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浅谈中国古代玉雕动物造型与工艺

中国玉器历史悠久,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玉器是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环等,距今大约 9000 余年。在这近万年的玉器发展历程中,玉器不仅是实用品和装饰物,而且在宗教、礼仪、政治道德观等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众多玉雕作品中,动物形玉雕,是中国玉文化中特具魅力的组成部分。

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玉器,动物题材玉器几乎是一个永恒的题材,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动物题材的玉雕被赋予了各种吉祥寓意,表现手法从反映动物的特征、习性,到动物的整体刻画,自浅至深,生动传神。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玉器丰富,本文仅按时代脉络挑选一些国家博物馆藏品对玉雕动物题材玉器从造型和工艺方面做简单介绍。

一、简易抽象的新石器时期玉雕动物

艺术来源于生活,从古至今人们始终是把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加以升华,并用各种方式进行描绘与表现。史前先民对世间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于是便有了万物有灵的思想,把玉器作为和神灵万物沟通的载体,视为通天地灵的神器。在玉器历史长河中,玉器工艺的图纹装饰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期,早期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几何纹饰,直至新石器时期晚期出现一些形制简单的动物形象,如龟、鸟、兔、虎头,等等。新石器时期动物造型玉器大多刻画简单抽象,体现出先民对于自然界认识的懵懂和畏惧。

  • 新石器时期石家河文化玉虎头

虎头呈扁方形,正面减地法雕刻虎的面部,略有弧度,背面平素。双耳似叶形,耳角向斜上方伸出,耳涡处有小洞饰耳孔。鼻梁略微隆起,两侧阴刻线刻画胡须和双眼。整体刻画抽象简单,仅为虎头的整体轮廓。

  • 新石器时期石家河文化凤形佩

此玉佩呈团凤状,镂空雕刻,首尾相连。凤首有勾形长冠,圆眼,去地浅浮雕简单刻画出双翼,尾部分为成双叉,好似即将展翅飞翔。石家河文化玉雕动物纹整体刻画简单抽象,同时也代表了新石器时期动物题材玉器的较高水平。

在工艺上,此时期玉雕动物常利用原材料自然形态琢磨成器物,浅浮雕技法雕刻五官。玉雕动物整体阴刻勾勒,线条宽、深,工艺简洁、粗糙,身体颈部、四肢、尾部常留有砣痕。

二、造型各异的商周时期玉雕动物

商周时期随着原始氏族制度的解体、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以及礼仪制度的逐步完善,此时期玉器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商周玉器逐渐成了贵族阶层显示身份地位高低尊卑甚至是王权的信物。据史料记载,商族是出自以鸟为图腾的东夷族系,商代玉雕作品继承了东夷族人崇尚动物、以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化传统,出现了大量的动物题材玉雕,有飞禽、走兽等数十种动物造型。

  • 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圆雕玉熊

此玉熊呈蹲坐状。昂首,三角耳直立于头顶,阴刻线雕臣字眼,嘴部前凸,鼻部微微隆起,三角耳直立于头顶。粗阴刻线雕琢出臀部和前后肢,并在背部用双勾阴线雕勾云纹。

在制作工艺雕刻技法上,双钩阴线在商代后期玉器上普遍使用,双钩阴线是由小型勾砣旋刻而成的两条平行阴线,商代双阴线直线多于曲线。

三、纹饰繁复的春秋战国时期玉雕动物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变革发生变化。此时期的玉雕作品以不再单单是对神权的崇拜,它已成为封建贵族标榜财富的必需品。儒家学说对玉的解释和推崇,使古玉戴上了品行高尚的桂冠,更加说明了玉器较其它器物所代表的政治道德等观念的内涵。春秋时期的动物造型玉器大多抽象、装饰繁复华丽,利于人们佩戴装饰,更加贴近生活。战国时期,随着铁质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战国玉器的发展。同时由于商贸市场的开发,各地的交流频繁,使得各国玉器艺术风格逐步趋于统一。此时期的玉器不仅较前朝更加精美灵巧,而且纹样新颖,琢磨细致,风格逐渐从商周旧礼制的束缚中摆脱出来,更加新颖贴近生活。

