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牒文化丨家谱编修之家谱血肉
在传统文化中,有“生不立传”的说法,只有去世的族人的个人信息部分才可以称之为“世系传”。而家谱记载的在世的族人部分就不能称之为“世系传”,只能称之为“世系录”,记录的“录”。
“世系传”与“世系录”的差别主要就是对人物的评价,世系录就是如实记载,不会对此人进行评价,因为在传统文化中有“盖棺定论”的说法,只有去世之后才能上谥号、庙号。
那么为什么称世系(录)传,是家谱的“血肉”呐?
首先一部好家谱的个人信息部分是丰富的,包含:生、卒、葬、娶(嫁)等,这四个部分不可缺少;如果几个这部分缺少,就会显得“干巴”,如果完全没有,子孙后裔对此人的认知就接近于零,当然记载的信息越多给子孙留下的人物形象就越丰满。
第二个就是用词,家谱有家谱的用词,比如某人活到三十岁就去世了,不能称之为“寿三十”,“寿”是不能用的,可以用“年三十”。
再有部分家族修谱,关于族人去世的信息,一“殁”到底,对于家族寿星去世还是用“殁”,其实也不是特别妥当。
如果修谱乱用词语,就会整体拉低家谱的编修质量,就好比一个美人,在脸上长了一块黑黑的胎记,就影响了人物的美感。所以修谱用词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家族内没有对谱牒有研究的族人,可以请他人进行校稿。
在国家富强,人民的富足,家谱也应该与时俱进。以前的家谱普通人只是简单的记载生卒葬娶,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编修家谱费时费力费钱,注定不可能给每一个族人太多的空间记载他的生平。
所以导致我们阅读老家谱,只能看到先祖简单的介绍,看不到血肉,更谈不上故事性,所以可阅读性不强。如果现在编修家谱,将世系(录)传部分多给一些笔墨,将会锦上添花。
最后建议各修谱家族一定要着重对待,修谱不易!
赞 (0)