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
诗和远方,其实是宁静致远。
1、
旅行是什么?是晃荡。
可惜对大多数人来说晃荡不现实,太奢侈。大多数人的旅行是另外一个答案:暴走。时间和银子的约制,人们总是巴不得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银子玩最多的地方,所以暴走成为旅行的代名词。
我想告诉你的是,晃荡并不是多么奢侈的事,和时间、银子没多大关联。题目已经告诉你了,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什么意思呢?下面一一道来。
人们总是这样调侃:所谓的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
在人们通常的认知里,旅行就是寻找诗和远方的感觉,自己呆腻的地方既不远,更和诗意无法沾边,怎么能叫旅行?说在自己呆腻的地方也叫旅行,简直是瞎掰。
我就是这样开始瞎掰的,我先是瞎掰了一句:在自己的城市旅行;后来进化成: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旅行;再后来又进化成: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
为什么从“旅行”到“晃荡”是进化呢?我觉得,旅行多少有些功利的意思,总得得到点什么,而晃荡不用,你走出去,就是得到。
那如何让“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有诗和远方的感觉呀?
诗当然不是要会写诗,其实是一种心境,心不宁静,何来诗意?远方也不是要走多远,而是一种格局,身处当下,你看得到大漠孤烟,或小桥流水,或海天一色……诗和远方,其实是宁静致远。
当你有一颗宁静致远的心,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你就比谁都有趣、好玩,一个有趣好玩的人,就是诗和远方。
如果非要说得文艺一点,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就是在柴米油盐中寻找诗和远方。
我以为这是旅行的最高境界。
2、
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老城区是首选。
我总认为,老城区有一种宠辱不惊的气质,老城区里的居民,则常对外来者会有狐疑的眼神,但放心,你若开口询疑,保证他们会特别热心给你解疑释惑,还会给你提供很多参考和建议,尤其上了年纪的,恨不能把他们知道的全告诉你。
纵横交错路窄弄狭是老城区的特点,不过在里面,迷路是不会的,你总能走到大路上,倒是回头路不那么好走,有时你即使就往前走了那么一两拐,一回头,发现你再怎么走都走不回刚刚走过来的地方,我不只一次有这样的经历,然后拼命怀疑自己是路痴。
总之,在老城区晃荡,迷路不容易,走回头路才难——这不就是人生吗?人生从来没有回头路可走,人要走出迷茫从来都不难,只要你自己不放弃。
就不做这样的联想了,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不好玩。
3、
新建的城区没什么晃荡的价值,闭上眼睛也能看得到不是高楼就是大马路和漂亮的绿化带,并没有多少接地气的东西,我总是把自己扔到老城区或城中村去,那才是一座城市的人间。
我们的城市太新,也建得太快,所以还保留着的一些老的东西就格外让人留恋,大概这就是乡愁吧。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我想看看乡愁的样子。
这话听起来又有点酸了,还是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就此打住。
4、
大一点的城市基本是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的判定很简单,你每天走出自己居住的小区,如果看到的基本上都是陌生人,那你生活的地方就是陌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为晃荡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你要是出门很容易就碰到熟人,那晃荡的乐趣会失色不少,对方即使不说,大概你自己也会嘀咕:他们会不会认为我游手好闲,吃饱了撑的到处晃。
陌生人社会就不必有这样的担忧,反而偶尔碰到熟人是一种惊喜,平日里难得相见,没想到那么意外就碰见了。
没错,在陌生人社会里,熟人之间往往难得见面,甚而亲朋好友一年都难得见一次面,我经常跟亲戚说:现如今,亲人之间的见面,不是在另一亲人的喜事上就是丧事上。
5、
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很简单,有空余时间,你就可以把自己无目标地扔到随便哪个角落,或者走到公交站,随意上一辆公交车,有时坐到终点站,有时中途下车,然后开始晃荡。
管它有没有收获,反正你把脚步留下了,至于走过的路会给你什么,不必强求,它们愿意让你走过,已经足够。
你看,如果坐公交,你只要付一、两块钱(如果直接步行,还可以把这一、两块钱省下),要是走到口干了,买瓶矿泉水(你要是自己带水,那就更妙)。走它个半天,几乎不用花钱,你就给自己安排了一次理想的行程。
现在流行穷游,和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相比,穷游简直不能再奢侈。或者说,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就是穷游的升级版。
6、
为什么要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
这么说吧,平常的生活,你活动的范围不外乎几条路几间小店以及一处栖身之地,很多离你很近的角落,可能你很多年都不会走到,甚至不会留意(想想,你周围一定有不少角落就是这样一直被你冷落着);不少相识的同僚故人,哪天突然遇见或想起,才惊觉已是岁月迁延,春秋几度。
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可以重新发现一些新鲜的美,你这样想好了,就当是对周边被你“废弃”的旧物废物利用,既环保又省钱。
7、
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关键是心态。心态对了,处处是风景;心态不对,走到哪里都败兴。
要是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让你感到乐趣,那你赢了,有些人走得再远,走过的地方再多,在你面前,他们都是输家。
这不是自欺欺人,不是自我安慰,不是阿Q精神,这是一种境界。
8、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难免会对别人呆腻的地方心生向往,这正是旅行的动因。
别人呆腻的地方,有时间和银子当然要去,如果去不了也别觉得遗憾,天下风物,不外乎心和眼造就。
没有足够大的心眼,有些风物你看了也等于没看;有足够大的心眼,你没看也是看了。
最怕的是你去了,也就是看一、二眼,走流程一样,拍个照买点纪念品或土特产,大多数人的旅行不都是这样吗?蜻蜓点水,到此一游而已。
与其如此,不如在自己呆腻的地方晃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