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的第一批铺路人(图)
1956年,一些重点大学陆续开始创办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数学专业。当时有两位分别于1955年、1956年回国的周寿宪和董铁宝先生有从事计算机领域工作的经历,他们二人在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和清华、北大两校的计算机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他院校那时都没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依靠相关领域的资深教师转移过来,或者抽调临近毕业的学生培育新专业的师资,这些教师不光迎难而上,承担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还参与了筹建教研室和计算机系的重任,包括设定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刻印、实验室建设、下厂实习与指导毕业设计等等。首批计算机教师克服了多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不仅按时打造了第一批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还带出了一批计算机专业的青年教师,他们成为计算机事业的铺路人和先驱者。
其中上世纪20年代之前出生的学者成为领军人物,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陈光熙、清华大学赵访熊、金兰,北京大学徐献瑜、张世龙,吉林大学王湘浩,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慈云桂、胡守仁,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技术大学)张志浩、天津大学许镇宇、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李华天、浙江大学何志均、南京大学徐家福。
陈光熙先生青年时代
赵访熊(右)和徐献瑜先生。
王湘浩先生
张志浩先生
许镇宇先生
李华天先生
张世龙先生
陈光熙教授,1957年8月,他应邀北上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教研室主任,时年54岁。1920年他赴法国勤工俭学,获法国农业机械师学位、比利时工艺制造、土木及采矿、地质工程师学位。1962年,他使用“挤压”新工艺,制造出了第一批适用于高速大容量存储器超小型毫米直径的记忆磁芯和多孔磁芯。在早期转入计算机领域的知名学者中,属首位高龄者。
赵访熊,1956年,赴苏联学习计算数学,时年48岁。
徐献瑜,1956年,赴苏联学习计算数学,时年45岁。
王湘浩,1958年,从代数转向计算机科学方向,时年43岁。
张志浩,1960年,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时年42岁。
慈云桂,1958年,研制军用计算机,时年41岁。
许镇宇, 1958年,筹建分析统计机专业,时年40岁。
何志均,1962年,研制电子计算机,时年39岁。
李华天,1958年,研制电子模拟计算机,时年36岁。
徐家福,1957年,赴苏联学习计算数学,时年33岁。
胡守仁,1958年,研制军用计算机,时年32岁。
张世龙,1956年,参加计算机研讨班,时年29岁。
郑守淇,1956年,到中科院计算所参加计算机研制,时年29岁。
金 兰, 1954年,赴苏联攻读计算机研究生,时年27岁。
1985年6月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成立大会,右起:王湘浩、慈云桂、张效祥、莫根生、范新弼、张梓昌、夏培肃、徐家福、郑守淇。
1957年6月10日,金兰(右一)和蒋南翔校长、钟士模教授、章名涛教授一起参加计算机首班毕业生合影。
回首他们每个人生历程,都似一部令人难以忘却的经典巨著。
这一批铺路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都有建树和成就,继续发展是轻车热路。为了满足“国家急需”的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很快就完成了专业转移,掌握了计算机原理、部件实验、研制工艺和程序应用,在课堂、车间、实验室和机房得心应手。
许镇宇,在中国的计算机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他曾兼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高教部教材编审委员会机械零件组组长、计算机软件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等。除了翻译《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百科全书》、《小型计算机系统》等专著外,他与王世媛合编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原理》于1979年出版,成为拨乱反正后我国第一本计算机专业的使用教材。他不仅是天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创始人,更是我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开拓者,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及美国传记学会(ABI)列为国际名人。
李华天,提出“从局域网入手确定计算机网络作为学科发展方向”,使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率先开展研究。他“甘为人梯”,辞去东北工学院副院长职务,集中力量带出更多的研究生。他推举29岁的研究生刘积仁承担国际合作项目总负责人,成为新一代的知名学术带头人。
到50年代末期,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举办的计算机训练班培育(含进修)约800人;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百余人。从此,中国有了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少量计算机研究生,其中一部分留校承担计算机教育的重任。
虽然多年之后,计算机进入各行各业,许多中老年科技人员、教师也开始学习计算机原理与应用,但那时已经有了完整地教学体系、系统教材资料与良好地计算机应用环境,和中国计算机前辈从无到有的开拓环境大不相同。这些知名学者、教师后来都获得了许多成就与荣誉,但是我以为,最值得让人记忆的,还是他们白手起家迈出的第一步,是中国计算机教育的铺路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为陈光熙先生塑像。
浙江大学为何志均先生塑像。
1986年,许镇宇先生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年会上发言。
2006年12月22日,中国摄影家协会隆重表彰做出贡献的摄影大师、摄影家和500名摄影工作者,还公布了285位从事摄影工作50年的摄影工作者名单。今日,计算机事业已越过了60年,也有一大批在自己岗位上默默从事开拓与教学工作的计算机人,他们同样是一个时代的探索者,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群体,虽然第一代大师们多已离去,仍然值得为时代所永远记忆。
2019年6月17日,笔者与《慈云桂传》作者雷勇访问胡守仁先生(左)。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文章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