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鼠忌器or争议中前行?中医药这次能否柳暗花明?

争议中前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哪怕是中医文化进校园。每一个相关方案的出台到落实,最不缺乏的就是争议。然正因为有了争议,往往才能让真知在时间的洗刷下更加锃亮。

浙江“小学设中医课”事件还在持续发酵,并引起了外媒的关注。各类业内、专家、相关人士纷纷参与口水大战,有的越战越猛,有的还在路上。河北石家庄也出台了相关方案(以下会有具体说明),且行且争议。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最后淹没的只会是争议,却淹没不了“小学设中医课”这个事件的本身。纵使艰难,它还是得一路前行。

我们知道,“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由来已久。在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大力宣广中医药文化的当下,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将中华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发扬光大,增强文化自信,已经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国家相关政策《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就有明确指示,2030年前要将中医药基础知识全面纳入中小学课程。《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相关政策也都有响应性部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也不止一次表示,推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所做的一件大事、好事和实事,这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多余的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意义重大,现在是恰逢其时!前景美好!

而教育部相关人士也无数次说道,传承发展中华文化要从中医中药抓起,而传承发展中医中药要从学生抓起,把中医药引进中小学校园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使命、新课题。只有从小培养“中医粉”,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民族的骨髓,才能更好建设健康中国,并为全球健康贡献中国方案。

其他全国性、地方性的、社会组织性等各阶级领导和相关人士,他们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必要性的重申,就不一一展开说明了。也都倾向性认为,要真正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除了紧抓“学院教育西化”的问题外,更为根本的是从娃娃抓起。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中医药文化的态度关系着中医药文化能否长远地传承下去。

如此,面对这一件大势所趋的事情,不管争议是否有结论,但不如化争议为建议,共同去解决它,做好它。因为说来说去,大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中医文化的更好发展,都是为了孩子健康、全民健康有更加牢稳的保障。

正如业内所说,中医为数千年中国人的健康立下汗马功劳,也正被原来越多的西方人认可。轻易地否认中医,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在中小学生的生命与健康教育中融入中医理论,为中小学生开脱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医知识理论,帮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和预防疾病习惯,这绝对没有错。教育部门不必投鼠忌器,有点争议又何妨?我们期待着它在争议中前行。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中医?家长表示还不如教点性知识》一文中,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医药的中小学读本,其实全国都在弄,北京、上海都有,但明确成为教材的,浙江是第一家。浙江的速度和决心,和我省对中医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

这在我们以往的公众号中,也都有相关介绍。除了浙江,北京、上海、广东、安徽、山东等等地方是如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这里不算几乎每天上演的相关活动。

对于北京,2月14日曾举办过“中医文化进校园校长研讨会”,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专家学者、教师等共同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发出了倡议。会上,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李萍博士介绍到,北京从2009年就开始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课程,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各不同,目前北京市有近9万中小学生选修中医课。而“9万”也成了一个该事件领域的经典标志,几乎各地电视网络等媒体播报时,都会拿它作为案例。

对于广东,相关动态我们很熟悉。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广东就致力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5月13日,广东省教育界与中医药界联手策划中医药文化进校园“6+1”广东模式;并与美国常春藤教育协会、美国中学校长协会签订了合作备忘,助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走出国门;且在30所学校试点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落地C-STEAM课程。省内各地动态如何响应就不说了。

对于上海,从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不断实践中或许可以窥探,其组织中医药进校园活动已有10年之久,点亮了十几万孩子中医药兴趣。其中包括:编写国内第一套中小学中医药科普系列读本,累计销售近3万套(当时数据);搭建起国内首个面向中小学生的中医药慕课科普平台,已有10万青少年注册学习;在20多个中小学建立了8所中药百草园特色示范性基地、6个中医药标本陈列室……;开设不同主题的夏令营;在全国率先创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学和小学等等等,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而河北,在2016年11月15日,《河北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当时因“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这一政策亮点可谓火遍了网络,除了央视、新浪、腾讯、凤凰、网易等综合类,还有教育、财富、政治、经济等专业类网站及其他媒体平台,都清一色地掀起了亮点风潮。随后便是省内大大小小的相关活动,不断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

然近日,一则《石家庄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再次搅动了河北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项目推动的涟漪。该《方案》由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计生委、市教育局联合印发,主要面向该市长安区、新华区、桥西区、裕华区和高新区中小学生,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工作。

《方案》明确了8方面的具体内容来推动这一试点工作。并表示,为保障活动正常开展,各区卫生计生局要确定辖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中医科)与试点学校结成合作单位,积极提供中医药师资、科普专家和中药饮片等支持。

主要有:一是将中医药列入校本课程。编写简单易懂的中小学生中医药读本;二是开设中药种植园。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中草药的辨认和种植;三是创建中医药展区。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和体验中医药文化;四是建设中医文化长廊。将学生创作的中医药手抄报、绘画、散文、诗词等作品进行展览;五是开展中医药文化讲座。广泛宣传按摩、针灸、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养生保健理念知识;六是推广中医药保健活动。广泛推广易学易练的中医传统健身操。七是组织中医药体验活动。并鼓励中小学聘请中医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到学校进行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工作;八是加强教师培训。每年举办2期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师资培训。

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道理的。越是低年龄的孩子,越好启蒙,孩子没有分别心,好奇心足以使儿童快速记忆大量的信息,尽管理解和消化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看过太多太多的事例,根本无法否认,中医药文化不管以何种方式进入校园,都或多或少在孩子心中洒下一粒中医药种子。又不管这粒种子能否长成参天大树,只要感受过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孩子们长大后也不会随意形成质疑中医的价值观。培养中医人也好,积累中医粉丝也罢,都不是一件坏事。而无论前者后者,都无须再说对他自身健康的裨益。

就像宇宙中的那颗小行星——“段沛妍星”的主人公。她就是在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中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中医药的兴趣便如种子般在她心中扎根。2012年5月,段沛妍因找到中药地黄中的抗糖尿病成分,荣获全球最大规模高中生科学竞赛——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一等奖。谁又能断定将来不会有更多的“段沛妍”出现?

希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这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能在争议中“柳暗花明又一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