  • 河南洛阳小屯村出土战国骑虎人形佩

此佩为圆雕,作人骑虎状。虎呈低眉首状,童子双腿屈膝,双手放于虎头两侧。玉虎周身阴刻繁密纹饰以饰虎五官、四肢等。

在工艺上春秋战国时期常用浅浮雕、阴刻线等工艺技法。动物五官、周身布常满勾云纹、卷云纹、隐晦的龙纹等。

四、饱满写实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玉雕动物

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相对稳定发展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整个社会以及王公贵族更加崇尚道教玄学。此时期玉器制作同样受到这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出现了需要羽化登天的题材,其中动物题材玉雕,相比前朝的抽象繁复华丽的特点,更加饱满和写实,除了传统的动物形象外,更是出现了天马、辟邪等题材,这些玉雕作品基本形象来源于自然,但它们生出双翅,长出羽翼,变成能够承载人升仙的神兽,从而使汉代动物题材玉雕作品充满了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色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变革时期,此时期在文化艺术方面随着玄学和佛教的盛行,各种雕刻绘画技术的成熟,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杰作,如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等。然而这一时期的玉雕作品受到佛教艺术和石刻艺术的冲击,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大不如前,考古出土玉器作品少之又少,动物题材玉器大多效仿汉代玉器制作。

  • 南北朝时期玉辟邪

整器立体圆雕,呈蹲卧状,昂首,独角贴于脑后。双目圆睁,张口露齿。身体两侧饰双翼,长尾上卷。整体造型效仿汉代辟邪造型。背部至腹部有一对穿圆孔。

  • 汉代玉羊

玉羊呈跪卧状,双角回卷贴于头部两侧,阴刻线饰菱形眼和嘴,四肢卧于身下,身体局部用细阴刻线饰皮毛。

汉代玉雕动物技法独特,如玉猪周身仅用简单凌厉的线条,并加以琢磨,来表示猪的五官及四肢,这种技法俗称“汉八刀”,汉八刀是汉代唯有的经典雕刻技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上和汉代略有区别,常用一些深刀刻画动物肢体,刀痕远不及汉代有力量。

五、整体写实的隋唐时期玉雕动物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实力雄厚,文学艺术发达。在这良好的社会背景下,玉器艺术再度展现出新的风貌,达到历史的新高度。此时期动物题材玉器作品一扫过去图案化、抽象化、神秘化的风格,隋唐时期动物题材玉器面向生活,把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一并选入画面,刻画得丰满可爱,形神兼备,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风格。玉雕作品逐渐开始向生活化、装饰化发展,题材大多面向自然,种类丰富。此时期动物题材玉器大多为圆雕,体态浑圆,整体写实,十分注重强调动物形体的肌肉和力量感。

  • 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玉兔佩

整器为圆雕,俯卧状,昂首,挺胸,双目目视前方,双耳后贴于头部两侧,四肢弯曲,卧于地面。器身光素无纹,只用几条阴刻线表现轮廓。出土时此器位于墓主人胸骨处,应为墓主人生前所佩戴之物。

隋唐时期玉雕动物在工艺上常在动物头部、身体用细小阴刻线表示皮毛,作品开始向吉祥寓意、生活化发展。玉雕动物常与瑞草、花卉、祥云相伴。

六、形神兼备的宋辽金元时期玉雕动物

从玉器制作工艺发展来看,宋代中原汉文化以及北方辽金乃至元代草原文化的民族玉器,它们虽然各自特点鲜明,但是几个时期在玉器制作上互有交流,相互融合。宋辽时期玉雕动物题材玉器结构准确,写实性较强,均形神兼备,刻画琢磨十分细致。金元时期最具特色的玉雕作品莫过于春水秋山题材玉器,其中秋山题材玉器,反映狩猎景象,图案多由树木花鸟和蹲卧或行走的猛虎,奔跑跳跃的小鹿组成。此时期动物题材玉器出土的极少,大部分为传世玉雕作品。

  • 宋代玉狗

狗呈俯卧状,头搭在交叉的前肢上,长嘴,小凹坑眼,双耳下垂,卷尾。身体瘦长,几道阴刻线饰狗的肋骨。

在工艺上,宋辽时期玉雕动物刀法细腻,善用阴刻线、浅浮雕等技法刻画动物五官、角部。动物身体琢磨细致,肢体肌肉感较强,脊椎骨有“肉包骨”真实逼真的效果。金元时期玉雕动物常以深刀勾勒,风格粗放,善使用重刀、深凹线雕刻动物肢体轮廓,用短小阴刻线饰动物皮毛。

