靖安大墓并不是徐国国君的墓。

只是他的一座陪葬墓。

至于徐国国君的墓葬在哪里,谁也说不上。

考古工作者在靖安大墓周边进行了勘查,但至今也没有找到。

图19 李洲坳东周墓葬

不过他们仍然相信,这座墓葬一定存在。

它可能就在不远处的某个小山包下,等着未来有一天我们能发现它,找到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