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放养”中需要注意的几点,你必须知道!

在盆景的创作过程中,放养与控制是两个矛盾性的过程,放养在盆景制作过程中十分重要。岭南的“截干蓄枝”法,其中的“蓄枝”法就存在放养过程。放养促使盆桩所蓄主干枝节粗细、节奏、曲线等合理自然。放养使老化、残弱的盆桩重复生机活力。放养减少盆桩的缩枝回片,延长盆景寿命等。放养并非自然界中的任其自由生长,在盆景制作过程中的放养是有目的的控制,只放养不控制,盆中无景。制作盆景是耐心、用心、细心的工作过程,放养环节易被忽视,急于求成或放任不管任其生长,以至造成景如木上插枝、无自然过渡、无节奏变化、杂乱无景、回片缩枝、老化病残等。放养因阶段、目的不同而采取措施不同,树种不同方式方法不同,依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一、阶段目的不同,树种类别不同,放养手段过程不同

制作盆景是时间与技法的结合过程,这两个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里所指“时间”为盆景创作养护过程。有“时间”无技法,杂乱无章;有技法无“时间”,“景”入膏肓,盆桩功能老化。在“时间”与技法双重因素结合创作下,盆景日趋成熟,放养过程融于其中。

1、盆景初创时期(半成品),放养过程(也就是蓄枝过程)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处理盆景要素中枝干的粗细节奏关系、自然过渡关系的基础环节。杂木类在采用“截干蓄枝法”中的“蓄枝”放养环节,并非是单纯的自由生长,而是在放养中合理控制。

我们在放养所蓄枝干时,同时应保留部分伴生枝,并加以控制伴生枝(除去顶端),使其配合所蓄枝的光合作用、营养成份、呼吸作用,使植物体的上下生理功能相对平衡,而不至于只留“蓄枝”而造成植物体上下生理功能不平衡,影响所蓄枝干和树木的整体恢复生长。放养时间可清除过多的重生枝(芽)、腋下枝(芽)、叉枝、平行枝(芽)、对生枝(芽)等,保留适当的伴生枝(芽),量的多少因树种适情而定。萌发生长力强的榆树、枸骨、檵木等等,可去除较多枝(芽),反之宜少。伴生枝木质化后可控制顶端优势,抑制其生长,使其配合供给所蓄枝生长所需的生命物质,促进蓄枝干的生长,年后清除,来年往复。随放养蓄枝时间推移,2-3年或适情况而定,当所蓄枝干达到合理粗细过渡变化时,截干再蓄枝,直到成片成型。

2、成型的成熟期盆景也需放养,在盆景界有这样的说法:“盆景成景之时就是死亡之日。”我认为这和盆景的放养有关,当一盆好景呈现出来时,作者多年的辛苦和愿望总希望长时间留下,与友人共赏,难舍此景。多年控制保形,新发枝叶还未健壮而被控制,树木的光合作用功能下降,生理机能减弱,与其根系的生理机能失去平衡,根系的呼吸、水养、能量转化功能等减退,长久而根系、枝叶功能衰竭老化。成品盆景放养每3年左右一次,同时清除根系中的老化、病残、过密的根,结合肥水养护,放养时保留末梢枝(芽),成品景桩生长所需物质末梢枝叶可以满足,清除其它新芽,并对所发新枝不做控制修剪,如有疯长枝头进行控顶端,使新末梢枝大部均衡生长,恢复植物健壮,来年或视情况第三年做成型修剪,以供观赏。

3、松类在放养期间,初桩时伴生枝应多保留,可清除伴生枝新芽大部或全部,只留老针叶,控制生长,使伴生枝叶供养蓄枝,所蓄枝以截芽控制,保留蓄芽放针时截去1/2。成品放养:当新芽一、二出头时轻控顶,抑制枝节过长,来年在新芽长大前一月左右,剪去带叶枝节与上一节的合理长度,使其枝发新芽;如所发新芽三出头多出头时,不必清除,放针前截顶头,抑制新发枝节过长,放养复壮,年末整形修剪,再做正常控制保型,可使树桩恢复健康。

二、减少回片缩枝,恢复树木的生理机能

1、回片缩枝现象

是盆景制作中的老问题,此类毛病是多种因素所致。其生长不健壮,盆桩衰弱是一方面原因,在解决盆土、水、养分等因素外,应放养盆景,同时还应在剪扎时间、方式上找问题。在生长高峰期,不做针对某一枝片的剪扎,不然因顶端优势而把所控的枝片的水分和养分大量吸收,造成回片缩枝,放养则可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养护健康的盆景发现某处有回片迹象时,切不可剪扎此枝片,可控制其他正常枝片,对其进行放养,优化枝片的生理功能,使枝片复原健康。

2、桩景老化、残弱

是树木的生理功能退化的表现。究其原因,根系土壤板结,长期剪扎控制,水肥不当,光照不合理等等。在解决以上因素后,此时树桩应放养,放养时不必做抹芽、剪枝、蟠扎等控制,尽可能使树木在肥水、土壤、光照的养护中恢复健康,满足其最大复原所需条件,使树桩各机理健康复壮。

— end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