七、精雕细琢的明清时期动物玉雕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玉器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奢华、精雕细琢磨的装饰风格。此时期的动物题材玉器题材丰富广泛,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形象,雕刻手法极其写实。明清时期富有民族特色的吉祥图案极为盛行,寓意丰富,构思巧妙,许多动物题材玉器都与这些吉祥图案相伴,从而使玉雕作品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反映了明清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明代兽形水注

水注为研墨时所用注水用具,造型丰富,动物形居多。本器玉兽做俯卧状,粗眉,大眼,阔鼻,张口露齿,双耳双角分别在头部两侧。身体多处阴刻线饰兽关节、皮毛,有米字纹作为装饰。尾部回卷于臀后,四肢卧于身下。

  • 清代玉双獾

此器为一大一小两只獾。双獾均呈俯卧状,相互对视嬉戏。五官精雕细琢,刻画极其精细。细密阴刻线饰头部毛发和大尾、以及腿部皮毛。双獾身体扭动,肌肉感十足。底部刻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在工艺方面,明清时期,玉雕动物常用阴刻、镂空、圆雕、打磨、浮雕等工艺,其中清代玉雕工艺主要特点是在器物镂空处打磨光滑,不留镂空痕迹。器体周身注重肌肉力量感的雕刻,整体打磨光滑圆润。此时期动物常与花卉、瑞草、祥云为伴,整体器物趋于图案化。在玉器用料上,常用白玉、青玉等玉料,常利用玉石本身皮色进行巧做。

在中国近万年的玉器发展史中,动物题材玉器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内涵寓意美好。历代动物题材作品,尽管各自造型、功能、寓意不同,却都体现时代特色和民族个性,彰显历代玉工的才智和创造力,拥有悠久的艺术魅力。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收藏家》

(0)

相关推荐

  • 青铜时代的玉

    今天是"首都博物馆玉器系列"第三期.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几件新石器文化时期的玉器,特别介绍了当时的玉器加工工艺,这是鉴定古玉的关键钥匙之一.接下来我会在请你欣赏美玉的过程中穿插介绍鉴 ...

  • 中国古代玉雕动物造型与工艺

    中国玉器历史悠久,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玉器是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璧.玉环等,距今大约 9000 余年.在这近万年的玉器发展历程中,玉器不仅是实用品和装饰物,而且在宗教.礼仪.政治道德观等诸多 ...

  • 浅谈中国古代玉项饰文化,古人比你时尚多了

    新石器时代颈饰 我国祖先在很早就开始佩戴颈饰,考古发现几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已使用兽骨.兽牙.贝壳等串成的串饰,并用染料染成红色.据推测,当时人们在与猛兽的搏斗中发现失去鲜血就等于失去生 ...

  • 浅谈中国古代玉璧各时期的风格特征

    玉璧的作用一般来说有几种,一祭天,二殓葬,三朝贺,四纳聘,五馈赠,六装饰.祭天和殓葬往往密不可分.后面四点其实从成语"珠联璧合","卞和献璧","价值 ...

  • 从东非蝗灾浅谈中国古代的“治蝗观”

    据12日<华盛顿邮报>中描述: "从远处看,它们就像一股浓烟,随着它们不断靠近,数十亿只呈现在你面前,像暴风雪一样汹涌,像雨滴一样难以计数,像贪婪的怪物一样令人惊恐地扑来.它们猛 ...

  • 画中有诗——浅谈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历史文化渊源

    什么是文人画?"文人"即"士人",古代时早期的"士"特指有职称的官员,后来也用以泛指知识分子,他们集文化和人格修养于一身,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 ...

  • 浅谈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模式——朝贡模式

    古代中国并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在进行民族区分的时候是以文化而不是血缘作为划分的标准,即"诸夏用夷礼则夷之,诸夷用夏礼则夏之".具体来说就是看是否接受中原的礼乐文明,接受就 ...

  • 穿越回古代:浅谈中国古代饮食的演变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今不仅有川鲁淮粤四大名菜,炒.烧.煎.煮.蒸.烤和凉拌等烹饪方式,还有遍布全国的地方特色名吃.花式点心等等,就算吃一辈子你都吃不完.那么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咱们的祖先们都 ...

  • 浅谈中国古代的阅兵

    所谓"阅兵",它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在中国古代,阅兵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他以雄武威严.规模宏大的形式流载于古代军事史.礼仪史和政治制度史当中. 在中国古代,阅 ...

  • 浅谈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劝之以学,诱之以禄”

    每天读国学 08-02 16:56 高考是现代中国教育制度最重要的一项考试,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的科举制演变而来的,并且中国现在取得的成功也是在古代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的. "劝之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