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考验
我这辈子经历过的最大型考试就是中考。
现在连是否有过填报志愿这回事都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当时志在必得的心。
我所在的省实验中学是同深圳中学一样级别的存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虽然考上了,却因为学区原因需要缴纳一笔费用才能入学,这件事始终令我如鲠在喉。所以从初一开始就打定主意:高中我还要考进来——不交一分钱地进来!
完全不记得还考虑过其他学校。也不记得当时有多紧张,印象里只剩下漫长暑假的等待。八月里,成绩出来了,并不亮眼,不过是考上了而已。因为是一早确定的目标,一朝实现,也算不上什么惊喜。
我们学校大神极多,我这种勉强不至落第的小鱼小虾其实没有什么压力——因为根本没法和别人比。
常听老师说起76班大咖的事迹:有的需要爸妈苦劝,也偏不休息;有的整天打游戏,一考试就开挂;有的问问题把老师问倒了……我们听完以后“哇~”“啊!”几声便罢,追上别人不现实,还是只能埋头死磕自己。
我的高中生活在悲喜两重天里荡来荡去。
语文不怎么需要投入精力,大红榜上年级前三前五是稳拿的;数学投入无限精力,结果总是一声叹息。幸好后来分了文理班,挥别了物理和化学,否则焉能活到今日。
最大的成就是当选了校十佳学生。这件事现在想来完全无法理解,最大的可能性是当劳动委员兢兢业业???
关于未来,同样毫无悬念——从小学的时候就决定长大要当老师,心中的目标是北师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这人历来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从不曾为选择所苦。
到了1994年5月,变数出现了。陕师大给了我们太原市5个保送生名额,要求从各校选派10人参加报送考试。
我那时忙着谈恋爱,对北师大并不十分有底;既然学校给了名额,我就心无旁骛去考试。结果考上了,被陕师大提前录取,我不可以再参加高考了。
(这段经历在公众号第5篇《数学啊,数学……》里面出现过,这里不详述。那是我最喜欢的文章之一,那里面有我奉若天神的两位数学老师,我对两位老师怀有深刻而长久的敬意。点红字可以查看。)
必须说明一下:对于我们学校这种省一流高中而言,陕师大虽然是四所部属师范院校之一,却实在算不上什么令人趋之若鹜的高校。那些大神同窗是要留着冲刺高考状元的,自然也不会来参加这种保送考试。
所以,我的报送免考,是一点儿也不了不起的,更多的是学校老师对于矢志从教者的善意成全。
那时高考是在7月。我在一个半月的闲暇里,照常去学校听课,和好友一起度过慢慢热起来的一天又一天。
印象最深的是经常到办公室去帮历史老师刻钢板。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操作吧?当年我们的练习卷,还不是大型一体机刷刷刷印制出来的,纸张也绝不洁白精美。
瘦瘦的历史老师交给我一份手写练习题,我就把薄薄的蜡纸铺在钢板上,用尖尖的铁笔刻画出字迹来;刻好一版,就拿去油印机上,用沾了墨的滚子一张张印出来。
刻钢板需要细心和耐心,很不容易。笔画太轻印出来模糊,就作废了;笔画太重会产生墨团,让人看不清楚。我拿捏着笔力轻重,大气也不敢出,手指因需要用力刻画而留下深深的凹痕,刻几行字就要甩一甩。
刻钢板的经历让我了解到老师日常工作的辛苦,我也为自己能帮上一点儿忙而开心。
除此之外是帮班主任做一些资料整理、核对和提交的工作。那时还没有电脑录入这回事,到了高考临近时,有大量的资料需要验核,同学填报志愿的表格我也一一复查数次。
帮学校往毕业证上盖章是另一件有趣的事情。印章和红色印泥组合出庄严的效果,让盖章的我也仿佛与有荣焉。只是不知道有没有盖歪了的。
陪男朋友解题,帮他背书,“监督”他别松劲儿,也是日常工作之一。
虽然上了大学就分了手,还是忆念他很多很多年。
他已不在人世,我因而写了那篇《起风了》。
考研的目标也是一上大学就确定的。当然是考北师大——本科没上成,就读研究生——就是这么想的。
整整准备了一年。结结实实地,在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上努力了一年。我又一次怀抱志在必得之心。
1997年12月,变数出现了。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组织一批中小学校长来陕师大招毕业生。
我和同学在酒店里到处走,那层楼每个开着门的房间就是一所学校的面试点,每间屋子都挤满了人。我看到南中的校长长得像我大舅,觉得他一定是个好人,就走进这个房间去面试。
我被录用了。
1998年1月,我没有出现在研究生考试的考场里。
综上所述——
我这辈子经历过的最大型考试就是中考。
北师大和我一定是八字不合。
不知道另一条路上有什么好风景,反正我走过的这条路滋味好极了。
今日高考。未经考验的人想起了如上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