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时候,秦国百姓就用一首诗来骂他,而且骂得相当狠毒

《大秦往事》第39期

要说起商鞅,就不得不说说商鞅变法背后强大的支持者秦孝公,而要讨论秦孝公,就得从他的父亲秦献公谈起了。

话说回来,秦孝公继位之后,若不是一件小事刺激了他,他可能并不会那么急于变法的,为什么这么说?

秦献公十岁时被叔叔秦简公赶到魏国,在魏国一呆就是三十一年,这三十一年,才是秦国最危急的时候,所以秦献公变法图强的心思极为迫切。

三十一年之后,秦献公回国夺取君位,之后二十四年,大力推行各种改革,在秦献公的努力下,秦国已经走出覆亡的泥沼,慢慢强大起来,强大以后,不但开始与魏国争夺河西,并稍有斩获,而且还利用三晋与周室之间的矛盾,打出尊王的旗号,干涉中原政事,并得到周天子的支持。

献公二十一年,即公元前364年,秦献公出兵争夺河西,在石门与魏军大战,是役,斩首六万,取得辉煌的胜利,事后,便得到周天子,也就是周显王的嘉勉,非但赐予黼黻(念“抚服”),即一种非常尊贵的黑白相间礼服,还加号为“伯”,意即诸侯之长的意思。

也就是说,秦献公时期,秦就在政治上取得了极高的地位。

之后呢,秦献公乘热打铁,于献公二十三年,即公元前362年发起少梁之战,不但夺回庞城这个河西据点,还俘虏了魏相公叔痤。

至此,秦军事、政治,软硬实力都达到巅峰,闹得诸侯人人恐惧。

秦孝公嬴渠梁出生于秦献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381年,他亲眼看着秦国在父亲手里逐步变强,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心里只会充满自豪,为什么还会有以后那么强的忧虑呢,这就跟他上位后发生的那件小事有关了。

到底什么小事?

少梁之战仅一年之后,即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秦孝公继位,其时不过二十一岁左右,二十一岁就掌握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秦孝公应该是踌躇满志。

可继位不久,他就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什么问题?

尽管秦被周王赐号为伯,军政实力都已达到巅峰,但中原诸侯还是瞧不起他,一直将秦国与夷狄等同。

在古人眼里,与夷狄等同,就相当于视为禽兽了,正因为视之为禽兽,所以各国拒绝与秦国互通聘问,中原诸侯会盟,也从来没人邀请秦国,就这样将秦国彻底边缘化。

人家看不起你,所以拒绝与你往来,对中原诸侯而言,不过是一桩毫不起眼的小事,可对秦国,就不是这么回事,而是一种毫无顾忌的蔑视。

于是,秦孝公终于被激怒了,激怒之后,便发出: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的哀叹,哀叹之后怎么办?

当然励志变法,一种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全方位的变法,以图向中原看齐或者彻底超过中原。

变法的意思无非是:

要么跟你一样,要么让你望尘莫及。

为达到这个目的,秦孝公许出了:

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的高价,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商鞅入秦,向秦孝公献出帝、王、霸三术,帝、王之术,秦孝公嫌其太过迂缓,遂采用了见效极快的霸术。

那么,什么是霸术呢?

简单点讲,四个字,就为这四个字,秦孝公当初是差点杀了商鞅的,究竟哪四个字有这么大魔力,无他:

逆民之情

这四个字一说出来,秦孝公当场翻脸,长跪而起,手按在剑柄上,非要商鞅说出个道道,否则,当然是拔剑断首。

可商鞅呢,如此侃侃一谈 ,使秦孝公转怒为喜,当即拜为左庶长,并委以国政,主持变法事宜。

自此,商鞅在秦,前后变法两次,计十年有余,一次比一次深化,具体措施不必多说,但每一条法令,无不贯彻“逆民之情”这四个字。

十余年时间下来,非但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而且老百姓也是:

战战兢兢,道路以目

于是呢,秦国百姓私下里便以这首诗来骂他了,哪首诗?

从卫国流传而来的《相鼠》,诗曰: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念“传”)死!

从始到终就充斥着一句话:你为什么不赶紧死呢。

这已经是极为狠毒的诅咒了。

这就是:商鞅变法的时候,秦国百姓就用一首诗来骂他,而且骂得相当狠毒。

有什么办法呢,谁不知道,商鞅法令太过严苛,严苛的让老百姓难以接受。

也许,逆民之情并不是什么好事。

秦孝公死后,商鞅即被罢官免职,并落个悲惨的下场,这种命运,也许在秦国百姓骂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